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骨二次葬:朽其肉而棄之,埋其骨以奠之,古老習俗逐漸被淘汰

死亡,是所有人都無法迴避的話題。喪葬文化,則是這一話題必要的延續。

萬千年來,隨著歷史演進過程的不同,各地的風土人情、宗教信仰總會有所差異,喪葬文化也是有所不同。

洗骨二次葬:朽其肉而棄之,埋其骨以奠之,古老習俗逐漸被淘汰

就我國傳統喪葬文化來說,有土葬、火葬、海葬、天葬、樹葬、懸棺葬等等,這其中又以土葬最為古老。在未被火葬取締之前,土葬曾是分佈地區最廣、涉及人數最多的一種。

然而儘管都是埋在土中,但各地的埋法也有不同。

洗骨二次葬,便是其中較為特殊的一種。

洗骨二次葬:朽其肉而棄之,埋其骨以奠之,古老習俗逐漸被淘汰

洗骨二次葬,簡而言之,便是將死者的屍骨進行兩次甚至兩次以上的埋葬。

洗骨二次葬的習俗由來已久,最早可追溯到原始社會,尤其是在荊楚、百越之地極為盛行。到了今天,洗骨二次葬仍普遍存在於我國華南地區,尤以廣西最為常見。

楚之南,有炎人國者,其親戚死,朽其肉而棄之,然後埋其骨。——《墨子·節葬下》

受我國華南文化影響,日本南部的沖繩地區、越南北部地區等,也都有著洗骨二次葬的習俗。

儘管受到火葬大力推行的衝擊,這種習俗正在逐漸被減弱,但其在民俗心理上的影響仍舊難以磨滅。

洗骨二次葬:朽其肉而棄之,埋其骨以奠之,古老習俗逐漸被淘汰

這種奇特喪葬習俗之所以形成,其中最重要的一個原因,便是出於對先人遺骨的保護。

中國人向來講究“入土為安”,若按常理來說,下葬之後就等於是已經“安”了,那為何還要進行二次甚至多次易地安葬呢?

這是由於華南地區天氣潮溼,並且多蟲蟻,埋於土中的棺木不需幾年便會腐朽損壞。若是棺材埋下之後就不再動它,那麼先人的遺骨很快也會被蟲蟻蛀沒。

因此,洗骨二次葬也就成了一種必要。待“朽其肉”之後,便將遺骨重新安置在不易腐壞的陶甕之中,成為了保護先人遺骨的一條良策。

洗骨二次葬:朽其肉而棄之,埋其骨以奠之,古老習俗逐漸被淘汰

在洗骨二次葬盛行的地區,山崖石洞內,村莊小路邊,經常就會看到一些已經裝入了先人遺骨的陶甕。

這些陶甕,又稱為“金甕”、“金盎”,是已經完成了洗骨之後的甕棺。由於“十里不同俗”的差異性,出於各方面的考慮,有的地方會將金甕再次葬入土中,有些地方則不會。

洗骨二次葬:朽其肉而棄之,埋其骨以奠之,古老習俗逐漸被淘汰

與獨特的洗骨二次葬習俗相伴隨的,是它的各項儀式,大抵包括了“寄土”、“撿骨”、“埋骨”這三個重要步驟。

所謂“寄土”,指的是第一次埋葬死者,又稱“大葬”。

人死之後,家人將會舉行一場隆重的“道場”儀式,邀請死者的親朋好友為之“送行”。

名為“大葬”,指的是這一場“送別儀式”的規模盛大。而下葬的時候,只需要簡單的壽衣與些許隨葬品即可,以木質棺材進行下葬。

葬後三至五年,又或更久一些,已自然完成了“朽其肉”的過程。家人會通知血緣關係親密的家族成員以及交情甚好的朋友,宴請賓客之後,進行“撿骨”儀式。

所謂“撿骨”,指的是將死者棺材開啟,撿出遺骨。

由於人們普遍認為二次葬所選擇的就是永久墓地,關乎後世子孫昌盛,故而對“撿骨”時的各項準備工作極為重視,如二次選址、日期、時辰等。

“撿骨”的時間,普遍選擇在春秋兩季,春在清明前後,秋在冬至前後。清明節是祭祖的日子,選擇在這個時間段“撿骨”的家庭也會更多一些。

撿骨者,多為家庭男性成員,或是一些素有威望的長者,或是專業的“撿骨人”。

洗骨二次葬:朽其肉而棄之,埋其骨以奠之,古老習俗逐漸被淘汰

所謂“洗骨”,也就是在“撿骨”的過程裡完成,在撿骨的時候,以草紙沾一些山茶油,或是用柚子葉煎水,將遺骨擦拭乾淨。

依照人體結構從上至下的順序,將遺骨取出並“洗骨”之後,再依照由下至上的順序,將遺骨以屈體抱膝的姿勢放入事先準備好的陶甕之中。

所謂“埋骨”,是指“金甕”的再次安葬。在很多時候,“撿骨”與“埋骨”也會連著進行。若是不能同時進行,則先將“金甕”置於山洞之中,擇日再埋。

儀式完成之後,這個歷時數年之久的洗骨二次葬也落下了帷幕,也意味著死者已然結束了漂泊。

洗骨二次葬:朽其肉而棄之,埋其骨以奠之,古老習俗逐漸被淘汰

事實上,洗骨二次葬並不單單只是一種習俗,從這其中,我們不難看出自始至終都在貫穿其中的文化信仰與宗教信仰。

在“祖先崇拜”的信仰與“崇祖重孝”的思想之外,透過其中的各個環節、儀式、禁忌,我們也不難看出,這是脫胎於道家文化,而又融合了佛家文化、儒家文化的一種傳統民俗信仰。

我國華南地緣廣闊,伴隨著長久以來的文化遷移,也使得這其中出現了些許差異。

在洗骨二次葬極為盛行的廣西,古時候盛行著巫文化。在極為長久的一段歷史裡,巫師們還曾經作為宗教祭祀、社會制度的領導者,在當地先民的精神生活裡佔據著重要地位。

洗骨二次葬:朽其肉而棄之,埋其骨以奠之,古老習俗逐漸被淘汰

巫師文化的最重要特點,反映的是先祖與靈魂觀念,先民們認為萬物皆有靈,人類的靈魂在其死後亦不會消散,因此只要透過一系列的儀式,就能讓逝去的人迴歸到家庭,併成為家庭的守護神。

因此,在廣西的洗骨二次葬習俗中,如今尚有一道“招魂”的儀式,為的是讓死者的靈魂迴歸到祖先的角色。

隨著中原文化的南遷,在中國傳統道教的風水學說影響下,廣西等華南地區的洗骨二次葬也受到了深遠的影響,在喪葬文化中也極為重視“風水”一說。

而在日本沖繩,受到海島格局與閩南文化的影響,他們在“洗骨”的時候所使用的就是海水,也體現了他們對於大海的敬畏與依賴。

洗骨二次葬:朽其肉而棄之,埋其骨以奠之,古老習俗逐漸被淘汰

當然,在火葬大力推行的如今,這樣的古老習俗也在逐漸被淘汰。

而對於這樣的古老習俗,我們也不能“一刀切”地將其稱為封建迷信糟粕,雖然這樣的獨特喪葬文化時常也會被人吐槽“勞民傷財”。

洗骨二次葬:朽其肉而棄之,埋其骨以奠之,古老習俗逐漸被淘汰

但我們不可否認的是,它一方面透過“盡孝”的方式,也確實加強了親族之間的交流與聯絡;另一方面,它透過完成“亡靈”到“家庭守護神”的方式,也讓死者的家屬得到了一絲心靈撫慰,表達了對於死者的尊敬與懷念。

這樣的習俗會延續到什麼時候,我們不得而知。

或許,它會走向消亡。

可是不管怎麼說,人類的生活原本就是多樣性的、豐富性的。

TAG: 洗骨二次葬遺骨習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