重慶老人撿一寶劍,專家建議其上交,他卻將百萬寶劍磨成菜刀

大家好,我今天百忙之中抽空給大家帶來以下這篇文章,歡迎大家一起品鑑!

《古悠悠行》:“白景歸西山,碧華上迢迢。今古何處盡,千歲隨風飄。海沙變成石,魚沫吹秦橋。空光遠流浪,銅柱從年消。”

重慶老人撿一寶劍,專家建議其上交,他卻將百萬寶劍磨成菜刀

華夏文化有著五千年的歷史,在如此漫長的歲月中,所沉澱下來的文物必當數不勝數。但因為時代的戰亂以及人為的影響,很多東西都消失不見,這對於現如今的考古者以及國家來說都是莫大的遺憾,畢竟這些文物對研究古代歷史、古代文化都有著極大的幫助。

一部分文物的消失是因為人為的影響,而這樣的消失也絕不可能永遠消失,總有一天會現身於世。就如重慶有一老人,他撿到一把寶劍,專家建議讓其上交,但他卻沒有聽,反而還把百萬寶劍磨成了菜刀。

重慶老人撿一寶劍,專家建議其上交,他卻將百萬寶劍磨成菜刀

事情發生在重慶市城口縣高觀鎮,在那裡有一位六十多歲的老漢名叫易守祥,這天和往常一樣他要前往偏遠地區放牛。放過牛的人都知道,在放牛時需要時時刻刻照看牛群防止遺失。他把牛趕往草坪上,自己則坐在一間廢棄的老房子旁休息照看牛群,坐下後的他發現前面草堆中有一塊生鏽的鐵片,於是便走過去把它撿了起來仔細端詳。

原來是一把長劍,因為常年與空氣接觸,劍的上面已經有了明顯的鐵鏽,但仔細看還是會發現上面的字跡,可易守祥文化程度不高,所以也不認識這種字。雖不認識字,但他還是能辨別事物的好壞,這把劍一看就不是尋常物件,於是便把它帶了回去。回到家後的易守祥正巧碰到了同村的人,同村的人仔細看後讓他最好拿去鑑定。

重慶老人撿一寶劍,專家建議其上交,他卻將百萬寶劍磨成菜刀

因為這把劍看似不像普通的劍,應該是有一定的來歷,聽了這番話後易守祥便決定去看一看。幾天之後易守祥拿著這把劍去找了專家,經專家鑑定表示這把劍應該屬於清朝文物,因為儲存不當使得劍本身有了損壞看不到紋路以及字跡,但它仍然是文物並且還存在著小小的價值,建議上交國家。

聽完此番話後的易守祥覺得:反正價值不高,而且生了鏽,還不如拿回去當菜刀使,剛好家裡的菜刀也沒法用了。就這樣,他不聽專家勸阻拿著這把劍回了家。因為有鐵鏽,如果想要變成菜刀就必須在石頭上磨。易守祥拿著劍在石頭上磨完之後,他發現這把劍外觀還是不錯的,上面標有三個篆體字,可因為文化程度有限他也沒有管那麼多,拿去當菜刀使。

重慶老人撿一寶劍,專家建議其上交,他卻將百萬寶劍磨成菜刀

易守祥不知其價值,只知道劍尖與刀柄太過於妨礙他切菜,便把它們削去了。這件事慢慢地在村裡傳開,大家都說他不識貨,明明是個古董卻被他這麼破壞。一傳十十傳百,很快就傳到文化站的耳朵裡,相關工作人員來到他家裡鑑定時才發現這是一把青龍劍,因為具有很大的價值工作人員便把這把劍帶了回去。

經文化站專家鑑定後表示,這把劍是清朝的紅銅製作而成,其原本的價值不可估量,沒有百萬也有千萬,但因為毀壞已經不值錢。無奈,一把上好的寶劍就因為不懂文化的易守祥而變成了廢鐵,除了惋惜也只剩下惋惜。事情已然這樣,文化站也不好多做什麼,只是訓誡一下易守祥,讓他以後千萬不能這樣做,如果遇到極其寶貴的東西損壞,那就遠不止口頭教育這麼簡單。

重慶老人撿一寶劍,專家建議其上交,他卻將百萬寶劍磨成菜刀

雖說國家對文物的重視度已經提高了,但於平民百姓而言,很多東西都已經觸及到了他們的知識盲區。因為不知道所以才會有像易守祥這樣的事情發生,要注重對普通百姓知識的普及,以避免再次發生這樣破壞寶貴文物的事情。

不僅如此,普通百姓也應該加強自身的文化修養,就算沒有足夠的文化但卻也應有識物的能力,如果發現不似平常物品的東西則要立刻上交給國家。文物是前人留給我們的瑰寶,是我們瞭解過去的紐帶,有了更多文物的現世,那對國家、對人民來說都將是一筆無可言喻的寶貴財富。

重慶老人撿一寶劍,專家建議其上交,他卻將百萬寶劍磨成菜刀

所以珍惜文物愛護文物是我們每個人的責任與義務,我們也應該讓傳統文化能夠更多地聞名於世,發揚下去,不要等到多年以後惋惜懊悔。

TAG: 易守祥文物菜刀因為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