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8.2分的《龍嶺迷窟》還差點“內味兒”?看一線考古隊長怎麼說

微信ID:sanlianshutong

『生活需要讀書和新知』

最近,繼前作《怒晴湘西》贏得良好口碑之後,由天下霸唱小說改編的盜墓題材劇《鬼吹燈之龍嶺迷窟》又憑藉著高質量的劇集和高能劇情火了一把,豆瓣評分高達8。2分。

豆瓣8.2分的《龍嶺迷窟》還差點“內味兒”?看一線考古隊長怎麼說

劇情一開始就頗有神秘色彩:

陝西某縣鬧旱災,村子裡的人認為只有除掉旱魃(一種人死後變成的怪物)才會下雨。在尋找旱魃的過程中,村民們從地裡挖掘出了一具栩栩如生、儲存完好的女屍,棺材中還有許多陪葬的精美器物。

豆瓣8.2分的《龍嶺迷窟》還差點“內味兒”?看一線考古隊長怎麼說

因為這些隨葬品,主角胡八一和王胖子陰差陽錯地掉進了一個古墓中。而這只是個開始,隨著主角們深入墓穴,無論是散發著神秘香氣的龍形玉佩——聞香玉、刻有銘文的銅鼎,還是永遠無法抵達終點的懸魂梯、陰暗如迷魂陣般的墓中墓,還有主角們時不時要經歷的“生死時刻”,都看得人脊背發涼,又欲罷不能。

豆瓣8.2分的《龍嶺迷窟》還差點“內味兒”?看一線考古隊長怎麼說

不僅僅是這部劇,近些年,觀眾對於盜墓題材劇的熱情從未消退。為什麼盜墓劇如此受歡迎?

不僅因為它一定程度上滿足了觀眾對“死後的世界是什麼樣子”的好奇,還滿足了人們想探究“那些精美絕倫的寶藏背後隱藏的神秘故事”的窺私慾。

所以,無論是國產的《鬼吹燈》系列、《盜墓筆記》還是國外的《古墓麗影》《奪寶奇兵》……,盜墓一直是一個熱門IP。

豆瓣8.2分的《龍嶺迷窟》還差點“內味兒”?看一線考古隊長怎麼說

古墓麗影:源起之戰

豆瓣8.2分的《龍嶺迷窟》還差點“內味兒”?看一線考古隊長怎麼說

奪寶奇兵4

其實,盜墓劇中的許多元素都取材於真實的考古發現,但考古與盜墓劇卻有天壤之別。

在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李零看來,考古

“不僅是發現一個失去的世界,也是一次偉大的精神迴歸。”

考古不但是與死後世界的深入對話,同時,世人也在透過一次次的考古發現逐步解開失落文明所留下的巨大謎團。

━━━━━

書單 |

考古學研究什麼?

豆瓣8.2分的《龍嶺迷窟》還差點“內味兒”?看一線考古隊長怎麼說

中國文明起源新探

蘇秉琦 著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19-10

豆瓣8.2分的《龍嶺迷窟》還差點“內味兒”?看一線考古隊長怎麼說

商文明

張光直 著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2019-1

商,在周代文獻中首先是取得王朝地位的王室的名字。它是被商王室統治的國家的稱號,也用以稱呼商國人民及其他同時代人民所創造的文明。商還用來稱呼中國歷史上被商王朝統治的那一時代。本書從傳統歷史文獻、青銅器、卜甲和卜骨、考古學、理論模式這五個角度切入,依據已知的考古發現和文獻材料,力圖全面呈現商文明的各個方面。

豆瓣8.2分的《龍嶺迷窟》還差點“內味兒”?看一線考古隊長怎麼說

西周史:增補二版

許倬雲 著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2018-8

西周以蕞爾小國取代商崛起渭上,開八百年基業,肇華夏意識端倪,創華夏文化本體,成華夏社會基石,是中國古代史上一個重要的歷史階段。

本書圍繞“華夏國家”的形成這一中心議題,整合考古、文獻、金文三方面的資料,對西周史上聚訟紛紜的議題,諸如西周的社會性質、封建的本質、商周文化嬗替的關係等等,提出了信而有徵的合理解說,廓清了20世紀30年代的論戰中留下的疑竇,是一部深入淺出的西周文化史。

豆瓣8.2分的《龍嶺迷窟》還差點“內味兒”?看一線考古隊長怎麼說

中國考古學:舊石器時代晚期到早期青銅時代

劉莉 陳星燦 著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2017-09

中國走向文明之路是一個長期、坎坷和複雜多樣的歷程。這個文明經歷了環境劇變的挑戰、複雜社會的興衰、社會衝突和政治紛爭、出乎意料的社會轉型和外來影響。我們可能永遠也無法確切知道“中國性”(Chineseness)到底是如何形成的,也難以徹底瞭解古代“中國性”的一切詳情。而且,需要研究的問題永遠比答案多。這本書有助於開啟一扇視窗,能夠讓我們更清晰地認識8000多年來社會進步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這片土地上的諸多小村落一步步轉變為一個偉大的文明體系,我們稱之為中國。

豆瓣8.2分的《龍嶺迷窟》還差點“內味兒”?看一線考古隊長怎麼說

鼏宅禹跡:夏代信史的考古學重建

孫慶偉 著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2018-5

本書持旗幟鮮明的“信古”立場,是對“夏代信史”的考古學重建。作者採用“歷史語境下的考古學”研究方法,既從傳世文獻的角度詳細考察了夏代的王世、積年、都邑、族氏和重大史事,從而為探索夏文化提供了一個必要的歷史背景;又用“文化比較法”重點對黃河中下游地區的龍山時代諸遺存和二里頭文化進行了詳細梳理和科學細緻的分析。在此基礎上,作者對夏文化的開端和終結(即夏商分界)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認為夏文化應該包括河南龍山文化晚期和二里頭文化的一至四期,並透過對夏代社會結構的研究,對相關考古學文化的屬性做出新的判斷,從而更為準確細緻地理解夏文化的內涵。

豆瓣8.2分的《龍嶺迷窟》還差點“內味兒”?看一線考古隊長怎麼說

何以中國:公元前2000年的中原圖景

許宏 著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2016-5

公元前2000年,在以傳世文獻為本位的夏王朝始年的推定上,是個便於記憶的數字。大體在公元前2000年前後,大河以東的晉南地區,輝煌一時的陶寺文化由盛轉衰;幾乎與此同時,大河之南的嵩山一帶,在“逐鹿中原”的躁動中逐漸顯現出區域整合的跡象,新砦集團開始“嶄露頭角”。顯然,它的崛起,為隨後以二里頭為先導的中原廣域王權國家的飛躍發展奠定了基礎。在地緣政治上,地處中原腹地的鄭州—洛陽地區成為中原王朝文明的發祥地。

鑑於此,公元前2000年,是中原文明史乃至中國文明史上的一個重要的轉折點。本書從考古發現入手,探究中國早期文明程序,深入發掘“中國”之所以為“中國”的環境與文化底蘊。

豆瓣8.2分的《龍嶺迷窟》還差點“內味兒”?看一線考古隊長怎麼說

大都無城:中國古都的動態解讀

許宏 著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2016-5

不惟公眾,學術界一般也把“無邑不城”作為中國古代都城的一個顯著特色。然而,這一特徵並非貫串中國古代都城發展的始末,而是有鮮明的階段性。中國最早的廣域王權國家——二里頭國家誕生,到漢代的兩千餘年間,絕大部分時間裡都城是沒有大城的,“大都無城”,可以說是對漢代及其以前中國古代都城形態的概括。

中國古代都城的早期階段有著怎樣的發展軌跡?城郭齊備的狀態源遠流長嗎?是單線平緩“進化”,還是有重大“變異”和波動?背後的動因又如何?何為城,何為郭?都城究竟朝哪個方向?如此種種,都是關涉中國古代都城甚至古代社會發展程序的大問題。本書從考古材料出發,宏觀兩千餘年都邑動態大勢,分析思考上古歷史“大都無城”時代。

豆瓣8.2分的《龍嶺迷窟》還差點“內味兒”?看一線考古隊長怎麼說

白沙宋墓

宿白 著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2017-10

這不僅是一份客觀、忠實、完整的考古發掘記錄,更以註釋的形式提供了大量眼見之物以外的文獻和影象史料,透過細緻的搜尋、鑑別、篩選、排比,作者將田野考古和文獻描述相結合,最大限度地展示了宋代社會生活的原貌,為中國歷史考古學開創了物質文化研究的典範。

1951年,宿白主持河南禹縣白沙鎮的3座北宋雕磚壁畫墓的發掘,並於1957年出版《白沙宋墓》報告。作為1949年後最早出版的考古報告之一,在無例可循的情況下,宿白確立了十分明確的編寫體例和標準,嚴格區分了報告主體和編寫者的研究,並在報告中展現出深厚的學養和紮實的文獻功底,至今仍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

豆瓣8.2分的《龍嶺迷窟》還差點“內味兒”?看一線考古隊長怎麼說

中國石窟寺研究

宿白 著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2019-1

宿白先生是中國佛教考古的開創者和權威,《中國石窟寺研究》這部書正是他在石窟寺考古方面的典範性研究。本書一共收錄了二十三篇文章,主要是宿先生從50年代起陸續寫就發表的,內容包括對克孜爾、敦煌、雲岡、龍門等著名石窟的造像形象、窟龕形制、藝術風格進行的比較分析,進而確定各窟的開鑿年代、發展變化、階段特徵等,用語科學謹慎,論斷明晰有力。

宿先生的石窟寺研究不僅長於考古方法充分、科學利用,更善於把考古事實與文獻材料、歷史宗教結合在一起,這種研究方式不僅開創了歷史考古學的研究道路,也充分體現出人文性和綜合性。也正因如此,《中國石窟寺研究》雖然是以石窟寺為主要研究主體的,卻能也在各個方面滲透出歷史、文獻、宗教、版本等方面的知識。

《中國石窟寺研究》曾於1996年由文物出版社出版,這次三聯的再版是作為“宿白集”中的一種推出,旨在向學界整體呈現宿白的學術成就,亦能滿足一般愛好者對於考古知識的需求。

豆瓣8.2分的《龍嶺迷窟》還差點“內味兒”?看一線考古隊長怎麼說

我的父親蘇秉琦:一個考古學家和他的時代

蘇愷之 著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2015-11

分前、中、後篇將考古學家蘇秉琦的學術和心路歷程分為起步、積蓄、爆發三個階段。對他青年家庭富足,中年經歷滄桑,晚年學術成熟的人生脈絡進行了較為細緻的梳理和記錄。他幼年時,祖上和李士曾家頗有交往,家中富饒,父親對他這個老兒子寄予厚望;青年時北上求學,師從徐旭生,走上了考古之路;中年隨北平研究院遷到昆明,開始了學術上的儲備;“文革”時期,家中變故,師長和朋友們相繼離去,思考卻未停止;老年時,厚積而薄發,科研和教育成果豐碩,《中國文明起源新探》是集學術大成之作。蘇公一生的經歷過往,見證了中國考古學的發展歷程;書中描寫的重大事件、涉及的和蘇公同一時期各個學科的代表人物,也是那個時代知識分子的縮影,集中體現了他們的學術情懷和精神風骨。

豆瓣8.2分的《龍嶺迷窟》還差點“內味兒”?看一線考古隊長怎麼說

思考考古

陳勝前 著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2018-02

考古學探索什麼?考古學科學嗎?如何理解考古學的“人文轉向“?考古學如何“透物見人”?……這些問題涉及考古學最基礎的內容,還涉及我們的認識論,即我們如何看過去,如何看過去遺留下來的物——考古材料。

《思考考古》即是寫給有同樣思考精神的人,是對考古學本身的進階探索與反思。作者由日常生活和教學中遇見的問題得到啟示,探討了考古學的意義、考古學探索的物件、考古的作用、考古學理論、中國考古學的斷裂與發展現狀等熱門問題。並以遼中京、大山前、白音長汗等耳熟能詳的考古遺址作為案例,進一步闡釋了考古學如何“透物見人”。

豆瓣8.2分的《龍嶺迷窟》還差點“內味兒”?看一線考古隊長怎麼說

學習考古

陳勝前 著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2018-03

考古學是什麼?為什麼要學習考古學?這本書是一個學者在從事考古教學和研究的過程中,對學科和對自我的歸納和梳理。作者將本書的讀者定義為想要學習、即將學習和正在學習考古學,以及對考古學感興趣的朋友們。作為一個踏入考古專業20年的人,他說自己一直是一個學習者,而這本書也是他學習考古的心得。

本書拋棄了以往“通論寫法”,全書不見一個名詞解釋,而選擇將其融入每一件具體談論的事情裡,最終讓你感到考古學就是你所想象的、你所努力學習的,也可以是你所享受的學科。書中不僅對考古學理論、思想史、遺址過程等問題做簡單介紹,同時還講到“考古與盜墓”、教育中的漏洞、職業選擇等目前大眾和學生感興趣的問題,提出“愛情考古”“欣賞考古”“穴居讀書”等新概念,並對田野工作注意事項、論文寫作方法等也給出了貼心的指導意見。

豆瓣8.2分的《龍嶺迷窟》還差點“內味兒”?看一線考古隊長怎麼說

禮儀中的美術:巫鴻中國古代美術史文編

[美] 巫鴻 著 鄭巖 王睿 等譯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2016-1

從比較文化史的角度探討中國古代美術的特殊物質性和視覺傳統。圍繞”禮儀美術”(ritual art)這一基本概念,討論了中國上古和中古美術中的多項藝術傳統和形式,包括史前至三代的陶、玉和青銅禮器,東周以降的墓葬藝術,佛教、道教美術的產生和初期發展等。這些論文大量使用考古和文獻證據,以擴大美術史研究的廣度和深度。

豆瓣8.2分的《龍嶺迷窟》還差點“內味兒”?看一線考古隊長怎麼說

時空中的美術:巫鴻中國古代美術史文編二集

[美] 巫鴻 著 梅枚 肖鐵 施傑 譯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2016-1

不同型別的研究物件交織在一起,意在呈現“時間”在美術和視覺文化中的重要性。偏重探討研究中國魏晉之後藝術史的概念和方法,關注它們在闡釋歷史現象、披露歷史邏輯中的潛力。考查物件包括建築、明器、拓片、畫屏、卷軸、冊頁、攝影等多種形式。與常見的中國美術史研究不同,這些論文沒有侷限於孤立的門類和史實,而是竭力為這些現象找到自己的傳統和脈絡,並賦予其寬闊的視野,使闡釋更具啟發性。

豆瓣8.2分的《龍嶺迷窟》還差點“內味兒”?看一線考古隊長怎麼說

黃泉下的美術:宏觀中國古代墓葬

[美] 巫鴻 著 施傑 譯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2016-1

“黃泉”代指墓葬,即眾生的最終歸宿,喚起一種別樣的曖昧,這裡是人們和自己愛侶及仇敵重逢之地。鮮有其他文明像中國一樣,在五六千年的時間裡,如此持久而專注地著迷於墓葬:設計地下空間、表現生死觀念、蒐集珍寶器物、佈置畫面影象……本書從空間性、物質性、時間性三個比較觀念性的角度,闡釋了中國墓葬藝術從史前一直到宋遼金這漫長時段中的歷史變遷,展示出中國古人對於“生”與“死”這一人生基本問題的看法和實踐,代表了作者所倡導的介於理論框架與個案之間的“中層研究”。

豆瓣8.2分的《龍嶺迷窟》還差點“內味兒”?看一線考古隊長怎麼說

鑑若長河:中國古代銅鏡的微觀世界

霍宏偉 著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2017-10

鏡子,從古至今都是人們不可或缺的生活用品。古人用鏡,不僅以之映照妝容、裝飾居所,還用它來寄託相思、辟邪祈福,更用它來比擬人物、譬喻德行。古人云:以銅為鏡,可正衣冠;以古為鏡,可知興替;以人為鏡,可知得失。可見,鏡子在古代人們的生活中,不僅具有實用功能,更具有精神層面的特殊意義。本書挑選漢至唐代的銅鏡,復原古人使用銅鏡的方式和環境,將考古發現、古代文獻、詩詞、影象中的鏡子融合在一起,為讀者展現精妙的鏡中世界。

豆瓣8.2分的《龍嶺迷窟》還差點“內味兒”?看一線考古隊長怎麼說

神祇、陵墓與學者:考古學傳奇

[德] C。W。策拉姆 著 張芸 孟薇 譯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2018-1

這是一本有關考古學的經典暢銷書,被譯成幾十種文字,受到了全世界讀者的喜愛。C。W。策拉姆追尋著偉大學者和冒險家的足跡, 從歐洲來到中東,又轉 至中美洲。當施裡曼發現特洛伊、卡特開啟圖坦卡蒙墓室、科爾德維挖出巴比倫城、湯普森潛水尋獲瑪雅寶藏,以及商博良破譯埃及象形文字時,讀者 宛如身臨其境,親歷這些湮沒已久的世界被揭開神秘的面紗。

本書首次出版於1949年。邁入21世紀以後,為了滿足讀者的需求,德國羅沃爾特出版社對該書進行了徹底修訂和多方完善,補錄考古學的最新成果,插入大量精美的圖片。這一譯本根據2008年德文版翻譯而成。

━━━━━

精品課 |

了不起的文明現場

20位參與海內外重大考古發現的考古隊長

,他們將帶我們一起,沿著20處世界考古現場連綴起的全球歷史長河,從良渚、殷墟、秦陵、二里頭、長安城、絲綢之路、三星堆、敦煌,穿越到瑪雅、埃及、孟加拉、《古墓麗影》中的神秘古寺……去探索埋藏千年的文明奧秘。

1

重新整理認知

讓文物開口說話

這門課,會激發你的好奇心,重新整理你根深蒂固的文化認知。

我們現有的知識層面在一定程度上會導致認知偏差。比如提到龍,你腦海中是不是會浮現出“角似鹿、頭似駝、鱗似魚、爪似鷹”的傳統龍形象?

但你有沒有想過,古時候的龍真的是這個樣子嗎?課程中,

考古隊長許宏

給出的答案令人大跌眼鏡——在二里頭遺址出土的最早的“中國龍”其實是梭型眼、蒜頭鼻。那麼這種形象又是從何而來呢?

二里頭遺址出土的綠松石龍形器和銅鈴

除此之外,我們的認知體系還會受到影視劇的影響。所以在提到遊牧民族時,我們腦海中呈現的基本是電視上面在打仗和掠奪資源的畫面。

這其實很片面,中烏聯合考古隊中方領隊、西北大學考古系教授王建新卻透過考古發現,提出了“古代的大月氏人不僅不愛打仗,並且喜歡經商”這種顛覆認知的觀點。

這門課另一個重新整理認知的地方是——

文獻記載的中國和“挖”出來的中國其實是兩個世界。當歷史文獻無法作為判斷依據。就讓文物來開口說話。

比如震驚世界的發現——西漢海昏侯墓,墓主人劉賀只當了27天皇帝就被廢,死後以列侯之禮下葬。由於特殊的政治原因,文獻上關於這個短命王侯也只有零星記載,而且把他塑造成了“荒淫迷惑,失帝王禮誼,亂漢制度”的負面形象。

豆瓣8.2分的《龍嶺迷窟》還差點“內味兒”?看一線考古隊長怎麼說

海昏侯墓出土文物

但真實情況又是如何呢?這個充滿悲情色彩的列侯,其墓室卻可以用“金玉滿堂”來形容。

墓中出土的金器、玉器、簡牘等文物共一萬多件。裡面不但包括了失傳已久、1800多年前的《論語》齊論版本,還有許多儒家經典、醫書以及目前我國能見到的最早的孔子畫像,讓世人得以見到2000年前的孔子尊榮。

那麼劉賀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人?為什麼會有如此大量的金器和簡牘隨葬在墓室裡?在這門課中,

海昏侯墓的發掘領隊楊軍

,將透過一線的考古發掘,講述一位真實的、活生生的、與文獻記載不完全相同的劉賀的故事。

02

中外考古現場獨家一手資料

外行也能看門道

在這門課中,每一個驚世遺蹟的發現,都有考古隊長深入一線,他們會將這份獨家的考古一手資料以及上百張遺蹟發掘現場照片,

以現場1:1還原的方式向你娓娓道來。

比如距樓蘭古國只有100多公里,埋藏有“一千口棺材”的小河墓地,在浩瀚的羅布泊已沉睡千年。由於沙漠的惡劣環境和風沙侵蝕,挖掘難度非常大。小河墓地正是在一代又一代考古學者的探索和堅持下,才被發現並挖掘出來的。

但這塊中西文明交融之地,所留下的謎團需要一一解開:“千年女屍”小河公主為何儲存完好沒有腐爛?它與神秘消失的樓蘭古國是否有什麼聯絡?

小河墓地的考古發掘領隊伊弟利斯

將從挖掘過程、墓葬情況,每一個陪葬品所代表的含義講起,一層層地揭開了這塊神秘之地的面紗。

豆瓣8.2分的《龍嶺迷窟》還差點“內味兒”?看一線考古隊長怎麼說

伊弟利斯與小河公主的千年對話

除了獨家資料,課程中也不乏有趣的歷史“邊角料”:

海昏侯墓中的重要簡牘,在挖掘的時候差點被當作泥巴清理掉;考古隊在孟加拉時,一位當地老人因為去過廣州,對中國有美好的感情,聽說中國要在這裡修博物館,想把自已的土地無償捐出來。

……

這門課想透過考古表達的,不僅僅是歷史的回望,也是一個文明延續、演變到今天,所呈現給我們的模樣。

當然,以上還只是課程所涵蓋內容的冰山一角。關於另一個世界,你或許還有諸多疑問

為什麼神秘的

瑪雅文化

會有“世界末日”的預言之說?消逝的

古埃及文明和中華文明

是否有過交流和碰撞?

三星堆

出土的文物造型為什麼那麼像外星人?為什麼

“南海一號”

這艘裝滿寶藏的商船突然在海上沉沒?……

這些問題的答案到底是什麼呢?如果你想知道,那就來《

了不起的文明現場》和《了不起的世界文明》

中一起尋找吧。

TAG: 考古考古學新知三聯書店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