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富城這部電影票房僅903萬,卻是一部被忽略的港片佳作

在香港的電影逐漸捲入商業浪潮中,慢慢無法抽身之時,導演許鞍華在這其中顯得有些“另類”,她不迎合,也不隨波逐流,始終堅持個性化表達和人文關懷的傳承。不過也正是這樣的她才能夠真正看到香港的現實社會,電影《桃姐》的大獲成功不僅讓香港的現實問題得到廣泛關注,老齡化、新移民、住房資源等方方面面,而且電影口碑好又叫座,劉德華、葉德嫻等一眾演職員順利擺脫了商業化的標籤。

郭富城這部電影票房僅903萬,卻是一部被忽略的港片佳作

這就顯得同期的《浮城大亨》有些冤枉,因為名字商業氣息太過濃重,被觀影人所不屑,豆瓣評分7。3,票房卻遭滑鐵盧,僅收穫了903萬。但其實看完整部電影就會發現《浮城大亨》的立意甚至要超越《桃姐》,《桃姐》立足香港現實問題,以小見大反映社會真實生活,《浮城大亨》以小人物的成功史影射香港百年被殖民歷史,堪稱香港史詩影片。

郭富城這部電影票房僅903萬,卻是一部被忽略的港片佳作

郭富城這部電影票房僅903萬,卻是一部被忽略的港片佳作

郭富城這部電影票房僅903萬,卻是一部被忽略的港片佳作

故事以郭富城扮演的帝國東印度第一位華人大班布華泉的奮鬥史為主線,從布華泉被收養開始,布華泉的阿孃在海上遇險活著回來,根據疍家人的說法需要一命換一命,因為流過產不知道還能不能再生的阿孃抱回了“長得不太一樣”的布華泉。布華泉小時候其實並不能理解自己的不同,這種不理解一直持續到他的成年時期,甚至持續到他的功成名就,他都一直不停的反覆追問自己是誰。

郭富城這部電影票房僅903萬,卻是一部被忽略的港片佳作

布華泉是疍家人,顧名思義就是住在蛋殼裡的人,而疍家人的生活就像蛋殼一樣脆弱易碎。對於疍家人來說,船就是他們的全部,他們依靠船隻捕漁,在船上生活,很少上岸。布華泉的小表妹第一個說起他的不同,遭到了布華泉阿孃的質問,於是小表妹被母親狠狠教訓了一頓。在小表妹第二次說起布華泉阿孃不是阿孃的時候,還沒有來得及被教訓,一家人隨後趕著出海捕漁遇難,布華泉第一次知道天堂和失去。

郭富城這部電影票房僅903萬,卻是一部被忽略的港片佳作

郭富城這部電影票房僅903萬,卻是一部被忽略的港片佳作

郭富城這部電影票房僅903萬,卻是一部被忽略的港片佳作

阿東牧師幫布華泉受洗,第一次問他想不想學寫字。阿孃脫口而出誰不想上岸,卻在阿爸說不許去的時候噤聲不語。布華泉在這個時候認識了阿娣,阿娣的表姐已經上岸去塑膠廠工作。布華泉第一次上岸讀書,二十一歲上一年級受盡嘲笑和冷眼。布華泉不想再去讀書,阿東牧師卻不想放棄他,送了他第一雙鞋,並帶他去街坊福利會認字班。他在這裡第一次吃到麵包,認識了劉超力,看到了帝國東印度的美好天堂。

郭富城這部電影票房僅903萬,卻是一部被忽略的港片佳作

郭富城這部電影票房僅903萬,卻是一部被忽略的港片佳作

布華泉進入了反叛期,他拒絕東家叫他洋雜,卻被父親毒打一頓,說讀書無用。布華泉終於上了岸半工半讀,不再回到船上。阿爸主動來找他,說不論他做什麼,都要照顧好阿孃和弟妹。他們終於拍了第一張全家福。

郭富城這部電影票房僅903萬,卻是一部被忽略的港片佳作

郭富城這部電影票房僅903萬,卻是一部被忽略的港片佳作

郭富城這部電影票房僅903萬,卻是一部被忽略的港片佳作

阿爸隨後出海去世,布華泉長兄代父,一天做好幾份工仍然無法養活弟妹,東家的刁難無意中讓布華泉知曉了自己的身世。阿孃無奈把弟弟妹妹全部送人。布華泉成功進入帝國東印度讀書,選了識字去打雜。在工會夜校第一次見到中國國旗。而阿孃決定考船主牌照,讓孩子們都回來。但因為沒錢變通,就一直考不下船主牌照,這時教會要撤離香港,布華泉的弟弟妹妹又無家可歸。阿孃和布華泉只好決定租船生活。

布華泉很幸運的得到了大班的賞識,也在這個過程中逐漸認識到香港對於英國人和對中國人的差別待遇。

郭富城這部電影票房僅903萬,卻是一部被忽略的港片佳作

郭富城這部電影票房僅903萬,卻是一部被忽略的港片佳作

郭富城這部電影票房僅903萬,卻是一部被忽略的港片佳作

布華泉想和阿娣結婚,阿娣還保持著原先的初心,但布華泉已經不再是原來的他了。生活吞噬了愛情,和阿娣結婚一方面是為了之前的承諾,另一方面是為了搬進職工宿舍。這個時候,他遇到了菲安,菲安優秀且漂亮,最重要的是很欣賞他,願意幫助他躋身上流社會。阿娣卻在這些年的婚姻生活中逐漸失去自我。不過在菲安向他丟擲了橄欖枝時,他還是選擇迴歸家庭。

郭富城這部電影票房僅903萬,卻是一部被忽略的港片佳作

郭富城這部電影票房僅903萬,卻是一部被忽略的港片佳作

郭富城這部電影票房僅903萬,卻是一部被忽略的港片佳作

郭富城這部電影票房僅903萬,卻是一部被忽略的港片佳作

郭富城這部電影票房僅903萬,卻是一部被忽略的港片佳作

布華泉在出差時被英籍通道拒絕,只能走異籍通道。大班許諾布華泉英國國籍和上流社會。布華泉尋找生母無果,在阿孃的葬禮上,布華泉知道其實阿孃一直拿著那隻耳環幫他尋找生母。香港迴歸,布華泉成為了帝國東印度第一位華人大班。

郭富城這部電影票房僅903萬,卻是一部被忽略的港片佳作

郭富城這部電影票房僅903萬,卻是一部被忽略的港片佳作

郭富城這部電影票房僅903萬,卻是一部被忽略的港片佳作

郭富城這部電影票房僅903萬,卻是一部被忽略的港片佳作

電影由真人真事改編,但布華泉的原型是由兩個人糅合而成的,據導演嚴浩的採訪可知,這兩個人一個叫黎華安、一個叫盧金泉,是表兄弟。

其實看到最後,影片一直存在的問題“我是誰”所表達的無非是“社會認同”和“自我認同”兩點。這兩點在布華泉和香港身上都有不同程度的體現。

布華泉的社會認同之路從低賤的漁民之子到成功躋身上流社會,有房有車有家室有紅顏知己,甚至有了夢寐以求的社會地位。他憑藉自身的不懈努力獲得尊重。

但布華泉的“自我認同”之路就太過坎坷,他在功成名就之時仍不斷反問“我是誰”,他找不到自己的生母,也沒有國籍,所謂的上流社會和他想象中的天堂又有點不一樣,在這個過程中他所有的猶豫和迷茫都是因為自我認同出現了偏差。

他的金髮代表著生母被英國水手凌辱,也代表著香港百年的殖民歷史帶給底層人民深重的苦難。沒有中國國籍,所擁有的英國國籍根本不被承認,他甚至都無法確認自己的身份。

好在1997年香港迴歸,英國結束在香港的殖民統治,祖國的強大使布華泉的生活重新煥發了生機。

TAG: 布華泉阿孃阿娣香港小表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