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年的蘇東坡也有這些煩惱!

晚年的蘇東坡也有這些煩惱!

蘇 軾

1037年—1101年,字子瞻、和仲,號鐵冠道人、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 漢族,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畫家,歷史治水名人。蘇軾生性放達,為人率真,深得道家風範。

宋哲宗元符三年(1100),五月,蘇軾以瓊州別駕廉州安置,不得簽署公事;八月授舒州團練副使,移永州安置;十一月復朝奉郎提舉成都玉局觀,外州軍任便居住。元符三年是蘇軾命運轉折的關鍵一年,也是蘇軾病逝常州的之前一年。

元符三年九月,蘇軾還未恢復自由之身,依然處於編管之中,在前往永州、經過藤州之時,遇到同鄉鮮于都曹告老還鄉,遂作《送鮮于都曹歸蜀灌口舊居》,表現了對歸老還鄉的嚮往之情。

送鮮于都曹歸蜀灌口舊居

蘇東坡

籋盡霜須照碧銅,依然春雪在長松。

朝行犀浦催收芋,夜渡繩橋看伏龍。

莫嘆倦遊無駟馬,要將老健敵千鍾。

子云三世惟身在,為向西南說病容。

【註釋】

送:贈送。

鮮于都曹:不詳待考。

歸蜀:返回蜀地。

灌口:《元和郡縣誌》卷三一載“導江縣,本漢郫縣地,武德元年於灌口置盤龍縣,尋改為灌寧縣,二年又改為導江縣”,今四川省都江堰市。

籋(niè):用鑷子鉗取。

霜須:鬍鬚上像下了霜一樣,指白色的鬍鬚。

碧銅:青銅鏡。意思是用鑷子拔盡白色鬍鬚之後,取來青銅鏡一照,依然白髮滿頭,就像松針上覆蓋著春雪一樣。

犀浦:《太平寰宇記》卷七二載,縣名,唐置,取李冰所造石犀為名。宋廢。故城在今郫縣東犀浦鎮。

芋:即蹲鴟,俗稱芋頭、芋艿、芋魁。

繩橋:在灌口,引繩架之,故曰繩橋。

伏龍:即伏龍觀,在灌口。今都江堰市西離堆北端。相傳戰國秦蜀郡守李冰父子治水,於此處制服孽龍。後人立祠祭祀,北宋初即名為伏龍觀。

駟馬:四匹馬拉的高車,指顯赫的地位。

老健:年老身健。

千鍾:謂俸祿,即高官厚祿。

晚年的蘇東坡也有這些煩惱!

“籋盡霜須照碧銅,依然春雪在長松”

,描寫朋友與自己青春不在、白髮滿頭的境況。“

朝行犀浦催收芋,夜渡繩橋看伏龍”

,想象朋友歸蜀之後犀浦收芋、灌口漫步的悠閒。

“莫嘆倦遊無駟馬,要將老健敵千鍾”,

勸誡朋友要有淡泊名利、頤養身體的心態。

“子云三世惟身在,為向西南說病容”,

勸慰朋友要有安享晚年、知足常樂的情懷。自己歷五朝君主卻被編管永州,除了苟且活著、除了一身病痛,什麼也沒有。即使回到故鄉,也只能向父老鄉親訴說自己的病情罷了。然而你有健康的身體,而且即將歸老故鄉,安享晚年,已經很幸運了。

這首送別詩,有現狀的描寫,有未來的想象,有真誠的勸慰,表達了對同鄉的羨慕和對故鄉的嚮往。

編輯:李娜

文:整理於網路

圖:來源於網路,侵權刪

稽核:謝至開、三道

友情連結

TAG: 灌口鮮于犀浦繩橋蘇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