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八水的前世今生

長安八水的前世今生

長安八水的前世今生

作者:萬李語嫣

(西安市高新唐南中學高二1班)

我從遠古走來,看八水形成,繞長安。

——題記

現在是原始社會,我是半坡村的村民,住在滻河東岸,這裡的河谷寬闊,平疇沃野,水清且淺。我鑽木取火,用弓箭石矛捕魚狩獵。我吃的是半生不熟的粟,喝的是滻河清澈的水。我用流利疏朗的筆畫把人面魚紋圖案繪製在彩陶盆內壁,給後世留下一條找尋半坡公社圖騰的線索。

到了春秋時期,我成了秦穆公的部下。穆公稱霸了西戎,為了彰顯他的霸功,把滻河東邊的滋水改名為灞河。某天穆公來到灞河岸邊命我等眾隨從栽種柳樹,架設橋樑。灞河水深且廣,灞柳覆蔭婀娜。竟未料,穆公的無心之舉使灞橋成了後世遷客文人的去處,李白寫下了“年年柳色,灞陵傷別”的千古傷心,漫天的柳絮贏得了“灞柳風雪”的美名。

我曾是戰國末年韓國的水工。我說服了秦王贏政,在渭河的最大支流涇河的葫蘆口開渠引水,花十年功夫修建了鄭國渠。西引涇河東注洛水,灌溉良田4萬餘頃。涇河蜿蜒曲折,渾濁的河水流入清澈的渭河,神奇的是兩色水同流一河互不相融,切割出一道鮮明的線條,這就是傳說的“涇渭分明”。

我作為黃河的最大支流渭河上的咸陽橋,看遍長安繁華,“不盡渭水情悠悠,東出潼關九曲流“。老漁夫乘船在碧波里盪漾,採蓮女唱著悠揚的曲兒泛舟。黑鰻紅鯉沉浮於綠水之中,白鷺灰鶴出沒於煙波之上。砍柴的樵夫沿著羊腸小道而往,放牧的頑童騎上牛背而歸。商販絡繹不絕,供應浩繁。我看見唐朝王維在此為朋友餞行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進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我是三皇五帝時期的大禹,被舜派去治水。我跋山涉水,風餐露宿,勘探地形。黃河氾濫,百姓哀苦。我挖渠溝,疏導水流,從終南山的豐谷,牽引著高冠谷、太平谷二水,鑿出灃河河道。峽谷、寬谷相間,水流清澈湍激。誰曾想多年以後,周文王在灃河西岸營建豐京,周武王在灃河東岸營建鎬京,開創了長安一千餘年的國都史。

我是唐朝的王勃,在寫《滕王閣序》前,我遊歷了滕王李元嬰的故鄉長安,途經澇河,時值九月,秋高氣爽。我在高高的山路上駕著馬車,在崇山峻嶺中探幽尋古,天空凝結淡淡的雲霞,山巒層染一片紫色,於是我寫下“潦水盡而寒潭清,煙光凝而暮山紫”的詩句。

長安八水的前世今生

我是大名鼎鼎、見多識廣的福水,當然這只是一個綽號,我原名滈河,是一個見過合竹谷、豹林谷、子午谷諸水、昆明池、潏河的水博士,在唐朝長期遊走在長安城內,看盡長安的盛世氣象。我眼見潏河一意孤行,沿著天然河道,順秦渡鎮匯入灃河。潏河所流經的樊川流傳著“人面桃花相映紅”的名句。

千年以前,八百里秦川曾經因水而明媚如畫,東滻灞,北涇渭,西灃澇,南潏滈,八水繞長安。翻開《漢書》,筆墨間的歷史澎湃之處,點綴了八水長安的雄偉。細品唐詩,想起白居易的“詔開八水注恩波,千介萬鱗同日活”,還有杜甫的“五原空壁壘,八水散風濤”,分外應景。

古往今來,有多少悲歡離合、興廢存亡的故事在長安八水幕起幕落。

而現在,我只是渭河時代的一名高中生,對家鄉的河如痴如醉。

岸邊滿是莊稼和槐花樹,被炊煙裊繞吹過的澇河;鋪滿玫瑰花和向日葵的渭河;怒放著火紅石榴花的滻河;被橘紅色的晚霞所映照的涇河;開著粉紅荷花的灞河;鯰魚鯽魚黃辣丁歡遊的灃河;佈滿奇形怪狀灌木的潏河;野鴨白鷺齊飛蘆葦花飄揚的滈河——我眼前漫過當今歲月的繁華,宛若一組精美的人間畫卷……

這些流淌千年的河,或被拓寬了河道,或被修復了湖池,或被引入了秦嶺北麓的地表水。河水清澈而充沛,綠植繁茂而成蔭。時有鳥鳴,時有花香。碧波盪漾,遊人如織,別具詩情畫意。

長安八水盛景隨著歲月的變遷依稀再現。

長安八水的前世今生

本文圖片來自網路

作者簡介

長安八水的前世今生

萬李語嫣,00後新銳作者。曾獲全國“文心雕龍杯”現場作文決賽一等獎,並接受中央電視臺記者的採訪;曾獲全國青少年冰心文學活動一等獎。作品散見《羊城晚報》《西安晚報》《三秦都市報》《陽光報》《宜賓晚報》等報刊和《大河詩刊》《渤海文學》《西安教育考試招生》等公眾號發表過作品,引起很大反響;她投稿陝西“少年家國信”的作品入選“學習強國”平臺。她曾被《天天讀寫》雜誌“未來作家”欄目專題推介;曾獲全國第九屆“我的讀書故事”徵文優秀獎第1名等9項獎勵。

《三秦文學》投稿須知

TAG: 長安灃河灞河渭河涇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