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5歲”船政老插床:輾轉歸來的百年“工業遺產”

在馬尾的中國船政文化博物館大廳內,一臺老機床十分引人注目。這是法國米盧斯杜克芒公司於1867年製造的插床,國家一級文物,高約1。8米,重2-3噸,機床上有法文銘文和“1867”字樣。一百多年來,這臺插床基本沒有更換過零部件,是國內現存最早的工業機床之一,也是船政百年曆史的親歷者和見證者,更是近代中國工業變遷史的一個有力佐證。專家稱,放諸世界,這都是一臺不可多得的工業遺產。

“155歲”船政老插床:輾轉歸來的百年“工業遺產”

它曾與福建船政“失散”,幾經波折於前幾年重回“故鄉”。155歲的老插床在博物館的大廳中,無聲地敘述著它一生的傳奇和一段綿延百餘年的近代中國工業史。

“155歲”船政老插床:輾轉歸來的百年“工業遺產”

從法國漂洋過海到馬尾

這臺俗稱“插床”的機械加工裝置,實為船政早期從法國進口的立式刨床,可用於切削金屬件、加工鐵板鋼鉚釘孔等,是當時世界上非常先進的機器裝置。

清代左宗棠創設船政時,為了確保船政主權在我國的根本性原則,在制定船政建設方案和目標時,不僅要求船政的生產部門要具備製造船體的能力,同時還要求船政必須掌握與近代化艦船相關的蒸汽機、鍋爐、儀表、帆纜等各種技術裝備和舾裝件的製造能力,為此派洋員監督日意格、德克碑專門到歐洲定製了包括車床、插床在內的大批機械加工裝置。根據史料記載,船政從歐洲定製的機床裝置,是僱傭西方的飛剪式風帆貨船,分批運到馬尾,其中第一艘於1867年12月13日從法國到達馬尾,卸下了包括“火鋸、鑽鐵機、劈鐵機、礪輪”等機器裝備,其中的“鑽鐵機”就是指這種插床。

“中國在馬尾設船政造輪船,是在沒有任何工業基礎上的創舉。左宗棠制定了對外開放引進的辦廠方針,先從外國購買一批機械加工裝置,以儘快形成生產力,並還要‘以機器製造機器,積微成巨,化一為百’。為此,船政創辦之初,從外國購進了各式製造船用蒸汽機的機械裝置,這臺插床就是這個時期的舶來品。”馬尾造船廠原廠史陳列館館長林櫻堯介紹,這批機械加工裝置購進之後,為船政自制各種機器零部件的加工發揮了重要作用。

後來,這臺老插床可謂是“命途多舛”。它曾經歷中法馬江海戰的劫難,在民國動盪不安的政局中倖存。抗戰期間,馬尾造船所成為日本侵略軍轟炸的重點目標,為避免淪入敵手,海軍馬尾造船所搬遷廠內重要裝置物質,它又隨眾多裝置被轉移到了大後方——南平峽陽的溪中廟,抗戰勝利後運回馬尾。1970年,馬尾造船廠更新部分舊裝置,替換下來的大部分舊裝置被福建機器廠購入,這臺插床就在其列,隨後又被轉移至三明機床廠,這一待就是近50年。

據三明機床廠老工人回憶:“這臺插床在上世紀80年代的時候還有繼續使用,後來出現了效率更高的機器,為了賺更多的工分,這臺插床就慢慢被閒置下來。”

輾轉歸故里“原味”得儲存

20世紀90年代,船政輪機車間二樓被佈設為“馬尾造船歷史陳列館”,作為工業旅遊專案向公眾開放,當時,除了新設的雕塑和展板,參觀者只能看到一個空蕩蕩的車間,以至於有參觀者感慨地說:“一百多年的傳承只留下這個空廠房,箇中滋味讓人難以言說。”

林櫻堯常常帶人參觀輪機車間,這個時候他往往會這樣解說:“走過了這個車間,就走過了中國工業的百餘年曆程。”但面對來訪者的感慨,他也覺得“歷史被割斷了,太多的東西,都沒有繼承下來。”

2019年,隨著中國船政文化城建設的全面展開,為了尋找更多的船政工業文物,當得知這臺老插床的資訊後,2019年10月3日,船政文化管理委員會與林櫻堯開始透過各個渠道尋找三明機床廠負責人,希望加以徵集。幾經努力,2019年10月30日,插床被順利運回馬尾,由中國船政文化博物館收藏,幾經流失的船政老裝置,終又“回孃家”了。

林櫻堯表示,這臺製造於1867年的插床,跨越千萬裡,漂洋過海來到馬尾,為中國近代造船業助力,銘刻於機器之上的不僅是中國近代工業的發展印記,更是當時世界先進製造業的縮影,“放諸世界,這都是一臺不可多得的‘工業遺產’。”

“目前國內,甚至東亞範圍內,如此老的機床是極其罕見的,可以說是‘國寶級’文物。”馬尾船政文化研究協會會長陳悅驚訝於這臺插床儲存的完整程度,“從目前的儲存狀態來看,這臺機器可以說是原貌儲存的,學名叫‘直刨床’。在19世紀60年代是非常先進的機器形式,可以看到頂上有一個鐵錘狀的設計,直刨床可以切削金屬,但每一次切削都會有一個向上的反作用力,會產生強烈的振動,後方鐵錘狀的東西就是用來抵消這一反作用力的。直刨床可用於加工金屬件,諸如大型螺桿等。下部的圓形轉盤起到傳送作用,提升工作效率和金屬零件加工精度。”

插床造型能找到“工業美學”的影子

“船政文化博物館收藏的這臺法國1867年制插床,是我國國內現存年代最早的近代機床,在世界上也屬於罕見。”陳悅介紹,考慮到這批裝置是從法國運出,而且時間是在1867年的年末,這臺插床極有可能就是當時運來,是船政建立史的見證者。

陳悅拿了一些英國、美國生產的直刨床照片和圖紙進行對比後發現,這臺插床竟然有藝術化的修飾。從老插床本身的造型當中,還能找到法國“工業美學”的影子。雖然都是工業化產品,只要滿足生產用途即可,但在浪漫的法國人眼中,生硬的工業品也可以有柔情的藝術裝點。這臺機床的後端,本可以呈豎直形狀,直截了當,法國人卻融入了工業美學,在此處進行了美化,設計成弧形,就顯得不那麼生硬。

“這插床幾乎是‘原汁原味’儲存下來的,具有較高的研究價值。”陳悅表示,這臺插床最初是使用蒸汽動力,皮帶從上方帶動機器運轉,後來電力逐漸取代了蒸汽動力,人們為它加裝了電機,改從下方輸送動力。更加難能可貴的是,這臺老插床是一體鑄造的,雖歷經百年滄桑,後期人為改造卻很少。

這檯曆經155個春秋的近代工業產品,別有一種韻味,現陳列在中國船政文化博物館一層大廳。

“155歲”船政老插床:輾轉歸來的百年“工業遺產”

□專家品寶

對船政工業遺產保護起到促進作用

■特邀專家:馬尾船政文化研究協會會長陳悅

這臺船政老插床的成功徵收,豐富了船政文化的文物史證,對於工業遺產保護起到極大的促進作用。船政的工業遺產保護涉及方方面面,現今我們已有百年的廠房,有船塢、船臺,但它們都是建築,而這臺“直刨床”是活生生的,是工業生產的見證。以往我只是在史料當中見過,沒想到實物的規模會如此之大,這在當時是非常了得的一臺裝置。

當時購買英國的機器比較多,英國在經過工業革命的洗禮之後,工業生產在世界處於領先水平,但這臺直刨床卻不是從技術先進的英國引入,而是法國,這一點確實很有意思。

(下期“鎮館之寶”將講述“唐青釉虎形瓷枕”的故事,敬請期待!)

TAG: 船政插床這臺馬尾工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