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酒的禮儀,你懂嗎?千年之前就有了答案

首先,你要知道……

酒是怎麼來的?

在十月收稻以後,我們的祖先,古老的周人會一邊加柴燒飯,蒸煮水稻,一邊搗碎曲塊,然後在陶缸中浸泡曲末。

待水稻冷卻後,將曲汁過濾,製成酒麴,再倒入發酵用的大酒缸,充分攪拌,使其自然發酵。

濾出的酒放入小口瓶,做進一步的陳釀,來年的新春,酒便可以飲用了,所以又稱春酒。《詩經》中就有“十月獲稻、為此春酒”的記載。

喝酒的禮儀,你懂嗎?千年之前就有了答案

釀酒業,已成周人獨立的生產行業。

始祖公劉在古老的彬州大地上,總結出世界上最早的穀物釀酒經驗,他提出釀酒講究季節,出現了酒麴制酒,把糖化和發酵結合起來,使酒的生產和酒的質量有了一個新的飛躍,也讓酒的釀造從此走上科學的途徑。

用什麼喝酒,很重要。

酒,逐漸成為人們生活和祭祀祖先的必需品。

用黍釀的為酒,用稻釀的叫醴,用秬釀的稱為鬯,專供祭祖先時候使用。在尊內盛摻有香草汁的酒,祭祀時奉給祖先,也用來禮遇賓客。

“尊缶”是最典型的盛酒器,而“鑑”本來是水器或浴器,在這裡與前者組成一套冰酒或溫酒的複合酒器。

喝酒的禮儀,你懂嗎?千年之前就有了答案

一般來說,在兩件酒器之間還要放置一件過濾器,用來過濾酒渣。夏季把冬天窖藏在地下的冰塊放進去,可以冰鎮酒。

冬天放熱水進去,可以溫酒。所以這兩套器皿又可稱為“冰鑑”或“冰盤”。

《周禮 天官 凌人》說:“祭祀共冰鑑”、“大喪共夷盤冰”。這是因為濾制清酒的時間很長,容易使酒變酸無法祭享,冰凍則可保持酒的清醇。

酒性溫而味辛,能祛寒、和血、發散、疏導,所以酒能疏通經脈、行氣和血、溫陽祛寒、疏肝解鬱、宣情暢意。

酒,是穀物釀造的精華,所以還有補益腸胃的作用。

喝酒的禮儀,你懂嗎?千年之前就有了答案

因此,酒在豳地的興盛不無緣由,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青銅酒器的數量增多,壺、缶、鑑、尊、罐等應有盡有,還有配套使用的勺、過濾器、冰盤等。

人們用大缶貯酒,大杯大碗喝酒,十分暢快愜意。

喝酒禮節傳千年

在古代的周地,酒禮是比較濃重的。人們招待朋友、親戚、賓客時,必設酒席。

酒席按照年齡、輩分,分為上座、陪座、下座。十分看重長幼尊卑。

每個席位還配有一位專門的侍席者,侍席者必須乾淨衛生、衣服整潔。

喝酒的禮儀,你懂嗎?千年之前就有了答案

在開席前,需要從上席到下席依次敬酒,在上席的長者發話“請酒”之後,大家才可以飲酒。

第一杯酒,要由大家舉杯同飲,然後才可以互相敬酒。敬酒的時候,要用語文雅。

古代客人之間相互交錯敬酒,叫做旅酬,依次斟酒敬酒叫行酒。

敬人和被敬者,都要起立,席間往往有歌舞助興。這些古禮堪稱源遠流長,迄今不衰。古人飲酒的儀禮有四部曲:拜、祭、啐、卒爵。

就是先作出“拜”,表示敬意,接著把酒倒出一點在地上,以祭謝大地生養之德;然後嚐嚐酒味,嘖嘖稱美,令主人高興;最後仰杯而盡。

喝酒的禮儀,你懂嗎?千年之前就有了答案

“卒爵”,也就是“乾杯”,因為古時候酒比較淡薄,所以乾杯不算難事。

現在我們總說先乾為敬,但古人卻是後幹為敬。《禮記》說“侍飲於長者”,意思是說陪侍尊長喝酒,年長的不喝,年少的就不敢喝。

而賓主之間則是客客氣氣,有節有度;主人敬客人酒叫“酬”,客人回敬主人酒叫“酢”;敬酒時總要說句類似祝您長命百壽的話語,所以敬酒又叫“為壽”。

《禮記·玉藻》說,君子飲酒,飲一杯,表情肅穆恭敬;飲兩杯,顯得溫雅有禮;飲三杯,心情愉快而知進退。這是筵席上禮節的分寸,因為如果酒過三巡還猶然不止,量淺的人難免失態。

喝酒的禮儀,你懂嗎?千年之前就有了答案

這是古人對禮的敬畏,也是對酒——這種天賜瓊漿的敬重。知禮,知樂,知節度,這是酒文化的初衷,也是中華傳統文化中珍貴的內涵。

TAG: 敬酒酒器喝酒所以冰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