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昏侯劉賀墓出土孔子衣鏡(上)

南昌海昏侯劉賀墓考古發掘是2015年一次重大的考古發現,不僅揭示了現存儲存最完整的西漢列侯墓墓園結構和墓葬形制,發現了江南地區唯一的陪葬真車馬的車馬坑,而且出土了上萬件(套)文物。其中有一件方形衣鏡的外框由於繪有孔子形象及記載其傳記,得到廣泛的關注。為了滿足大家研究需要,現將衣鏡及上面的孔子形象等內容公佈於眾,並初步釋讀研究,以期拋磚引玉,為避免歧義,我們統稱“孔子衣鏡”。

一、 器物簡介

衣鏡在海昏侯墓中的位置位於主槨室的西室。主槨室分為東西兩室,東室放置棺柩、床榻及大量的青銅鼎、壺等禮器;西室被用隔板和主槨室的其它部分分隔開來,在西室中主要放置了床榻、漆器如耳杯、漆案、漆盤等,在西室中部還出土了二百餘枚金餅、馬蹄金等。這面衣鏡位於主槨室西室中部靠近西壁的位置(圖一),倒伏在地,斷裂為數塊,裝金餅的漆箱就壓於衣鏡的下部。

海昏侯劉賀墓出土孔子衣鏡(上)

圖一 衣鏡出土位置圖示意圖

將衣鏡提取至實驗室清理拼合,並對鏡框上的文字進行釋讀後確認為衣鏡,並對其形制進行了復原。孔子衣鏡由三部分構成。即鏡掩(蓋)、青銅鏡和鏡框構成。衣鏡為青銅質,矩形,出土時從中間斷裂為上下兩塊,可復原,長70。3、寬46。5、厚1。3、鏡緣厚1。2釐米,銅鏡背面為素面,有五個長3。8、寬2、高1。8釐米的半環狀鈕用於固定在鏡框上(圖二)。1978年在山東淄博市臨淄區窩託村發掘的西漢早期某代齊王墓的五號陪葬坑中出土了一面類似的矩形銅鏡(圖三),長115。1釐米,寬57。5釐米,重56。5釐米(1)。背部也有五個半環狀鈕,但鏡背有淺浮雕連弧紋、柿蒂紋和夔龍紋。出土時未見鏡架和鏡框,但報告上說可見上面有土黃色顏料痕跡,認為可能是絲織品,不過也有可能是鏡架腐爛後上面的漆的顏色殘留。

海昏侯劉賀墓出土孔子衣鏡(上)

圖二 劉賀墓出土矩形銅鏡

海昏侯劉賀墓出土孔子衣鏡(上)

圖三 齊王墓銅鏡

整個衣鏡鏡框為木質髹漆,鏡掩與框透過左側的兩個銅合頁連線(圖四),可開合。鏡框頂端有類似兩個銅釘狀物的殘留,應該起將鏡框固定在鏡框上端的橫木上的作用;在框的下部兩側有兩個銅環,據衣鏡賦內容,可能套在以猛獸為底座的立柱支架上;在內框內還保留有一個銅製插銷,可能是穿在鏡鈕內以固定銅鏡所用。發掘現場未發現固定衣鏡的橫木或鏡架等。

海昏侯劉賀墓出土孔子衣鏡(上)

圖四 衣鏡復原示意圖

掩(蓋)殘損嚴重,破損為數十塊,且大部分圖案文字都不清楚,只有較大的兩塊還能辨識。蓋正反兩面都有彩繪和墨書文字,正面的墨書文字部分,暫命名為“衣鏡賦”,對衣鏡的功能及上面的圖案內容進行了描述;彩繪圖案有仙鶴(朱雀)等(圖五)。反面從殘存的文字和影象判斷為孔子弟子影象和傳記,有子張和曾子。

海昏侯劉賀墓出土孔子衣鏡(上)

圖五 衣鏡掩正面彩繪仙鶴高光譜掃描圖

孔子形象繪於鏡框背板。鏡框長方形,由四周的厚方木和背板圍成,出土時已破裂為七塊,左下角被壓扁且有缺失。拼合後殘存部分外框長96、寬68、厚6釐米,內框四周方木寬11。8釐米,內框鑲嵌銅鏡。鏡框表面髹漆,漆為紅色。鏡框內框四周邊框正面繪有一圈神獸和仙人圖案(圖六),上方中間是神鳥(朱雀)兩側為仙人(東王公、西王母),左側為白虎,右側為青龍,下方圖案不是很清楚。背板以黃色粗線在四周繪有方框,在方框內有兩條黃色粗線將屏風分割為大小一致的上下三部分。每個部分的格局基本一致,中間彩繪相向而立的兩個人像,人像頭部後上方標有人物姓名作為榜題;在兩側用墨書該人物有生平和言行的短傳記(圖七)。

海昏侯劉賀墓出土孔子衣鏡(上)

圖六 鏡框邊框彩繪圖案高光譜掃描圖

海昏侯劉賀墓出土孔子衣鏡(上)

圖七 鏡框背板拼合圖

最上面一欄的人物為孔子和顏回。孔子位於左側,畫像與其他人略有不同,其他人都是線描身體輪廓,而孔子畫像是滿繪,身上服飾用粉彩。畫像中孔子像高約28。8釐米,寬約8。4釐米,面向顏回拱手而立,背微前傾。孔子頭戴小冠,由於水漬,面目不是很清楚,但可以看到有長鬚,身材消瘦;孔子身穿深衣長袍,腰部有束帶,腳上穿翹頭履。顏回像位於孔子像右側,像高約27釐米,寬8。8釐米。顏回頭戴小冠,面目清秀無須,身穿深衣長袍,面向孔子,雙手合抱於身前,向孔子躬身行禮。

中間一欄人物為子貢(子贛)與子路(圖八)。子贛像在左,像高約26。5釐米,寬約8。5釐米。子贛側身向右而立。子贛頭戴小冠,臉上有短鬚短髯,身穿寬袖深衣長袍。子贛面向子路,右手在胸前似乎手中拿筆,左手被擋具體姿勢不清。子路像在右,像高約26。2釐米,寬約16。1釐米。子路正面朝外,由於水漬和裂痕,其髮型和麵目不是很清楚,子路身穿襦,腰間扎腰帶,腰帶兩端下襬飄動,兩腳跨立,兩小腿露在外面,腳穿圓頭鞋。子路雙手向下,兩臂外張,手心向後,兩袖飄動,整個人顯得孔武有力。

海昏侯劉賀墓出土孔子衣鏡(上)

圖八 子贛與子路

下面一欄為堂駘子羽和子夏(圖九)。子夏位於右側,子羽位於左側。子夏像高約26。3釐米,寬約11。4釐米。子夏頭戴小冠,身穿深衣長袍,身體微微傾向左側,雙手持一冊開啟的竹簡,正低頭專心看竹簡。由於左下角缺失,子羽像的下半部分受損不清楚,上半部分也不是很清晰,但可以看到子羽背向外,頭扭向右側,似乎在看子夏手中的竹簡。

海昏侯劉賀墓出土孔子衣鏡(上)

圖九 堂駘子羽與子夏

一、 文字內容釋讀

衣鏡蓋大部已殘,正反面都保留部分文字;鏡框背面中部為孔子及其五個弟子的影象,影象兩側為墨書記載該人物生平及言行的傳記,其中堂駘子羽像左側傳記為子羽和宰予的合傳。文字為分欄式縱向排列,左側三人傳記每列文字間用墨線分割,右側三人傳記每列文字則沒有墨線分割。在每篇介紹的起始用黑圓點為篇首,除了孔子篇外,其他五個人的篇尾(最右側)都用單獨一列寫篇名。文字均為漢隸;每篇的文字字數不一,每一列的文字字數也不一樣,前後文有重文用“二”代表。現將釋讀文字列於下,由於破損造成缺文或漫漶不清無法辨識的文字用□代替,殘損文字用…表示,()內的字為根據上下文和現存文獻推測的文字內容。

(一)鏡框蓋板

正面可辨部分(圖一〇)主要是墨書文字,彩繪不清晰,文字釋讀如下:

海昏侯劉賀墓出土孔子衣鏡(上)

圖一〇 衣鏡掩正面衣鏡賦

海昏侯劉賀墓出土孔子衣鏡(上)

鏡框正面的這篇賦,從內容上看,前面是說衣鏡的功能;中間描述鏡框上所繪的圖案,有猛獸鷙蟲、蜚豦等傀偉奇物除不詳,有白虎蒼龍玄鶴鳳凰以及西王母和東王公淳恩臧,還有聖人孔子和聖人之徒顏回卜商等可以臨觀其意;最後為祝詞,希望氣和平、順陰陽、樂未央、皆蒙慶等。背面損毀嚴重(圖一一),只能模糊等看到中間有兩個人物的頭頸部,左側人物有榜題,似乎為“子張”,右側人物榜題可以看清為“曾子”。左側人物傳記殘存可辨部分的文字釋讀如下,右側曾子傳記文字基本無法辨識。

海昏侯劉賀墓出土孔子衣鏡(上)

圖一一 子張篇高光譜掃描圖

海昏侯劉賀墓出土孔子衣鏡(上)

(二)鏡框背板

第一欄左側人物為孔子,其傳記文字(圖一)釋讀如下:

海昏侯劉賀墓出土孔子衣鏡(上)

海昏侯劉賀墓出土孔子衣鏡(上)

第一欄右側人物為顏回,傳記文字(圖一二)釋讀如下:

海昏侯劉賀墓出土孔子衣鏡(上)

圖一二 顏回傳記文字圖

海昏侯劉賀墓出土孔子衣鏡(上)

第二欄左側人物為子贛,傳記文字(圖一三)釋讀如下:

海昏侯劉賀墓出土孔子衣鏡(上)

圖一三 子贛傳記文字圖

海昏侯劉賀墓出土孔子衣鏡(上)

第二欄右側人物傳記文字(圖一四)釋讀如下:

海昏侯劉賀墓出土孔子衣鏡(上)

圖一四 子路傳記文字圖

海昏侯劉賀墓出土孔子衣鏡(上)

第三欄左側文字為子羽和子我傳記(圖一五)釋讀如下:

海昏侯劉賀墓出土孔子衣鏡(上)

圖一五 子羽傳記文字圖

海昏侯劉賀墓出土孔子衣鏡(上)

第三欄右側人物為子夏,傳記文字(封三,圖二)釋讀如下:

海昏侯劉賀墓出土孔子衣鏡(上)

鏡框蓋板和背板上關於孔子及其弟子生平事蹟與言行的傳記與《史記·孔子世家》、《史記·仲尼弟子列傳》、《史記·太史公自序》及《論語》中的記載基本一致,只有部分內容略有出入:

1、鏡框上的孔子傳記記載曰:“叔梁紇與顏氏女野居而生孔子”,《史記·孔子世家》:“紇與顏氏女野合而生孔子。”野居與野合一字之差,意思則大有區別。野合,司馬貞索隱:“今此雲‘野合’者,蓋謂梁紇老而徵在少,非當壯室初笄之禮,故云野合,謂不合禮儀。”據《索隱》、《正義》解釋,叔梁紇與孔子母顏徵在成婚時已超過六十四歲,而顏徵在歲數尚小,二人年齡相差懸殊,此種婚姻在當時不合禮法,故謂野合。而野居中的“野”則明顯有不同的含義,是相對於“國”字而言。“野”字《說文解字》解釋:郊外也,段玉裁《說文解字》注:邑外謂之郊,郊外謂之野。如《周禮》“體國經野。”唐賈公彥《疏》:“國,謂城中也;……野,謂二百里以外,三等采地之中。”指周代王畿內的特定地區。周制王城外百里曰“郊”,郊外至五百里疆域中又分“甸、稍、縣、都”,各百里。孔子父叔梁紇與其母“禱於尼丘得孔子”,孔子父母可能因為在尼山祈禱而在尼山附近結廬而居,據張守節《史記正義》,尼山在棸邑城外十里,故而為“野居”。

2、鏡框孔子傳記記載:“魯昭公六年,孔子蓋卅矣。”而《孔子世家》記載:“魯昭公二十年,孔子蓋年三十矣。”兩處記載相差了十四年,而關於孔子的生卒年,衣鏡和孔子世家載是一致的,故此處必有一個是錯誤的。根據《史記·魯周公世家》和《春秋公羊傳》記載,魯襄公在位三十一年,魯昭公為魯襄公兒子,雖然中間有魯襄公太子姬野短暫繼位,但僅有幾個月,據此推算,孔子生魯襄公二十二年,孔子三十歲時,應該是魯昭公二十年,所以鏡框上的文字可能是抄寫錯誤。

3、鏡框孔子傳記曰:孔子弟子顏回子贛之徒七十有七人,皆異能之士。孔子弟子有多少人已不可考,所以史記也用“弟子蓋三千人”這樣一個虛數來概括,而孔子弟子中有多少是有傑出成就的,各種文獻也有不同表述。史記孔子世家記載:孔子以詩書禮樂教,弟子蓋三千焉,身通六藝者七十有二人;而史記仲尼弟子列傳:孔子曰“受業身通者七十有七人”,皆異能之士也。衣鏡記載與史記仲尼弟子列傳一致。《孔子家語·七十二弟子解》中列名七十六人,其中琴牢、陳亢、縣為史記未記載,而史記中的奉冉、公伯寮、單、顏何為孔子家語無。所以孔子傑出弟子到底有多少人是誰,並沒有統一的說法,其中大部分人只有名字而沒有具體事蹟,真正為世人熟知的也只有十幾人。

作者:王意樂 徐長青 楊軍 管理

原文刊於:《南方文物》,2016年第3期《海昏侯劉賀墓出土孔子衣鏡》。文章略有增刪。轉引自江西考古公眾號

TAG: 孔子衣鏡鏡框文字傳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