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話古美術信封箋紙收藏

漫話古美術信封箋紙收藏

《中國美術報》第165期 美術副刊

箋紙是以傳統的雕版印刷方法,在宣紙上印以精美淺淡的圖飾,主要用作舊日文人雅士題寫傳抄詩作或書札往來的紙張,以收賞心悅目、圖文並茂之效。所謂大幅為紙,小幅為箋。傳統信箋紙有“彩箋”“花箋”“錦箋”等美名,獨具古版畫之韻味,在上面寫詩,就是詩箋,而以之寫信,則謂之書箋。把寫好的信放入信封內,就是完整書信或稱信件,傳統社會文言雅詞有書、簡、箋、牘、札、素、函等稱謂,意思是一樣的。鄭振鐸先生說:“我國彩色木刻畫具濃厚之民族形式,作風康健、晴明,或恬靜若夕陽之明水,或疏朗開闊若秋日之晴空,或清麗若雲林之拳石小景,或精緻細膩若天方建築之圖飾,雋逸深遠,溫柔敦厚,而備具古典美之特色。”箋紙信封上圖案豐富,有山水花鳥人物、吉祥詞句等,漢瓦周壺銘文者,古色生香,從中可見古人生活的意趣。欣賞這樣的老信封,看取的是封面上的精美圖案,靜靜領略舊時月色的滄桑。

漫話古美術信封箋紙收藏

“開封見喜”箋紙

我收藏的木刻古信封中,有的封面上是一句平實見真情的話,如“除紙筆代喉舌千種相思向誰說”“這簡兒權作言兒代”“尺素書”“開封見喜”“宜子孫”等,很有古典美的韻味,道出了書信的作用和意義。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承平時代的人們很難體會個中滋味。

在紙還沒有發明之前,古人的書信常用白絹來寫,長約一尺左右,稱為“尺素”,所以書信又稱“尺素書”,家書又稱為尺牘、尺素、書札、書牘、簡札等。古人除了用絹、布寫信外,還把信寫在竹、木片上。因為竹片稱為“簡”,木片稱為“札”或“牘”,所以書信又稱“書簡”“書札”“書牘”“簡札”“簡牘”。“簡札”的長度和素絹一樣,都取一尺,因而書信亦稱“尺牘”“尺牒”“尺書”。例如,白居易詩“白日裡胥方到門,手持尺牒榜鄉村”,岑參詩“相思難見面,時展尺書看”等等。

漫話古美術信封箋紙收藏

“除紙筆”箋紙

相傳三國吳人葛玄與河伯書信往還,就令鯉魚充信使,然後烹魚得書。唐人孟浩然的詩說得很明白:“尺書如不吝,還望鯉魚傳。”漢代樂府詩歌《飲馬長城窟行》曰:“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呼兒烹鯉魚,中有尺素書。長跪讀素書,書中竟何如?上言加餐飯,下言長相憶。”所以,因這首烹魚得書的樂府詩歌,鋪衍出了鯉魚傳書的故事。

烹鯉魚是古人用比興的手法,對拆書函的形象描繪,遠古的這種信封,用兩塊魚形木板做成,解繩開函,便可看到用素帛寫的書信。這種鯉魚形的木板信封沿襲很久,一直到唐代還有仿製。後來開始出現厚繭紙製作的信函,據說也是形若鯉魚,兩面俱畫鱗甲,腹中可以放書信,名曰“鯉魚函”。因之,信函在詩文中往往被雅稱為“魚函”“鯉封”,書信也叫“魚書”,信使也被稱之為“魚雁”。唐代詩人王昌齡有詩曰:“手攜雙鯉魚,目送千里雁。”這裡說的“雙鯉魚”,並非真是手握兩條鯉魚、呆看大雁。而是形若鯉魚的信函,在此用魚雁以代稱書信,有懷人相思之意。李商隱有詩曰:“嵩雲秦樹久離居,雙鯉迢迢一紙書”,這裡的“雙鯉”,也是指的信函。

漫話古美術信封箋紙收藏

“一簾清影”箋紙

在古人的傳說中,不但鯉魚能傳書,大雁也能傳書,故信使又被雅稱為“魚雁”“鴻鱗”。鴻雁傳書的故事,典出《漢書·蘇武傳》。據載,蘇武出使匈奴19年不得歸,匈奴人詭稱蘇武已死。漢使至匈奴,探得蘇武確息,往見單于,稱天子射獵長安上林苑,得一雁,足系蘇武帶去的帛書,知道尚在人間。京劇《武家坡》中薛仁貴不也是射下了大雁,才看到了三姐帶去的思念嗎?宋人秦觀有“驛寄梅花,魚傳尺素,砌成此恨無重數。郴江幸自繞郴山,為誰流下瀟湘去?”的詞句,再如,清納蘭性德《採桑子·白衣裳憑朱欄立》:“殘更目斷傳書雁,尺素還稀。一味相思,準擬相看似舊時。”這樣纏綿悱惻的詞句,來源於美好浪漫的傳說,產生出千古傳詠的心靈感應。如果不瞭解魚雁故事,也就無法解讀欣賞了。

清朝末年,我國仿效西方現代郵政制度,創辦國家郵政,發行的第一套正式郵票中,角數面值的郵票是鯉魚圖案,元數面值的是飛雁,這也是來源於“魚雁傳書”的故事。書信曾經是人們情感聯絡的寄託,現在網際網路的大發展,書信形式已在人們的生活中日漸式微了,思之不無感嘆。

漫話古美術信封箋紙收藏

“摹華山碑”箋紙

箋紙雖尺幅不大,但集詩詞、書法、繪畫、篆刻於一體,具有國畫的韻味。或清新淡雅,或古樸凝重,使得人們在閱讀詩詞或書信的同時得到一種視覺上的美感,因此,備受舊時文人雅士的喜愛。早在明末就有人將沒有使用過的空白箋紙,匯印成《蘿軒變古箋譜》和《十竹齋箋譜》。

鄭振鐸先生在榮寶齋復刻《十竹齋箋譜》前言中說:“中國木刻畫始見於868年,較歐洲早五百四十餘年。彩色木刻畫則於16世紀末已流行於世,至17世紀而大為發達,餖板、拱花之術相繼發明,亦有先以墨色線條勾勒人物、山水、花卉之輪廓,而復套印彩色者,但總以仿北宋人沒骨畫法者為主,雅麗工緻,曠古無倫,與當時之繪畫作風血脈相通。十竹齋所鐫《畫譜》《箋譜》尤為集其大成,臻彩色木刻畫最精至美之境。十竹齋主人為徽人胡正言,正言字曰從,流寓金陵,以制箋、篆印為業,時亦出版他種圖籍,壽至九十以上。《箋譜》印行於明崇禎十七年,即公元1644年,迄三百餘載,傳本至為罕見。”鄭振鐸先生是我素所尊崇的前輩,是他經過不懈的努力,將不被傳統社會所重的版畫,提升到藝術和學術高度。我有幸儲存有他1958年去世當年,“得於東安市場舊書攤”的簽名本。這是我幾十年淘書生涯的很好紀念。

漫話古美術信封箋紙收藏

中國傳統圖案箋紙

上世紀九十年代初,北京城出現了許許多多的“跳蚤市場”,其實“跳蚤市場”並不是什麼新生事物,同其他許多事一樣,在中國早是古已有之的,老北京的曉市就有很悠久的歷史。交點管理費誰都可以進場擺攤,雜七雜八賣什麼的都有。前輩愛書人念茲在茲的舊書攤,在經過社會主義改造中斷了幾十年後,終於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得到了復興。當年北京舊書攤比較著名的地方有中關村、地壇、後海、潘家園、報國寺和北大周邊等。一到週末,天剛矇矇亮,書攤就擺滿好幾大溜。“冷攤負手對殘書”,機緣泊湊,花費不多,我許多漂亮的古老餖版空白箋紙信封,就是這樣得來的。

漫話古美術信封箋紙收藏

“仁壽”箋紙

TAG: 鯉魚箋紙書信尺素箋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