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二月二,關於“龍俗”你知道哪些?

二月二,即農曆的二月初二日,俗稱“龍抬頭日”,又稱“龍頭節”、“青龍節”、“春龍節”、“挑菜節”,相傳這一天神龍開始抬起頭來,“二月二,龍抬頭,青龍降來使金牛”,所以中華先民才祭祀青龍,並相沿成俗。

關於二月二的由來與習俗和與龍之間的“淵源”,吉林省民俗學會理事長、吉林省政府文史館員施立學對此進行了解讀。

1

“龍抬頭”的由來

“二月二,正是春龍驚醒時分,此時,陽氣回升,地氣漸開,春雷滾動,江河解凍,大地回春,各種冬眠動物及昆蟲開始伸展腰肢。”施立學老師談到,而二月二日前後又是二十八宿的“蒼龍”抬頭之日。

原來,中華先民把黃道(太陽和月亮所經過天區)的恆星分成二十八個星座,俗稱二十八宿,即二十八個星座的宿舍之意。二十八宿,以東、西、南、北四個方位分成四組,即每組七個星座,簡稱七宿。根據每組星座的形象,稱為東(左)青龍、西(右)白虎,南(前)朱雀、北(後)玄武,即古天文學上的“四象”(或四神)。

東方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構成的蒼龍形象中,角宿為龍角,亢宿為龍頸,氐宿為龍胸,房宿為龍腹,心宿為龍心,尾宿和箕宿為龍尾。

每當二月二日前後,黃昏時候,天上的角宿(龍角)就從地平線上出現,大約一個鐘頭後,亢宿即龍的咽喉,升至地平線以上;接近子夜時分,氐宿,即龍爪也出現了,這就是“龍抬頭”的過程。故稱“龍抬頭日”。

至於“龍抬頭日”形成的風習,則是中華先民圍繞關於神龍的觀念所進行的有趣活動。

2

二月二與龍俗

相傳,“龍為百蟲之長”,能“興風雨,利萬物”,被列為四靈(即麟、鳳、龜、龍)之一,東漢許慎撰寫的《說文解字》記載:“龍,麟蟲之長,能幽能明,能細能巨,能長能短,春分登天,秋分而潛淵。”關於龍的形象則是眾說紛紜。

《廣雅釋魚》稱:“有鱗曰蛟龍,有翼曰應龍,有角曰鰲龍,無角曰螭龍”;《本草綱目》則把龍具體化:“龍,其形有九,頭似麟,角似鹿,眼似兔,耳似牛,頸似蛇,腹似蜃,鱗似鯉,爪似鷹,掌似虎也。”龍能布雲播雨,滋養萬物,且是陰中之陽,水中之精,龍在人們心中是至高無上的形象,是吉祥的象徵,圍繞這個形象,產生了二月二習俗種種。

領龍、灑龍道

這是東北古老而隆重的祭祀活動。

二月二這天,男人們老早就起來,洗漱乾淨,穿戴整齊,乘日出前,用小簸箕裝滿剛剛從灶坑扒出的草木灰,從水缸底下一直灑到倉房,灑到井臺,繞井一週,口中默禱:“青龍去,黃龍來。”

灑到泡子沿、灑到大河邊,灑到一切有水的地方,灰線越細越好,在當院要灑多個大小一致的圓圈,並在圓圈內畫上十字,以示糧囤,之後,將穀子、高粱、小麥、苞米等五穀雜糧灑在每個糧囤內,將雞鴨等放出,看家禽先吃掉哪種雜糧,就預示哪種穀物豐收;灑到居室炕沿下,說是能防鼠打洞。

有的人家還要在糧囤與自家房屋的門口畫些梯子狀的灰線,以求“飛龍上天”。俗為此禮為領龍,謂可佑年內風調雨順。灑罷龍道,恰值紅日東昇,再打桶水,不回頭不說話,倒在水缸裡,謂之“領龍入室”。日頭不出,誰家也不打水,怕傷龍頭,要給龍留一個抬頭昇天的時間。有些地方流行著不願意第一個去井裡打水的心理民俗,俗認為誰先去打水,就會撞著龍頭,家裡做飯就會幹鍋。

穿龍尾

把秫秸剪成一段段,每段中間纏上各色花布,顏色越鮮豔越好,頂部綴以銅錢底,下拴有布條穗,視為龍尾。將所做龍尾頭上尾下懸掛屋門院門以及羊圈、牛棚的房樑上,以示青龍正待昇天騰雲。又盤龍尾於櫃箱或炕蓆下,據說能招祥納福,財物滿盈,不遭蟲蛀。

民間傳說禿尾巴老李是條黑龍,黑龍的尾巴被砍下來,黑龍仍在黑龍江中,保佑這裡風調雨順。人們為了給黑龍補上尾巴,才在二月二這天穿龍尾。

龍尾穿好後,掛在窗鉤或幔杆上,還有的戴在小孩的衣襟上要帶上用五彩布傳承的各種型別的龍尾,婦女頭上戴用高粱米花、五彩布串成的各種類形的龍尾。認為只有這樣,入室之龍才能保證一家平安如意。

忌針線刀斧

是日東北又有“婦女忌針黹恐刺龍目”的習俗,亦忌鍘草喂牲口,有民諺說:“冬至不推,夏至不搗,二月二不鍘草”,怕鍘草傷了龍頭。

剃龍頭

取龍抬頭大喜大利之意,民間多於是日為小男孩剃頭,俗稱“剃龍頭”;能使小兒頭清目爽,聰明伶俐,髮絲黑壯。民間流傳有“正月剃頭妨舅舅”,祭灶前開始留頭,正月禁忌理髮,待二月初二這天才剃。“二月二,剃龍頭,將來掙個大金牛”。

燻蟲兒

有“二月二,敲過樑,蟲子蚰蜒別下房,”“二月二,掃炕頭,臭蟲跳蚤往外流”的謠諺。人家是時在糧囤設香,每囤十二炷。

又用過年上供所剩香頭燻烤居室牆壁、石縫、窗臺、房梁、檁縫、柱縫及院外牆縫、角落等處,意在防毒蟲,一面燻烤,一面唱起歌謠:“正月燈,二月油,龍抬頭,鱉抬頭,臭蟲,葛子(跳蚤)不抬頭”。“正月香,二月火,蒼蠅、蚊子沒處躲”。

有的人家以秫秸一根,上系紅布條,敲打房梁、灶臺,邊打邊誦:“打鍋臺,蟲蝦不再來;打炕沿,沒蚰蜒;打房梁,蛇蠍不下房……”

主婦用彩布縫雞形,懸掛室內,說是能避蚰蜒,煞蟲蟻。

照蟲燭

遼陽、海城地區,習於二月二夜晚,在居室各處,遍燃燈燭,照屋角暗處,俗稱照蟲燭。

本溪地區,二月二夜晚,家家都在院中點燭打燈。讓小兒一手提燈籠,一手持鐮刀,圍繞庭院,以刀遍敲牆壁角落,邊敲邊念:“接神啦,照賊啦,王母娘娘定神法,上牆磕壞胳膊腿,下牆磕壞哈里巴(大腿骨)”。以驅賊除惡求吉。這裡的觀念是龍為百蟲之長,既已引龍入室,哪有諸蟲容身之地。

龍頭、龍蛋、龍鱗餅與龍鬚麵

施立學老師表示,在二月二,食麵條,曰挑龍鬚,取諸事吉順;炒黃豆,謂炒龍蛋,說是可除病惡;烙餅,名烙蟲蝦;油炸粘糕,呼炸蟲兒。

二月二,大地回春,農事即將投入繁忙。“是日傭工齊至,主人必治豐盛酒席以飲眾人,謂之吃犒勞酒”,仍以龍抬頭為核心觀念,有些地方用面合糖搓成圓蛋炒熟,謂之“龍蛋”,食餅謂之“龍鱗”,食麵謂之“龍鬚麵”,米飯,謂之“龍籽”,餛飩,謂之“龍牙”,水餃,稱“龍耳”;最普遍最突出的習俗是“扒豬頭”。

農家殺年豬,多在正月裡基本食盡,“惟餘頭蹄,於是日煮食之”,人們以豬頭祭龍頭,把所食豬頭視為抬起龍頭。

二月二之龍,乃東北是時最為重要的圖騰。

迅速反應,及時更新

獲取你身邊的資訊

編輯丨露娜

稽核丨李壯 姜帥

點選在看,持續關注

TAG: 二月龍抬頭龍尾龍頭謂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