竇娥臨死前發下三樁毒誓:血濺白練、六月飛雪、大旱三年?都實現了嗎?

竇娥是元朝劇作家關漢卿的作品《感天動地竇娥冤》中的人物,竇娥在劇中是一位善良、樸實,但是一生又充滿了命運悲劇的底層婦女。

《竇娥冤》是關漢卿一生最為傑出和膾炙人口的作品,是中國古代悲劇作品演繹的極致。故事本身取材於《列女傳》中的《東海孝婦》。

關漢卿透過劇中女主人公悲劇命運一而再、再而三地上演,乃至無以復加,讓元蒙統治下現實社會的殘酷、混亂與黑暗昭然若揭。

竇娥臨死前發下三樁毒誓:血濺白練、六月飛雪、大旱三年?都實現了嗎?

竇娥所發毒誓翻譯成現在的白話文就是:第一血濺白練;第二六月飛雪;第三大旱三年。三個毒誓都是竇娥為了證明自己的冤屈而向上天請願。

竇娥從小就十分可憐,母親早亡,父親因為家裡都窮,又要上京考科舉,不得不用女兒換盤纏,把女兒賣給了蔡婆婆當童養媳。竇娥也沒有反抗,而是順應了父親的做法,到了蔡家當了個好媳婦好妻子。

行刑那天,竇娥要監斬官准備一張乾淨的席子,旁邊豎起旗杆,竿上掛一條丈二長的白練,併發下三樁毒誓:

若我竇娥委實冤枉,刀過頭落,席上沒有半點熱血,全都飛到白練上;

若我竇娥委實冤枉,身死之後,天降三尺瑞雪遮掩我的屍首;

若我竇娥委實冤枉,從今以後,這楚州亢旱三年!

立誓後,三通鼓響,劊子手舉起手中的鬼頭大刀向竇娥砍去……

竇娥臨死前發下三樁毒誓:血濺白練、六月飛雪、大旱三年?都實現了嗎?

1 血濺白練

“要一領淨席,又要丈二白練,掛在旗槍上,若是我竇娥委實冤枉,刀過處頭落,一腔熱血休半點兒粘在地下,都飛在白練上者。”(唱詞)

取自萇弘化碧,望帝啼血典故:

萇弘化碧:東周周敬王時,忠臣萇弘被殺,蜀人藏其血,三年,血化為碧玉。《莊子 外物》:“萇弘死於蜀,藏其血三年,化而為碧。”

望帝啼鵑:相傳戰國時蜀王望帝,為蜀治水有功,後退隱西山,死後化為杜鵑鳥,啼聲悽切,泣血。李商隱《錦瑟》:“望帝春心託杜鵑。”

一樁誓願“讓四下裡都瞧見”,讓周圍人遠遠看見,明白其蒙冤受屈,無辜慘死。

2 六月飛雪

“如今是三伏天道,若竇娥委實冤枉,身死之後,天降三尺瑞雪,遮掩了竇娥屍首。”(唱詞)

取自鄒衍六月飛霜的典故:

六月飛霜:戰國時,鄒衍忠於燕惠王,卻被陷害入獄。鄒衍在獄中仰天大哭,時正炎夏,卻忽然降霜。

二樁誓願“遮掩屍首”,漫天飛雪,保清白之軀。

白色的絹與雪,浸染紅色的鮮血,是純潔與純淨,是刺眼而悲壯,是無聲的憤怒與反抗。

3 亢旱三年

“我竇娥死的委實冤枉,從今以後,這這楚州亢旱三年!”(唱詞)

取自東海孝婦的民間傳說:

孝婦早亡夫,又無子,贍養婆婆盡孝。婆婆因不想拖累,上吊自縊。而孝婦卻由此入獄,屈打成招,被太守殺死。孝婦被斬時,許下三宗願,如系冤殺,雪將倒流、六月飛雪、大旱三年。

竇娥臨死前發下三樁毒誓:血濺白練、六月飛雪、大旱三年?都實現了嗎?

關漢卿借用了一下。

最後一樁懲治“官吏無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難言”,是竇娥最有力的反抗,沉冤昭雪,懲兇鋤奸。對惡棍無禮的懲罰,以大旱三年的方式,連累無辜百姓,是創作者的歷史侷限性。

大家可以想一下,如果不是蒼天有眼,來顯示一下,誰能知道竇娥的冤情。如果是平常就能出現的事情又怎麼能顯示冤情。只有在完全不可能的情況出現,才能說明冤情。

總的來說,故事就是故事,如果這三個是不能實現,怎麼會說明主人公的天大冤情。其實這是古代用來教育人不要做壞事的一個方法。

TAG: 竇娥孝婦委實白練冤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