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學如不及,猶恐失之”?

子曰:“學如不及,猶恐失之。”

先跟大家講一個跟這一則內容相關的故事。

劉秀本是太學生,研習過《尚書》,非常好學,故而行軍打仗之時也不忘學習。他勤於政事,又經常和大臣們講論經典,半夜才睡覺。太子勸他注意身體,他說:“我自樂此,不為疲也。”正因為好學,劉秀後來才能成為東漢的開國皇帝,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劉秀在位三十三年,政治上改革中央官職,整治官場風氣,優待功臣;經濟上解放生產力,大力發展經濟;文化上大興儒學、推崇氣節,史稱光武中興。

還有一個故事——

有一次,40多歲的楊時和朋友遊酢來拜見他們的老師程頤,他們來到老師家門口時,透過窗看見他們的老師在屋子裡邊坐著睡著了,就不忍心打擾他們的老師。站在門外,他們決定等老師醒來後再進屋。

天上下起了大雪,而且越下越大,楊時和遊酢依然沒有走,而是在雪中端莊站立著。等程頤醒來的時候,門外的雪已經有一尺深了,這才發現門外的這兩個“雪人”。

“程門立雪”的故事除了表現出楊時和遊酢二人尊敬老師外,別忘了他們身上還具備一種極難得的誠摯好學的精神。

孔子在《八佾篇》中就曾說過,“夏禮吾能言之,杞不足徵;殷禮吾能言之,宋不足徵,文獻不足故也”,孔子肯定是看了很多書,才知道相關文獻資料的不足。他“學而不厭”,晚年學《易》,都達到了韋編三絕的境地。

學習,有時候就是機緣,有的機緣一旦錯過,可能終身不再,以此孔子總是有所敬畏,每一刻都不敢懈怠,每一刻都在知行合一,每一刻都在朝盡善盡美的方向前行。

學習,並不重在學知識,學技能,而是像王陽明所說的貴在“君子之學以明其心”,在學東西過程中修煉自己的心境,深化自己的修養,澄明自己的本性,這才是學習的根本。如果學習僅僅是追求更多的知識,技能,那是愚蠢的,就像《莊子·養生主》中所說:“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已。”意思是,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知識是無限的,用有限的人生追求無限的知識,必然會陷入困境,把自己置於危險的境地。孔子沒有一刻敢懈怠學習,其本質是他沒有一刻不在克省克察,沒有一刻不在修身為本,沒有一刻不在全力於學習中完善自己,昇華自己。

孔子說:“學習就像追趕什麼似的,瞻前,唯恐學不到,生怕趕不上;顧後,學到了,還唯恐會把所學到的東西丟失了。”

最後,我們一起再讀一遍:

子曰:“學如不及,猶恐失之。”

什麼是“學如不及,猶恐失之”?

TAG: 學習每一刻孔子楊時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