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人的“鳳凰”,什麼時候學會了“浴火重生”?

你一定聽說過“鳳凰涅槃”這個詞吧?

西方人的“鳳凰”,什麼時候學會了“浴火重生”?

鳳凰涅槃

小時候看動畫片《聖鬥士星矢》,對鳳凰座一輝印象深刻。不僅是因為他冷冰冰的酷炫勁兒,更重要的是鳳凰座的設定:“不死鳥”一般的存在,你弄不死他,他的每一次重生還會變得更強大!你看,這個就有點太誇張了吧,還怎麼打?

不過講真的,鳳凰會浴火重生,是很多人的共識。

然而,事情還真有點複雜,“鳳凰”這個古代傳說中的百鳥之王,其實並沒有“浴火重生”的技能,至少在1920年之前沒有。

有個非常著名的段子,中國著名藝術家黃永玉準備寫一個“鳳凰涅槃”的文章,就開始查資料。按理說,這麼有名的成語,肯定能考據出一大堆東西來。然而,《辭源》、《辭海》、《佛教大辭典》,都沒有。到《人民日報》的資料室查,到佛教協會詢問,依然查不出什麼來——你看,這就怪了。

黃永玉沒有辦法,於是就給錢鍾書先生打了個電話,詢問“鳳凰涅槃”的出處。錢鍾書就在電話中說:“這算什麼根據?是郭沫若1921年自己編出來的一首詩的題目。三教九流之外的發明,你哪裡找去?鳳凰跳進火裡再生的故事那是有的,古羅馬錢幣上有過浮雕紋樣,也不是羅馬的發明,可能是從希臘傳過去的故事,說不定和埃及、中國都有點關係……這樣吧!你去翻一翻大英百科……啊!不!你去翻翻中文字的簡明不列顛百科全書,在第三本里可以找得到。”

這下明白了吧,查不到鳳凰涅槃的資料,因為這是郭沫若自己編出來的。在此之前,中國的鳳凰根本就沒有這個技能。

中國古代傳說的鳳凰,首先是漂亮,多數典籍都稱它“五彩色”,也就是身上各種漂亮的顏色都有。至於說技能,那就是“祥瑞”了。

西方人的“鳳凰”,什麼時候學會了“浴火重生”?

《山海經》

《山海經》中的鳳凰是這樣的:“有鳥焉,其狀如雞,五彩而文。名曰鳳凰……見則天下安寧。”《爾雅·釋鳥》中說:“鳳,其雌皇。”郭璞注曰:“鳳,瑞應鳥。”你看,很明顯的告訴我們,鳳凰是“祥瑞”,你看見它,就會有好事發生。

東方的鳳凰源於鳥圖騰的崇拜,至少在戰國時期,就已經被神話成靈異之鳥,屬於“神鳥”的一種了。既然是神鳥,那麼再強調“重生”的技能,就有些不倫不類了。所以,我們能看到的歷朝歷代關於鳳凰的傳說,都和“涅槃”搭不上邊。

那麼問題來了,郭沫若為啥給鳳凰加一個“重生”技能?

錢鍾書的話裡,其實已經有了解釋。鳳凰浴火重生的故事,不是來自中國古代神話,而是來自西方。就像西方的Dragon被翻譯成東方的“龍”,讓很多人覺得不準確——Phoenix被翻譯成“鳳凰”,也讓很多研究者覺得不太合適。

也就是說,郭沫若是參考了西方的Phoenix,把它身上的“重生”技能轉移到了鳳凰身上。於是,“鳳凰涅槃”這個詞,影響了無數人對鳳凰的認識。

關於中國鳳凰的傳說,相信大家瞭解的比較多,這篇文章就不多說了。咱們下面來聊聊,西方的Phoenix,尤其是它的“浴火重生”。

西方人的“鳳凰”,什麼時候學會了“浴火重生”?

《哈利·波特》中的不死鳥

Phoenix又被翻譯成不死鳥,顯然要比“鳳凰”更貼切一些。中國人最早知道這種神奇的西方鳥類,應該是明朝。義大利傳教士艾儒略《職方外紀》中譯版有:“傳聞有鳥,名弗尼思,其壽四五百歲,自覺將終,則聚幹香木一堆,立其上。待天甚熱,揺尾燃火自焚矣。骨肉遺灰,變成一蟲,蟲又變為鳥……”很明確的描述了不死鳥的特性,能活四五百歲,將死之時聚木自焚,於火焰中重生。

看,明朝時的歐洲人,已經很明確不死鳥能“浴火重生”。

其實,不死鳥的起源非常之早。目前很多資料上,都說關於不死鳥的最早記載來自古亞述人,實際上,歐洲研究者並不完全贊同這種說法。從歐洲人自己的歷史記載中,不死鳥更可能起源於古埃及。

古希臘作家米利都的赫卡塔埃烏斯(約公元前550年——前476年),在自己的作品《世界概觀》中,最早記錄了不死鳥,他描述說:“不死鳥非常罕見,即便在埃及,也只有每隔500年,老鳥死的時候才出現一次。”至於不死鳥的大概形象,米利都的赫卡塔埃烏斯告訴我們:不死鳥的羽毛一部分是紅色的,一部分是金色的,大小像一隻鷹。不死鳥會把老鳥從阿拉伯地區帶回來,埋葬在太陽神殿中。

關於這一段描述,我們沒有看到不死鳥需要“火”才能重生,為什麼呢?那這個“浴火重生”到底什麼時候出現的?先彆著急,接著往下看。

古埃及到底有沒有“不死鳥”的傳說呢?還真有。

西方人的“鳳凰”,什麼時候學會了“浴火重生”?

貝努鳥

《死者之書》,主要是古埃及新王國時期的法老和貴族,在死後放在陵墓中的“亡靈書”,其目的是供死者閱讀。《死者之書》中,保留了很多古埃及的神話和民間傳說。在公元前1600年至公元前1200年的這段時間裡,《死者之書》中都明確提到了一種神話中的“貝努鳥”。

在古埃及神話中,貝努鳥(Bennu)是太陽的象徵,象形文字中的形象,是一隻站在金字塔上的蒼鷺。它長著長喙、戴著雙羽飾冠,有時候還被描繪成有蒼鷺頭的男子形象。貝努鳥象徵著重生,根據英國學者利奧·魯伊克比在《幻獸動物園》中所考據,Bennu這個詞在古埃及,也被用來稱呼海棗樹。古埃及人認為,海棗樹會不斷的再生,是一種不死樹。

實際上,不管是海棗樹還是貝努鳥,都是古埃及人對“重生”的一種表達,就像是太陽一樣,每天早晨都會“重生”。所以,貝努鳥確實是“不死鳥”。

實際上,世界各地都有類似的傳說,基本上都和太陽有直接的聯絡,屬於早期太陽崇拜的一部分。

我們要注意的是,古埃及神話中的貝努鳥,雖然被認為是歐洲不死鳥的原型,但它的“重生”也不需要“火”這個條件。

古埃及的神話傳說,對古希臘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古希臘人很可能是把貝努鳥本土化,逐漸完善了不死鳥(Phoenix)的形象。比如古希臘作家希羅多德在《歷史》中,就直接參考了古埃及人的說法。

到了古羅馬時代的老普林尼筆下,不死鳥的形象更加豐滿了,老普林尼描述,不死鳥全世界只有一隻,而且很少被人見到。它如鷹一般大小,頸部有金色的羽毛,尾部是天藍色的羽毛,其他部位則是紫色的羽毛。

這種鳥“在阿拉伯被視為太陽神,廣受崇敬。其壽命為五百四十年,當壽命將盡時,它會用乳香的小枝和肉桂築一個巢,在巢裡放滿香料,至死都躺在裡面,在它死後,從它的骨骼中會生出一種小蟲,經過一段時間,這種小蟲會成長為雛鳥……”

在老普林尼的描述中,我們需要注意兩個關鍵問題:阿拉伯人和“火”。

西方人的“鳳凰”,什麼時候學會了“浴火重生”?

15世紀畫稿中的阿拉伯商人和香料採摘

既然不死鳥源於古埃及,怎麼阿拉伯人又摻和進來了?如果你翻看歐洲的文獻史料,就會發現阿拉伯人出現的頻率非常高。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都是阿拉伯商人溝通著歐洲與世界的交流。對於外部世界的種種認識,當時的歐洲人幾乎完全依賴於阿拉伯人的講述。

所以,不死鳥自然被阿拉伯人簡單加工,帶到了歐洲。更關鍵的是,從老普林尼的描述中可以看出,阿拉伯人特意強調了不死鳥的重生,是在“乳香的小枝和肉桂築的一個巢”中完成的。我在之前的一篇文章中,曾經簡單介紹了歐洲“肉桂鳥”的傳說,實際上,阿拉伯商人為了壟斷香料貿易,故意把各種香料加上離奇的傳說,讓歐洲人分不清真假,無法親自去尋找香料產地。

第二個細節,就是本文最關鍵的問題了,老普林尼的描述中,也完全沒有不死鳥“浴火重生”的說法。

也就是說,在老普林尼的時代,不死鳥重生不需要火,它只要在香料築成的巢中慢慢死去,然後骨骼中就會生出小蟲,“重生”成新的不死鳥。

在同樣公元1世紀的羅馬詩人奧維德筆下,不死鳥會在將死之時,在棕櫚樹上搭建巢穴,把香料放在裡面,死後會有一隻新的不死鳥從它身體中飛出來。等這隻雛鳥長大後,會把這個巢穴送到太神廟中——和老普林尼的描述大同小異,也完全沒有“火”。

從公元前500年左右米利都的赫卡塔埃烏斯開始,到公元1世紀的老普林尼時代,500多年的時間裡,歐洲的不死鳥都沒有“浴火重生”的情況。實際上,這一情況又延續了近300年時間。

公元4世紀的羅馬,迎來了一個重大的變化,基督教成為了羅馬帝國國教。

西方人的“鳳凰”,什麼時候學會了“浴火重生”?

不死鳥

伴隨著基督教崛起的,是羅馬多神崇拜的終結。教會在思想上的控制是多方面,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對民間神話傳說的“修改”。

從古希臘著名的潘神被宣告“死亡”開始,一系列悄然的變化在數百年間不斷持續著,很多傳說都失去了本來的面目。不死鳥,也在這一時期有了改變。4世紀之後的歐洲人,再提到不死鳥的時候,都認為它在即將死亡的時候,會在自己的巢穴中“自焚”,三天之後復活,完成“重生”——就像是基督復活一樣,有了宗教象徵意義的“永生”。

這種悄然的小變化,既讓人們繼續流傳不死鳥的傳說,又能貼合教會對於“永生”的解釋,也就順利的流傳了下來。

所以,西方人的不死鳥,也不是一開始就能“浴火重生”的。公元4世紀之後,它才真正具有了這項技能。

TAG: 不死鳥鳳凰重生浴火重生古埃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