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南拳功柔鶴法傳人的武者生涯

夕陽西下,海平面開始泛起耀眼金光。龍港市儒橋頭村外的灘塗上泊一小船。一個矯健的身影,在方寸之地上下起伏,來回穿梭,時而沉肩疊骨,出拳如風;時而扎馬站樁,氣定神閒。不少路過的外鄉人,都把這當做難得一見的最美風景。

周邊漁民都知道,這是林師傅,龍港儒橋頭村南拳功柔鶴法拳的主要傳承人林傳庚。每當退潮時,他經常在船上或堤壩上練拳。

揭秘南拳功柔鶴法傳人的武者生涯

船上演繹南拳,

曾被央視《探索·發現》欄目認定為“船拳”

日前,記者慕名前往採訪時,他正在家門口收拾漁具前往海邊。他告訴記者,天氣好的話,每天上午都會前往海邊捕撈“塗頭鮮”,傍晚回去賣給街上的排擋。

現年55歲的林傳庚個子不高,面板微黑,看起來很結實,尤其一雙手特別寬厚粗糙,關節處都是老繭。聽說他經常在船上練拳,記者順口問了下:“船拳?”

這一問,引出了多年前林傳庚和央視《探索·發現》欄目組的一個故事。

揭秘南拳功柔鶴法傳人的武者生涯

2005年開始,林傳庚和他的哥哥林細增等人已在省市乃至全國武術大賽上頻頻摘金奪銀,在南拳界享有盛名。

2007年下半年,央視《探索·發現》欄目組慕名前來儒橋頭村拍攝《中華武功》之《剛勇南拳》紀錄片。

節目組找到林傳庚時,他也是在小漁船上。應節目組要求,他即興在船上打了幾路拳。按林傳庚說法,就是把祖傳功柔鶴法的基本套路從陸地“搬到”船上。

揭秘南拳功柔鶴法傳人的武者生涯

過了幾個月,央視十套播出該片子時,其中林傳庚拳術演繹畫面配有這麼一段話,“這就是至今流傳在江浙地區的古老拳種——船拳!這是江浙地區最具本土特色的拳種,注重樁法穩固,腳趾抓地。基本沒有跳躍,也很少高腿攻擊。技擊理念強調先發制人,擅長短打近攻,船拳的許多技術特點都和現代南拳相一致。”

武術同行看到節目後,紛紛問林傳庚:“林師傅,你不是練南拳功柔鶴法嗎,怎麼變船拳了?”林傳庚也是一頭霧水,眼睛一瞪:“我咋知道!”

央視《探索·發現》欄目組為何認為林傳庚打的南拳功柔鶴法是古老的“船拳”?當時大多數人並不瞭解“船拳”的定義。記者在網上查詢發現,簡單的說,“船拳”就是江浙一帶漁民在船上演練的強身禦敵拳術。

揭秘南拳功柔鶴法傳人的武者生涯

船拳主要分為浙江船拳與江蘇船拳,其下又有湖州船拳、嘉興船拳、舟山船拳、江南船拳、溫州船拳等支脈。浙江船拳從拳形上說,屬於南拳派的一支。溫州船拳又名五龜拳,也是南拳的一大流派。

無論是浙江船拳與江蘇船拳,都不同於傳統意義上的拳術門派,並沒有完整的傳承體系,都需要後人整理挖掘。據《新民晚報》報道,上海青浦區“江南船拳”,追溯淵源,乃南派少林的一個分支拳系,這和儒橋頭村的功柔鶴法拳源頭如出一轍。

揭秘南拳功柔鶴法傳人的武者生涯

船拳的一大特色就是將武術禮儀融匯其中,如拳譜中載有“請、恭請”等動作,這在林傳庚演繹的功柔鶴法拳中有著充分體現。

記者查詢近年媒體報道發現:2009年“舟山船拳”被列入舟山市級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擴充套件名錄;2010年“江南船拳”被列為上海青浦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專案;2013年嘉興“南湖船拳”被評定為浙江省第四批省級非遺名錄;2016年1月蘇州“江南船拳”被江蘇省人民政府正式列入第四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專案名錄。

出生民間武術世家

爺爺是一代南拳宗師林可淼

揭秘南拳功柔鶴法傳人的武者生涯

從海邊回到村裡,林傳庚立即拉著我們去村祠堂。儒橋頭村的林氏祠堂現在名為“精武文化大禮堂”。進門後,大殿外上懸“武德超倫”大匾,下掛“弘揚中華武術精神,傳承南拳功柔鶴法”16大字,一股粗獷豪放的尚武之風撲面而來。

揭秘南拳功柔鶴法傳人的武者生涯

林傳庚介紹,儒橋頭村歷來個個習武,拳有功柔鶴法,棒有丈二老爺,名師輩出,是個遠近聞名的拳棒之村。

大堂裡面,兩邊陳列著歷代村內拳棒名師的掛像和簡介。林傳庚指左邊第一個陳列框裡的老人說,這就是我的爺爺林可淼。記者仔細看了簡介,可不簡單!

揭秘南拳功柔鶴法傳人的武者生涯

林可淼生於1889年,卒於1988年,享年99歲。簡介記載,1854年,莆田南少林遭鎮壓,寺中武僧至悟禪師流落平陽肖江(江西垟)上園村,收黃正銅為徒。黃正銅學成後成溫州一代宗師。在他眾多學徒中,林傳庚的爺爺林可淼為其得意門生,深得南少林武功之真傳。

林可淼40餘歲開始在儒橋頭村開壇收徒,傳授“功柔鶴法拳”,門徒數以千計。林可淼還多次參加民間武術競技比賽以及南北拳術交流,技壓群雄,載譽無數,成為浙南閩北公認的南拳宗師。

林傳庚回憶,爺爺90歲的時候,功夫還很“牛叉”。馬步一紮,幾個小夥子都推不動。身邊的練家子只要被他一抓住,人立馬就甩飛出去,功力深厚可見一斑。

說起爺爺,林傳庚很是驕傲。他告訴記者,1998年村裡舉辦爺爺逝世十週年紀念活動時,各地前來悼念的人很多,光是村內林氏祠堂就擺了100多桌酒席。

習武重在“用心”

27歲後與人“切磋”無一敗績

村裡的尚武風俗,長輩的潛移默化,使林傳庚從小就喜好武術。17歲那年,爺爺讓他正式跟父親習武。

揭秘南拳功柔鶴法傳人的武者生涯

當時,父親讓他練的最多的是“朝陽架(蠻話譯音)”。林傳庚比劃著大意就是兩根碗口粗的竹子,上下端固定捆一起,中間距離10多公分。人站竹竿前,力由心生、手腕發力、繞竹遊走擊打……

揭秘南拳功柔鶴法傳人的武者生涯

林傳庚說,練“竹架”是他家獨有的方法,受益匪淺。為了方便練習,他房間門框上裝了這個“竹架”。結婚當天,新娘子和送親的姐妹都被“竹架”擋在門外,最後還是他哥哥過來拆掉架子。說起這事,林傳庚開心大笑。

林傳庚練功十分刻苦。除了練“架”,還練“插石子”。兩個桶裡面放滿了小石子,練時就將兩隻手掌來回快速用力往石子裡“插”“摟”,晚上時候都能看到桶裡火星四濺。

揭秘南拳功柔鶴法傳人的武者生涯

一轉眼10年過去。在林傳庚27歲那年,路上偶遇一外出歸來的少年朋友,他開心地伸手抓住對方的胳膊,誰知朋友“哇”的一聲慘叫,臉色慘白,冷汗直冒。恍然間,林傳庚發現自己手勁好像大了很多,不能沒有“分寸”了。

揭秘南拳功柔鶴法傳人的武者生涯

此後,林傳庚開始真正踏足武術圈。那時的他正當壯年,經常外出教拳,順便尋師訪友,切磋技藝。據回憶,前幾年外出較多,溫州地區以及福建閩東一帶都去過,後來基本都在家教徒弟,經常有同行或替他人“出頭”或慕名上門“切磋”。到了40歲以後,幾乎就沒人再上門了。

對於當年的林傳庚,記者十分好奇。“敗過嗎?”“應該沒,我27歲後沒被人打倒過。”

林傳庚有點不好意思的說,根據南拳交流切磋民間規則,一方倒地就算輸。

“不敗的秘籍是什麼?”“用心、用心還是用心。”林傳庚指指胸口肯定的回答。

揭秘南拳功柔鶴法傳人的武者生涯

2005年8月,林傳庚榮獲第三屆浙江國際傳統武術比賽南拳組冠軍,他領銜的“功柔鶴法九宮陣”獲團體冠軍。

那一年,他在40虛歲的時候,迎來習武生涯最輝煌的一段時光。

揭秘南拳功柔鶴法傳人的武者生涯

2007年,林傳庚和他哥哥林細增等代表浙江武術散打隊赴甘肅參加全國首屆農民武術大賽,榮獲團體冠軍等系列好成績,引起國內武術界極大關注;

2007年下半年,央視《探索·發現》欄目組前來拍攝專題片;

2017年2月,蒼南武術功柔鶴法協會正式掛牌成立;

2018年8月,儒橋頭村功柔鶴法拳術被列入蒼南縣非物質文化遺產專案。

生活不單是拳和遠方,還有……。

爺爺逝世前,曾叮囑林傳庚:你以後要做好老師,不能做小老師。這話他銘記在心。在收徒授藝過程中,林傳庚從不索取徒弟或他人財物。現在,他身邊還有許多徒弟一直跟著他,默默和他一起堅守著對南拳的那份熱愛和執著。

採訪中,林傳庚說得最多的是後悔沒讀書,文化水平低,沒能把爺爺傳下的功柔鶴法發揚光大。同時,他並不喜歡記者詢問他的生活近況,他只想說有關拳的故事。

“我是拳師,你要問拳的事情,其他的沒意思。”採訪中,林傳庚時不時的會“糾正”記者提問。但只要記者一提到拳,他就變了個人似的,兩眼炯炯發光,普通話流暢起來,嗓門也大起來。

“練了幾十年的拳,現在還在灘塗上‘討生活’,林師傅並不開心。”一村民輕聲告訴記者,在大家的眼裡,林師傅是名真正的武者,也是執著純粹之人,他最大的夢想就是練好功夫,帶好徒弟,把祖傳的功柔鶴法發揚光大!

記者/蔣超陳紹曉 林傳帥

編輯/林細仲 稽核/李甫倉

監製/湯秋黎 薛毓訓

總監製/葉俊青

TAG: 林傳庚船拳南拳功柔鶴法武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