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月二十四,掃塵埃迎新春,瀘州老一輩稱“打整揚塵掉掉”

臘月二十四,掃塵埃迎新春,瀘州老一輩稱“打整揚塵掉掉”

除去人間一歲塵,春盤春酒香醉人。

青山常伴水長流,添福添喜再啟程。

——《小年除塵有感》江陽沽酒客

沽酒客不知道寫“揚塵掉掉”這四個字是否準確,因為方言如此,我還是根據音調來書寫的。當然除塵是肯定正確的。

地大博物的中國,幾千年的文化積澱,對於春節前後來說,習俗最多、最隆重也最重視,如果深究起來,估計可以寫一本書,當然各地的民俗專家,其實就是那些老一輩人為主,為什麼這麼說呢?中國的傳統是一代一代的傳承,也是老人教給年輕人最好的禮物。

臘月二十四,掃塵埃迎新春,瀘州老一輩稱“打整揚塵掉掉”

曾經有一段時間,急需開拓視野的年代,我們有一部分人擯棄了一些所謂讓他們覺得繁瑣的禮節,這對不對呢?我覺得完全沒有苛責的地方,什麼時候說什麼話。所謂物極必反,在特定的事情,需要破,破不是徹底的銷燬和遺棄,而是再一次把它梳理和歸納。

人間規矩也是與時俱進。大概從周朝有禮樂的說法或者意識開始,中國人在儀式感上,一直都比較虔誠,但是規矩也隨著年代的變化,而不斷更迭。當然地域的不同,也在習慣上做了不同的調整。

臘月二十四,掃塵埃迎新春,瀘州老一輩稱“打整揚塵掉掉”

但是有些習俗,從它成型開始就一直得以延續和繼承,並且從來不會失去積極的意思。

農曆臘月二十四日,是家家戶戶的“掃塵日”。民間信仰以為,諸神從這一日起不理人間事物,迴天述職。

舉行過祭灶後,便正式地開始做迎接過年的準備。掃塵就是年終大掃除,北方稱“掃房”,南方叫“撣塵”。在春節前掃塵,是我國人民素有的傳統習慣。每逢春節來臨,家家戶戶都要打掃環境,清洗各種器具,拆洗被褥窗簾,灑掃六閭庭院,撣拂塵垢蛛網,疏浚明渠暗溝。大江南北,到處洋溢著歡歡喜喜搞衛生、乾乾淨淨迎新春的氣氛。

臘月二十四,掃塵埃迎新春,瀘州老一輩稱“打整揚塵掉掉”

在四川瀘州,老一輩人則叫做“打掃揚塵”或者“揚塵掉掉”,大約以前居住的環境有很多的關係,不管是平瓦房還是茅草房,家裡即便長期住人,房頂不像今天的裝修風格,什麼吊頂啊之類,它會有一些塵垢。

母親曾經給我說過,由於沽酒客的祖父輩都是船上人,在很長一段時間他們居住在船上,與江水為伴,因為需要順江而行,實際上在陸地上是沒有地方的,水上人家自然與水為伍,靠岸而居。而且由於靠水近,打掃方便,所以其實真正的那種船上人家,特別講究,也非常乾淨。

臘月二十四,掃塵埃迎新春,瀘州老一輩稱“打整揚塵掉掉”

因為船上肯定比陸地潮溼,如果不勤奮打掃,容易使得居住的環境黴變。後來因為時代變遷,木船被機器船代替,而公私合營成立,於是祖輩們紛紛上岸,在臨近江邊的地方,選擇了空地開始自主搭棚建屋。

母親說,當年剛剛上岸,外婆很不習慣,吃飯的時候總怕房頂有灰塵掉下來,因為在船上這種事情斷然不會發生。當然久而久之也習慣了。

外婆是一個愛乾淨的人,雖然在那個年代沒有文化,不識字,卻是一個特別講究的人。而且外婆是一個很虔誠的人,她篤信一些宗教,並且也堅守著那些戒律。每逢初一十五都會去吃豆花飯,而在臘月開始,特別是小年開始,外婆的年俗經就豐富起來,其實平時的節氣她都非常尊重,那種內心的虔誠,不需要什麼理論或者信仰支撐是印在骨子裡的東西。

臘月二十四,掃塵埃迎新春,瀘州老一輩稱“打整揚塵掉掉”

但是外婆從來沒有要求我們要怎麼樣遵守。包括這些東西,我們的父母輩自然就繼承下來。其實天天都會整理房間打掃衛生,母親愛乾淨的習慣也是從外婆那裡潛移默化的東西。

少年時代的我,有時候還嫌棄母親潔癖,現在倒是覺得是自己有點懶惰了。

沽酒客不知道別人對這傳統習俗些怎麼看,今天總覺得提起來都給我一種很溫暖的感覺,或許是因為每當做起這些事情的時候,就會想起已經過世的外婆和祖母她們,這兩位帶著我成長的老人,有時候聽到朋友們說到自己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還健在,一家人過年聚在一起,鬧哄哄的人間,多了一份難得的親情,那是多麼溫情的畫面。

臘月二十四,掃塵埃迎新春,瀘州老一輩稱“打整揚塵掉掉”

記得有一年春節前,那時我剛剛參加工作,給外婆一百元錢,外婆高興得很,其實她根本不在乎孩子們給她多少錢,這位一生樸素心地善良的老人,沒有過高的智慧和追求,卻從來都是為下一代著想。哪一年她突然離世,卻把身後事都準備得妥當,沒有經歷過長輩離開的我的長輩們,還不至於亂來陣腳。

那個時候外婆就喜歡看到我成家立業,可惜到了只有我還單著,如今孩子都八九歲了,外婆卻離開了十多年了,每次去墳前祭拜外婆,我都會給她聊聊我的情況,雖然不知道她老人家是否聽得見,但是我也虔誠地相信,她如同在世的時候一直呵護我一樣,冥冥中都一直在保佑我。

今天又到了臘月除塵的日子,我遵循著古老習俗的同時,又想起了慈祥的外婆,天國無門,孝心未夠,我們都好,請放心吧。

TAG: 外婆沽酒船上掃塵打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