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因?現在的起心動念就是因

儒家雲:“惟聖罔唸作狂,惟狂克唸作聖。”能夠持續地剋制自己的念頭,這念心就是清淨的、超然的。剋制,不是簡單的事情,不但是儒家,道家也講這個道理,但佛法講得最為徹底。明白以後,就瞭解修行必須從這方面去努力,要在這念心上來用功;如果不知道在這念心用功,這一生只是修一些福報,還是沒有辦法得到解脫。

什麼是因?現在的起心動念就是因

修行的人都知道要脫離三界、脫離六道輪迴,但三界、六道是從什麼地方開始產生的?怎麼樣才能脫離?一般人認為三界、六道是在外面,外面的境界屬於事,確確實實有三界、有六道輪迴。事是從什麼地方產生出來的?是從理產生出來的。理在哪裡?就在我們的心當中。

什麼是因?現在的起心動念就是因

我們這念心就是理,因為心中有欲界、色界、無色界的心念,所感的果報就是外面的欲界、色界、無色界。因能感果,外面的境界,是從我們這念心產生出來的,因為我們有男女之慾、飲食之慾、睡眠之慾,貪財、貪色、貪名、貪吃、貪睡,有種種慾望、種種貪愛、種種執著,所以心中產生種種煩惱,外面就感種種果報,這就屬於欲界。

什麼是因?現在的起心動念就是因

假使把財、色、名、食、睡這些慾望轉過來,心清涼了,雖然身處欲界,但心得解脫,這樣很快就能離開三界。所以,要離開三界,必須現在從因當中離,如果要等待未來,始終是沒有辦法的。什麼是因?現在的起心動念就是因,由於這一念因,將來就能感果。所以,“因心即果覺”,因地心、果地覺。“因地心”,就是經常檢討反省,看看自己有沒有貪愛?有沒有貪愛?有,馬上慚愧懺悔。這樣一來,我們的心慢慢地就清淨了。清淨以後,雖然身還在欲界,心已經離開了欲界。

什麼是因?現在的起心動念就是因

我們瞭解佛法的道理,知道人生是苦,就必須要尋求出離。怎麼樣才能出離?要從起心動念這念因心上去出離,如果不知道這個道理,修行就不容易成功;不但不容易成功,乃至於產生煩惱、邪見。產生了煩惱和邪見,就會毀謗正法,將來就會墮落。

什麼是因?現在的起心動念就是因

現在社會上就有這種現象,有些人主張“自在禪”,認為既然“心即是佛”,我的心就是佛,所以要吃就吃、要喝就喝、要玩就玩,心自在就好了。表面上聽起來好像頭頭是道,認為儒家也說:“食、色,性也。”所以就是要放縱食、色等人之本性,講究物質生活,過得快樂。事實上,這並不是本性,而是眾生性。舉例來說,有些人認為活在世上,過得愉快、過得自在比較重要,何必出家修行?以為縱慾就是自在,假使有這樣的觀念,當慾望得不到滿足時,心當中就會起煩惱,這時便會無視道德、無視倫理,乃至於會觸犯法律。

什麼是因?現在的起心動念就是因

父子、兄弟、夫婦、朋友、君臣之間相處的道理,就是倫常,把倫常守住,人格就能完整。假使人格守不住,雖然是人,但心已經變成了畜生,就如衣冠禽獸,穿的是人的衣服,長的是人的樣子,但心裡面都是貪愛,沒有一點善法、沒有一點尊卑、沒有一點善惡、因果的觀念,這就是畜生的法界。所以,十法界不離當下這念心。

TAG: 三界這念心欲界貪愛之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