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自信從何而來?——讀袁行霈《蠡測集》

文化自信哪裡來?首先要了解自身文化,並對中華歷史具溫情與敬意,袁行霈先生的《蠡測集》對此會有助益。

“大時段研究”是袁行霈對本書架構和主旨的定義。作者認為,中國文化史有時間和地域兩個座標,“中國文化的發展,不是單線演進的,而是立體推進的。”著眼於文學本身的發展變化,袁行霈在《中國文學史》總緒論中,將中國文學史分成上古期(先秦兩漢,公元3世紀以前)、中古期(魏晉到明中葉,公元3世紀至16世紀)、近古期(明中葉到“五四”運動,公元16世紀到20世紀初期),在三古之內,又細分為七段。

對於中華文化的精神,學界多有總結,袁行霈認為中華文化有以下特點:一是包含著強烈的人文精神,是以人為中心的文化,以人為主體的文化,以人倫為核心的文化;二是尚群的文化,貴人賤己,先人後己,敬業樂群;三是尚和的文化,天人合一,民胞物與;四是注重整體思維,天地人為一整體,事物互相聯絡,彼此影響;五是自強不息而又開放相容的文化。

對於中華文明的思想內涵,袁行霈概括為陰陽觀念、人文精神、崇德尚群、中和之境、整體思維。考察中華文明史的發展,作者認為:“中華文明是多元的,但中華文明的演進過程,不是多元文明互相滅絕,而是互相整合。”中華文明的發展史是民族融合的歷史,中華民族的燦爛文明是56個民族共同的創造。“多元互補,乃是中國文化的一大特點,也是中國文化進一步發展繁榮的堅實基礎。”

在《中華文明的歷史啟示》一文中,作者總結出如下啟示:一是選擇和平、和諧;二是選擇包容;三是選擇開明;四是選擇革新;五是選擇開放。

面對經濟全球化的洶洶來襲,作者認為與經濟全球化同時到來的,既不是單一的全球文明,也不是文明的衝突,而是文明的自主、饋贈,以及多元文明的繁榮。經濟全球化與文化多元化,是21世紀人類生存方式的選擇,是人類文明進化到更高階段的一個標誌。

回到本文開頭說到文化自信問題。自信從哪裡來?當然是感受到自身文化的動人處、先進性。中華文化歷史悠久,內容太過豐富,提綱挈領的概括和引導,讓國人知其大略,再根據興趣深入瞭解某個方面,當是合理的途徑。在這方面,學者大家的精當總結必不可少,袁行霈先生對中華文化的研究和歸納,有高度,有深度,有溫度,值得大家學習借鑑。

此書是袁行霈先生有關文學與文化研究文章的集納,全書不具系統性的架構,有些內容和觀點會重複出現,由於每篇文章獨立且主題明確,所以全書讀起來並無囉嗦之感。

文化自信從何而來?——讀袁行霈《蠡測集》

TAG: 袁行霈文化中華文明中華文化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