圭多·雷尼:“拉斐爾再世”

17世紀義大利藝術史學家卡洛·切薩雷·馬爾瓦西亞[Carlo Cesare Malvasia,1616-1693]著有《博洛尼亞繪畫史》[Felsina pittrice],是研究博洛尼亞畫派畫家的重要文獻。他本人也是圭多·雷尼[Guido Reni,1575-1642]的朋友。關於圭多·雷尼的許多故事,都來自這本書。

德尼斯·卡爾法特的手法派影響

圭多·雷尼是博洛尼亞人,1575年出生。

起初,他並沒有學習繪畫。他的父親達尼耶萊[Daniele Reni]是一名音樂家,本來計劃著子承父業。

不過,雷尼9歲的時候,德尼斯·卡爾法特[Denys Calvaert,1540-1619]注意到了他的天賦。卡爾法特是一位佛蘭德畫家,在博洛尼亞建立了自己的畫坊。他向雷尼父親提出請求,請他順從兒子的繪畫天賦,並請雷尼去自己的畫坊學畫。

圭多·雷尼:“拉斐爾再世”

德尼斯·卡爾法特《別拉我》 - 1600 - 華沙國家博物館,波蘭華沙

Denys Calvaert, Noli me tangere, 1600, National Museum in Warsaw, Poland。 M。Ob。2393 (129451) @National Museum in Warsaw

卡拉奇三兄弟的古典薰陶

10年後,圭多·雷尼離開了卡爾法特的畫坊,前往卡拉奇兄弟[Carracci]的畫院學習。

卡爾法特是手法派晚期畫家,並沒有跟進17世紀的繪畫新潮流。而卡拉奇兄弟則追求古典畫風,與複雜誇張的手法派相比,更加簡單。

圭多·雷尼:“拉斐爾再世”

安尼巴萊·卡拉奇《去向何方?》 - 1602 - 國立美術館,英國倫敦

Annibale Carracci, Domine quo vadis?, 1602, National Gallery, London, UK。 NG9 @ National Gallery

雷尼從卡爾法特畫坊轉學到卡拉奇畫院可算費了一番周折。

首先,這位佛蘭德畫家與那三個博洛尼亞人之間,顯然存在著激烈的競爭關係。此外,當時的雷尼厭倦了卡爾法特畫坊的守舊,渴望學習新的藝術方式。於是,他偷偷跑去看卡拉奇兄弟的工作方法,卻被卡爾法特發現了。師徒兩人大打出手。

最後,雷尼總算如願加入了卡拉奇畫院。

有一天,三兄弟之一盧多維科·卡拉奇[Ludovico Carracci,1555-1619]與雷尼一同工作,教他如何描繪小天使的皮肉。安尼巴萊[Annibale Carracci,1560-1609]把他拉到一邊,說:別把技巧全都教給圭多·雷尼,有一天他會超過我們兩個的。

圭多·雷尼:“拉斐爾再世”

盧多韋科·卡拉奇《亞歷山大的聖加大肋納的夢》 - 1593 - 國立美術館,美國華盛頓Ludovico Carracci, The Dream of Saint Catherine of Alexandria, 1593, National Gallery of Art, Washington DC, USA。 1952。5。59 @Web Gallery of Art

拉斐爾影響初現

早期作品之一《聖母加冕》,如今藏於博洛尼亞繪畫館。這是雷尼在卡拉奇畫院期間的第一幅作品。

圭多·雷尼:“拉斐爾再世”

圭多·雷尼《聖母加冕與聖史若望、聖若翰洗者、聖伯爾納多、亞歷山大的聖加大肋納》 - 1595-1598 - 博洛尼亞繪畫館,義大利博洛尼亞

Guido Reni, Incoronazione della Vergine con i Santi Giovanni Evangelista, Giovanni Battista, Bernardo e Caterina d‘Alessandria, 1595-1598, Pinacoteca Nazionale di Bologna, Italia。 @ The Yorck Project (2002)

一方面,這幅畫向我們顯示了雷尼的早期學習經歷;另一方面,也能從中看出他本人對繪畫的一些想法。

雷尼曾在卡爾法特畫坊學習了10年,所以,這幅畫中依然能夠看到手法派的影響。最主要的是手法派的那種舞臺佈景效果。天空部分尤為突出。

此外,聖母加冕場景下方有四位聖人,依次是:手持殉道聖枝、扶著車輪的亞歷山大的聖加大肋納,聖史若望,聖若翰洗者,聖伯爾納多。這樣的組合方式很像拉斐爾《聖則濟利亞的神魂超拔》。《聖則濟利亞的神魂超拔》這幅畫就位於博洛尼亞,雷尼肯定仔細觀察過。之後,他也將拉斐爾當作了自己的榜樣。

圭多·雷尼:“拉斐爾再世”

拉斐爾《聖則濟利亞的神魂超拔》 - 1514 - 博洛尼亞國立繪畫館,義大利博洛尼亞

Raffaello, Estasi di santa Cecilia, 1514, Pinacoteca Nazionale di Bologna, Italia。 Paul Hermans@Wikimedia

五年後,雷尼離開了卡拉奇畫院,開始自立門戶。當時是16世紀末,他大約25歲。

卡拉瓦喬的新鮮構圖

雷尼搬到了羅馬。當時,羅馬已成為義大利藝術的首都。那個時代的所有重要藝術家全都奔向羅馬,去為教宗和樞機們服務。羅馬也是巴洛克風格的重地。其中,最重要的當屬卡拉瓦喬[Caravaggio 1571-1610]。當時他也剛剛搬到羅馬。

所以,來到羅馬的雷尼,不僅能夠看到他最仰慕的畫家之一拉斐爾的作品,也能看到卡拉瓦喬的作品。這兩種影響體現在雷尼在羅馬期間的兩幅作品上。

藏於梵蒂岡繪畫館的《聖伯多祿釘於十字架》,明顯受到了卡拉瓦喬的啟發。最初這幅畫是為羅馬三泉聖保祿堂製作的。

圭多·雷尼:“拉斐爾再世”

圭多·雷尼《聖伯多祿釘於十字架》 - 1604-1605 - 梵蒂岡繪畫館,梵蒂岡

Guido Reni, Crocifissione di san Pietro, 1604-1605, Pinacoteca Vaticana, Vaticano。 Cat。 40387

無論是主題選擇,還是畫面佈局,都能看到卡拉瓦喬的影響。《聖伯多祿釘於十字架》無疑是卡拉瓦喬最重要且最受歡迎的作品之一。不過,當年在羅馬,這幅畫可引起了軒然大波。

圭多·雷尼:“拉斐爾再世”

卡拉瓦喬《聖伯多祿釘於十字架》 - 1600-1601 - 人民聖母堂切拉西小堂,義大利羅馬

Crocifissione di san Pietro, 1600-1601, Cappella Cerasi, Santa Maria del Popolo, Roma, Italia。

卡拉瓦喬的這幅《聖伯多祿釘於十字架》,戲劇化效果相當明顯;雷尼的作品則更加溫和。卡拉瓦喬的巴洛克藝術偏重陰暗;而雷尼則偏好古典風範。

拉斐爾影響漸深

盧浮宮藏有雷尼《聖母與聖子和兒時的聖若翰洗者》,大約繪於1606-1607年間。是雷尼給教宗保祿五世的禮物。

圭多·雷尼:“拉斐爾再世”

圭多·雷尼《聖母與聖子和兒時的聖若翰洗者》 - 1606 - 盧浮宮,法國巴黎

Guido Reni, La Vierge à l’Enfant avec saint Jean-Baptiste, 1606, Louvre, Paris, France。 INV 524

無論是主題選擇,還是畫面佈局,都能看到拉斐爾的影響。

圭多·雷尼:“拉斐爾再世”

拉斐爾《金翅雀版聖母》 - 1505-1506 - 烏菲茲美術館,義大利佛羅倫薩

Raffaello, Madonna del Cardellino, 1505-1506, Galleria degli Uffizi, Firenze, Italia。

比如,全都使用了這種金字塔式的畫面佈局。

將雷尼的兩幅作品與卡拉瓦喬、拉斐爾對比,能夠看出:一方面,雷尼相當留意那些年間正在發生的藝術變革;另一方面,他也相當傾慕拉斐爾所取得的偉大成果。拉斐爾才是他最主要的榜樣,他最仰慕的畫家,他古典風格的源泉所在。

如何界定圭多·雷尼的風格

雷尼的畫作非常細膩、精確,同時構圖手段相當豐富。作為古典派,他的靈感源泉並非古羅馬,而是直接取材於拉斐爾。他筆下的人物充滿尊貴優雅的氣息,擁有一種超自然的美。

與同時代圭多·卡尼亞奇的比較

圭多·卡尼亞奇[Guido Cagnacci,1601-1663]筆下女人的美,很接地氣;而雷尼筆下的女人,更有一種精神上、超自然的美。這是古典派的特徵所在。古典派的美,都是理想化的美。

圭多·雷尼:“拉斐爾再世”

圭多·卡尼亞奇《昏厥的瑪利亞瑪達肋納》 - 1663 - 古代藝術國立美術館巴貝里尼宮分館,義大利羅馬

Guido Cagnacci, Maddalena svenuta, 1663, Galleria Nazionale d‘Arte Antica Palazzo Barberini, Roma, Italia。

圭多·雷尼:“拉斐爾再世”

圭多·雷尼《瑪達肋納的懺悔》 - 1635 - 沃爾特藝術博物館,美國巴爾的摩

Guido Reni, The Penitent Magdalene, 1635, Walters Art Museum, Baltimore, USA。 37。2631

圭多·雷尼:“拉斐爾再世”

圭多·卡尼亞奇《埃及豔后之死》 - 1659 - 藝術史博物館,奧地利維也納

Guido Cagnacci, The Death of Cleopatra, 1659, Kunsthistorisches Museum, Vienna, Austria。 GG_260

圭多·雷尼:“拉斐爾再世”

圭多·雷尼《埃及豔后》 - 1640 - 普拉多博物館,西班牙馬德里

Guido Reni, Cleopatra, 1640, Museo del Prado, Madrid, Spain。 P00209

回到博洛尼亞

1610年左右,圭多·雷尼回到博洛尼亞,但依然經常前往羅馬。這一時期有兩幅傑作:《屠殺無辜》和《三松凱旋》。

《屠殺無辜》是1611年的作品。當時為博洛尼亞聖道明堂繪製,如今藏於博洛尼亞國立繪畫館。

圭多·雷尼:“拉斐爾再世”

圭多·雷尼《屠殺無辜》 - 1611 - 博洛尼亞繪畫館,義大利博洛尼亞

Guido Reni, strage degli innocenti, 1611, Pinacoteca Nazionale di Bologna, Italia。

這恐怕是雷尼所有作品中最含糊不清的一幅。這幅畫中,既有巴洛克式的戲劇性,也有雷尼一直仰慕的古典風範。事實上,正是這種古典風範令悲劇場景稍顯緩和。在這幅充滿巴洛克式戲劇性的場景裡,女人們嘗試拯救孩子時的痛苦尖叫成為主導力量。但是,母親們的絕望與儈子手的暴行,在那些美麗面龐的映襯下,似乎沒有那麼激烈了。尤其是跪在前景上的那個女人,她正在祈禱,順著她的目光向上,是一些小天使,手持殉道聖枝,正準備分給被大黑洛德王殺死的孩子們。

它是雷尼最著名、最成功的作品之一。

另一幅《三松凱旋》與《屠殺無辜》同一時期。如今藏於博洛尼亞國立繪畫館。

圭多·雷尼:“拉斐爾再世”

圭多·雷尼《三松凱旋》 - 1617-1619 - 博洛尼亞繪畫館,義大利博洛尼亞

Guido Reni, Sansone vittorioso, 1617-1619, Pinacoteca Nazionale di Bologna, Italia。

在這幅畫中,著名的猶大將領三松正在用驢腮骨喝水。根據聖經中的傳說,他曾經用這個驢腮骨殺死了一千個培肋舍特人。

這是一幅純粹的古典派作品。構圖主角就是剛剛結束戰鬥的三松。雷尼筆下的三松,身體肌肉線條有如雕塑一般,比例勻稱。一邊喝水,一邊用腳踩著戰敗的敵人。除了圍在腰部的橙色紗巾之外,全身赤裸。這種理想之美,不僅在於身體,同時也在於價值觀、作戰能力以及對天主的信念。

那個時代的人,將圭多·雷尼稱為“拉斐爾再世”,認為他是當之無愧的拉斐爾繼承人。

巴洛克風格的兩派:雷尼的古典派與卡拉瓦喬的寫實派

雷尼的古典派直接以拉斐爾為靈感。而巴洛克繪畫的另一個分支寫實派則更為引人矚目,其最突出的代表人物就是卡拉瓦喬。

雷尼的畫和諧、溫柔、色彩均衡;卡拉瓦喬更加真實、陰暗、直接,甚至有些令人措手不及。

圭多·雷尼:“拉斐爾再世”

圭多·雷尼《基督綁於柱上》 - 1603 - 施泰德藝術館,德國法蘭克福

Guido Reni, Christ at the Column, 1603, St del Museum, Frankfurt, Germany。 1103

圭多·雷尼:“拉斐爾再世”

卡拉瓦喬《鞭笞基督》 - 1607 - 國立卡波迪蒙特博物館,義大利那不勒斯

Caravaggio, Flagellazione di Cristo, Museo e Gallerie Nazionali di Capodimonte, Napoli, Italia。

圭多·雷尼:“拉斐爾再世”

圭多·雷尼《達味戰勝哥肋雅》 - 1604-1606 - 盧浮宮,法國巴黎

Guido Reni, David vainqueur de Goliath, 1604-1606, Louvre, Paris, France。 INV 519

圭多·雷尼:“拉斐爾再世”

卡拉瓦喬《達味與哥肋雅》 - 1605 - 普拉多國立博物館,西班牙馬德里

Caravaggio, David and Goliath, 1605, Museo Nacional del Prado, Madrid, Spain。

圭多·雷尼:“拉斐爾再世”

圭多·雷尼《聖巴斯弟盎》 - 1617-1619 - 普拉多博物館,西班牙馬德里

Guido Reni, Saint Sebastian, 1617-1619, Museo del Prado, Madrid, Spain。 P00211

圭多·雷尼:“拉斐爾再世”

卡拉瓦喬《年輕的聖若翰洗者與山羊》 - 1602 - 卡比託利尼博物館,義大利羅馬

Caravaggio, San Giovanni Battista, 1602, Musei Capitolini, Roma, Italia。 PC 239

鼎盛時期

17世紀20年代,圭多·雷尼周遊義大利,為大客戶服務,例如曼託瓦的貢扎加家族。這一時期有兩幅重要作品:《涅索斯綁架得伊阿涅拉》、《阿塔蘭忒與希波墨涅斯》。

第一幅的古典風範相當濃烈。以神話為主題。涅索斯是半人馬,他本來在幫助赫拉克勒斯的妻子得伊阿涅拉過河,但中途卻打算擄走她。之後,赫拉克勒斯殺死了涅索斯,救下了妻子得伊阿涅拉。這幅畫是貢扎加家族委託繪製的組畫之一。

圭多·雷尼:“拉斐爾再世”

圭多·雷尼《涅索斯擄走得伊阿涅拉》 - 1617-1621 - 盧浮宮,法國巴黎

Guido Reni, Déjanire enlevée par le centaure Nessus, 1617-1621, Louvre, Paris, France。 INV 537

這裡有一個非常特殊的細節:半人馬涅索斯本來是兇惡野蠻的生靈,但在這幅畫中卻也擁有完美的體魄,比例勻稱。馬的部分幾乎都隱藏在水下,只露出一點點。還有一隻蹄子。所以,圭多·雷尼利用古典風格,將野蠻兇惡的怪獸變成了勻稱的美男子。另外,赫拉克勒斯的妻子得伊阿涅拉也利用了古典風格進行描繪,畫中的她,目光中沒有流露出任何情感,似乎根本沒有察覺到自己被擄走。

另一幅畫《阿塔蘭忒與希波墨涅斯》如今藏於那不勒斯國立卡波迪蒙特博物館。17世紀時,本來也屬於貢扎加家族的收藏。依然以神話為主題。阿塔蘭忒是個女獵人,向希波墨涅斯挑戰賽跑:如果能戰勝她,她就嫁給希波墨涅斯。希波墨涅斯很想贏得比賽,但阿塔蘭忒實在跑得太快。於是,希波墨涅斯利用計謀,向地上扔了3個金果。阿塔蘭忒彎腰去撿。趁此功夫,希波墨涅斯贏得了比賽。最終,兩人肉體結合。但這兩位卻選擇了得墨忒耳的神廟。女神得墨忒耳感覺受到冒犯,把兩個人都變成了獅子。

圭多·雷尼:“拉斐爾再世”

圭多·雷尼《阿塔蘭忒與希波墨涅斯》 - 16220-1629 - 國立卡波迪蒙特博物館,義大利那不勒斯

Guido Reni, Atalanta e Ippomene, 1620-1629, Museo di Capodimonte, Napoli, Italia。 Q-349

圭多·雷尼選擇了阿塔蘭忒彎腰去撿金果這一瞬間。古典風格的描繪方式下,這兩個人物似乎一點都不累,完全看不出他們在用力賽跑。必須指出,《阿塔蘭忒與希波墨涅斯》是圭多·雷尼最感性的作品,這種描繪方式,使人幾乎能夠預見到兩人在賽跑之後的肉體結合。

末年

圭多·雷尼畫家生涯的最後一段時間,從30年代一直到1642年去世,都是在博洛尼亞度過的。從這一時期某些作品可以看出,他的畫風出現了變化。這個時期的畫作很是潦草、缺乏細節。

馬爾瓦西亞[Carlo Cesare Malvasia,1616-1693]在傳記中解釋得很清楚。雷尼透過賣畫賺得盆滿缽滿。他本人喜歡奢侈的生活,尤其喜歡時髦的衣服。在昂貴豪華的衣服上花了許多錢。此外,他也是一個非常慷慨的人,經常給朋友許多禮物。第三,他迷戀賭博,有的時候甚至會負債。之後,為了清償債務,他不得不畫大量的作品。所以,在他畫家生涯的末期,需要在極短時間內完成許多幅,作品相當潦草。

比如藏於博洛尼亞國立繪畫館的《鞭笞基督》。

圭多·雷尼:“拉斐爾再世”

圭多·雷尼《鞭笞基督》 - 1640 - 博洛尼亞繪畫館,義大利博洛尼亞

Guido Reni, Flagellazione di Cristo, 1640, Pinacoteca Nazionale di Bologna, Italia。

之前的那些美感與細節,幾乎消逝不見。像是一幅草圖,還沒有完成。

另一幅《聖巴斯弟盎》也是如此。

圭多·雷尼:“拉斐爾再世”

圭多·雷尼《聖巴斯弟盎》 - 1640 - 博洛尼亞繪畫館,義大利博洛尼亞

Guido Reni, San Sebastiano, 1640, Pinacoteca Nazionale di Bologna, Italia。

細節描繪與顏色渲染都不夠精細。

當代與後世對圭多·雷尼的評價

圭多·雷尼取得了巨大成功,很受評論界欣賞。

與他同時代的馬爾瓦西亞和貝洛裡[Giovanni Pietro Bellori,1613-1696]這兩位藝術史學家,談到他,總是一番褒揚。

圭多·雷尼死後,在之後的幾個世紀裡,依然廣受讚譽,一直到19、20世紀。比如黑格爾、歌德、司湯達、布克哈特,都多次讚美他的作品。

在藝術史上,圭多·雷尼絕對是最有影響力的幾位畫家之一。他和卡拉奇三兄弟,被視為洛尼亞古典派的創始人。在他的畫坊中,曾經走出了17世紀艾米利亞地區最重要的幾位畫家。

圭多·雷尼的藝術也對17世紀另外兩位重要藝術家產生了間接影響:圭爾奇諾[Guercino,1591-1666]和圭多·卡尼亞奇[Guido Cagnacci,1601-1663]。

簡歷

1575年11月4日出生於博洛尼亞。

1585年進入德尼斯·卡爾法特畫坊。

1594年進入卡拉奇畫院。

1595年完成初期獨立作品之一《聖母加冕》,藏於博洛尼亞國立繪畫館。

1596年為博洛尼亞聖道明堂繪製了《耶穌復活》。

1597年離開卡拉奇畫院,開始自立門戶。

1601年應召前往羅馬,為聖則濟利亞堂進行幾項工作。

在羅馬居住了十三年。

1603年回到博洛尼亞一段時間,參加了安尼巴萊·卡拉奇的葬禮,第二年再次回到羅馬。

1604年為皮耶特羅·阿爾多布朗迪尼樞機繪製了《聖伯多祿釘於十字架》。

如今藏於梵蒂岡繪畫館。

1608年在阿爾皮諾騎士的幫助下,開始為博爾蓋塞家族工作。

同年,教宗保祿五世委託他裝飾梵蒂岡宮殿的一些房間。

1611年離開羅馬,回到博洛尼亞,完成了幾幅重要作品,包括《三松凱旋》與《屠殺無辜》,如今藏於博洛尼亞國立繪畫館。

1613年在羅馬羅斯皮里奧西宮的狩獵小別墅繪製了《奧羅拉》,第二年完工。

1614年返回博洛尼亞。

1616年為熱那亞聖盎博羅削堂繪製了《聖母昇天》,第二年完工。

1617年7月份,在費迪南多·貢扎加的邀請下前往曼託瓦。

1620年前後在曼託瓦公爵的委託下,完成了《涅索斯擄走得伊阿涅拉》,如今藏於盧浮宮。

1622年經過三年的系列談判,圭多·雷尼來到那不勒斯為主教座堂工作,但是沒有停留多久便回到羅馬,可能是因為那不勒斯的那些同僚排擠。

1625年完成了《阿塔蘭忒與希波墨涅斯》,如今藏於那不勒斯國立卡波迪蒙特博物館。

1630年再次來到博洛尼亞,獲得了一些公共委託工作。

1635年為羅馬聖母無玷始胎堂繪製了《總領天使聖彌額爾》。

1639年前後完成了《聖巴斯弟盎》,如今藏於博洛尼亞國立繪畫館。

1640年開始繪製《鞭笞基督》,1642年完工。

1642年8月18日在博洛尼亞去世。

關係網

師傅:

德尼斯·卡爾法特[Denijs Calvaert,1540-1619]

卡拉奇三兄弟[Carracci]

仰慕:

拉斐爾[Raffaello,1483-1520]

科雷喬[Correggio,1489-1534]

費德里科·巴羅奇[Federico Barocci,1535-1612]

卡拉瓦喬[Caravaggio,1571-1610]

徒弟:

喬萬尼·朗弗朗科[Giovanni Lanfranco,1582-1647]

西莫內·坎塔里尼[Simone Cantarini,1612-1648]

喬萬尼·安德雷亞·西拉尼[Giovanni Andrea Sirani,1610-1670]

多梅尼科·瑪利亞·卡努蒂[Domenico Maria Canuti,1625-1684]

弗朗切斯科·傑西[Francesco Gessi,1588-1649]

影響:

皮耶特羅·保里尼[Pietro Paolini,1603-1681]

圭多·卡尼亞奇[Guido Cagnacci,1601-1663]

多梅尼基諾[Domenichino,1581-1641]

圭爾奇諾[Guercino,1591-1666]

巴奇喬[Baciccio,1639-1709]

阿萊桑德羅·圖爾基[Alessandro Turchi,1578-1649]

喬萬尼·弗朗切斯科·圭裡耶裡[Giovanni Francesco Guerrieri,1589-1657]

盧多韋科·拉納[Ludovico Lana,1597-1646]

吉安·多梅尼科·切里尼[Gian Domenico Cerrini,1609-1681]

卡洛·馬拉塔[Carlo Maratta,1625-1713]

卡洛·奇尼亞尼[Carlo Cignani,1628-1719]

盧卡·喬達諾[Luca Giordano,1634-1705]

斯特法諾·馬尼亞斯科[Stefano Magnasco,1635-1672]

埃利薩貝塔·西拉尼[Elisabetta Sirani,1638-1665]

朱塞佩·瑪利亞·馬紮[Giuseppe Maria Mazza,1653-1741]

多納託·克雷蒂[Donato Creti,1671-1749]

蓬佩奧·巴託尼[Pompeo Batoni,1708-1787]

維琴佐·卡穆奇尼[Vincenzo Camuccini,1771-1844]

主要客戶和委託人:

貝納迪諾·斯帕達[Bernardino Spada,1594-1661]

教宗保祿五世[Paul V,1550-1621]

希皮奧內·博爾蓋塞[Scipio Borghese,1577-1633]

主要博物館:

- 義大利博洛尼亞國立繪畫館

- 義大利博洛尼亞聖道明堂

- 義大利博洛尼亞聖路加聖母聖所

- 義大利羅馬聖母大殿

- 義大利羅馬羅斯皮里奧西宮

- 義大利羅馬卡比託利尼博物館繪畫館

- 義大利羅馬聖母無玷始胎堂

- 梵蒂岡博物館

- 義大利佛羅倫薩烏菲茲美術館

- 義大利佛羅倫薩皮蒂宮美術館

- 義大利那不勒斯國立卡波迪蒙特博物館

- 義大利拉文納主教座堂

- 法國巴黎盧浮宮

- 西班牙馬德里普拉多博物館

- 俄羅斯聖彼得堡埃爾米塔日博物館

- 英國倫敦國家美術館

- 奧地利維也納藝術史博物館

- 美國巴爾的摩沃爾特藝術博物館

關於潘特西蕾的藝術文摘

Penthesileia,寄生在義大利/法國泛藝術史類紀錄片、書籍、報刊上的野生翻譯菌。

更多藝術史影片請關注B站頻道

公眾號每日更新

2021年(不定期)閱讀主題:揭開符號的面紗 | 解讀歐洲文藝復興後期/手法派/巴洛克/浪漫主義/古典主義託寓畫及各種符號

週六主題:繪畫流派微系列 | 以最簡短文字介紹21個不可不知的繪畫流派

週日主題:宗教畫錦囊 | 明辨聖經場景與聖人形象

所有中文文字版權均為潘特西蕾的藝術文摘所有。

TAG: 雷尼圭多博洛尼亞Guido卡拉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