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美術人物”藝術之戰就是文化之戰

文/馮海濤 圖/潘天壽

研究繪畫史,國人多都喜用歐洲畫壇來講述。並用歐洲繪畫體系來衡量、評定中國畫。關鍵還是屬於大義凜然的態度。在高劍父的《我的現代畫觀》中有這樣一句話:說起來就慚愧極了難道我們的國畫就神聖到千年、萬年不變,都不變嗎?如果這段話不是因為有前言講述歐洲繪畫,後又列舉馬奈,以及列舉歐洲各畫派,應該是對中國畫的發展很有啟示的言語。可是有了這前言後語,那麼味道就變了,更是反映出了那個時代人對本民族文化的自卑心態。同時也反映了,當時對中國畫的理解認識是有多麼地偏激。

“當代美術人物”藝術之戰就是文化之戰

潘天壽作品

“畫”如果僅僅是畫,我們不需要過多地去研究,只要能夠把所繪的物象描繪得真實即可。可是,畫僅僅是畫嗎?其實這個問題都不需要問,因為在他們拿歐洲繪畫來恆定中國畫時,已經有了答案,畫不僅僅是畫,而是畫的文化屬性。既然畫有文化屬性,那麼畫在所在的文化中就會有其自己文化的屬性因子。當兩個畫種是屬於不同的文化時,你用另一種文化下的繪畫理論和繪畫形式來衡量自己文化下的畫,對嗎?繪畫藝術的理解,不能僅僅建立在視覺上,因為視覺給予的美、給予的文化是最淺層次的。一幅畫所產生的價值絕對是來源於畫面深層次的東西。

“當代美術人物”藝術之戰就是文化之戰

潘天壽作品

藝術之戰就是文化之戰,在戰爭中並不是接納對方的侵略,而是強大自己。可是我們遇到文化侵略時,不是奮起反抗,不是堅信自己的文化去強大自己,而是去俯首稱臣。俯首稱臣就罷了,還講得那麼大義凜然。繪畫藝術的淪陷,基本就是文化淪陷的開始。文化不自信,就會造成自己的文化丟失,當文化沒有了,我們還會剩下什麼?要知道一個家族的傳承是靠血脈,但是一個民族能夠傳承,是依靠的文化。當文化不存在了,民族豈會還有。試想一下,如果一個民族沒有了文化,這個民族還存在嗎?

“當代美術人物”藝術之戰就是文化之戰

潘天壽作品

“當代美術人物”藝術之戰就是文化之戰

潘天壽作品

TAG: 文化潘天壽繪畫中國畫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