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假“中國魔術師”對決:其一死於徒手抓子彈表演,另一哪去了?

真假“中國魔術師”對決:其一死於徒手抓子彈表演,另一哪去了?

英國大導演克里斯托弗·諾蘭於2006年製作出了充滿魔術元素的大片《致命魔術》。

該片講的是在魔術產生盛行的維多利亞時期,兩位天才魔術師羅伯特·安吉爾和阿爾弗雷德·波登為了證明自己是那個時代的第一魔術師,不斷爭奇鬥豔、同臺競技,從而引發了一場驚天謀殺,最終使這場世紀大戰不得不以悲劇收場。

該片面世,贏得了叫好聲一遍,並先後斬獲了2007度奧斯卡金像獎的最佳攝影、最佳藝術指導;以及土星獎、英國帝國電影獎、倫敦影評人協會獎、衛星獎、奧斯汀影評人協會獎等各種獎項。

老覃特別要指出的是,該電影其實是根據克里斯多弗·皮瑞斯特(Christopher Priest)的同名小說改編的,現實生活中並沒有羅伯特·安吉爾和阿爾弗雷德·波登這樣的魔術師。

真假“中國魔術師”對決:其一死於徒手抓子彈表演,另一哪去了?

但是,《致命魔術》所講述這個故事的時間背景,在上世紀初,在英國倫敦,是差點上演過一場魔術界的巔峰對決的。

關於這場對決,得從一個名叫朱連魁的中國人說起。

朱連魁,祖籍在天津楊柳青,出生於北京,其生年為1854年。

此人自小痴迷魔術表演,長大後成為了一名魔術師,曾有過入宮廷表演的經歷。

大概在1897年前後,他組建起了一個小戲班。

戲班成員包括他那個裹著三寸小腳的妻子,兩個兒子,和一個年僅兩歲的女兒,以及一個會耍猴拳、翻跟頭的小把式,外加幾個會吹拉彈唱的樂師。

讓他名揚海外的契機,是美國舉辦了一場“密西西比河岸國際博覽會”。

該博覽會在美國中部城市奧馬哈市舉行,清政府參與了這次博覽會,將籌備參會和建設中國村交由兩家華僑公司負責。這兩家華僑公司趁機組織了一批中國藝人赴美參展,人數有177人之多。

朱連魁擁有“專為慈禧太后獻藝的魔術師”的頭銜,即他和他的家庭戲班就在這177人之中。

1898年6月1日,“密西西比河岸國際博覽會”隆重開幕,朱連魁向世界展示了中國戲法的魅力。

真假“中國魔術師”對決:其一死於徒手抓子彈表演,另一哪去了?

他有很多絕活。

比如“口吐百丈”、“空竿釣魚”、“碎紙還原”等等。

不過,他最拿手的還是古彩戲法“大碗飛水”:丟擲一塊布,等布落地,掀開,憑空出現一隻能裝80磅水大碗,奇的是,有水從碗底湧出,等水漫到碗沿,猛喝一聲,水止,水中跳出一個小孩。

朱連魁的表演,讓觀眾目瞪口呆,如痴似狂。

紐約“聯合廣場劇院”的經理克羅涅爾·霍普金斯在朱連魁身上看到了巨大的商機,他在朱連魁表演結束後,找到了朱連魁,表示願出高價簽定他在博覽會結束後到紐約的“聯合廣場劇院”獻藝的合同。

朱連魁欣然點頭簽約,並在10月31日博覽會結束後趕赴紐約。

真假“中國魔術師”對決:其一死於徒手抓子彈表演,另一哪去了?

但是,老覃在這裡補充一下,朱連魁的訪美簽證是美國政府為了“密西西比河岸國際博覽會”特批的,是有時限的。即博覽會一結束,他必須如期回國。朱連魁沒有按照這一規定去做,因此鬧出了一場不大不小的風波——即他和他的戲班子全體人員在1899年4月1號被捕。現查1899年4月2號的《紐約時報》,還可以找得到“中國魔術師Ching Ling Foo被捕”的新聞報道。

對了,朱連魁的藝名為“金陵福”,英文寫成了Ching Ling Foo。

幸好,紐約“聯合廣場劇院”的老闆本傑明·弗蘭克林·凱思和劇院經理霍普金斯都非常倚重朱連魁。他們動用律師,上下奔走,最終成功說服了法院,使得朱連魁的戲班以“藝術團體”而非普通勞工身份得以留在美國繼續從事演出。

同樣,查1899年4月27日的《紐約時報》,也可以找得到“中國魔術師Ching Ling Foo獲釋”的報道。

而從《紐約時報》鄭重報道朱連魁“被捕”和“獲悉”的經過來看,可知朱連魁當時在紐約的名氣之大,足以牽動人心。

朱連魁的魔術魅力,也由此可見一斑。

實際上,朱連魁隨後也登上了國際魔術家協會(I。B。M)的官方刊物——《Linking Ring》(《連環》)。

可以說,朱連魁稱得上那個時代世界上最為傑出的魔術師之一。

美國魔術大師哈里·胡迪尼曾有幸與朱連魁合影了一張相片,他對這對相片視若珍寶。

真假“中國魔術師”對決:其一死於徒手抓子彈表演,另一哪去了?

現在,魔術界有一個非常著名的變水的魔術道具,名為Foo Can。這,朱連魁發明的。

話說回來,美國有一個名為威廉·羅賓森的魔術師。此人出生於紐約韋斯特切斯特縣,1861年生人,比朱連魁小7歲,早期以“神秘人—羅賓森”之名混跡魔術界,一直不慍不火。

當他看到朱連魁在美國走紅,就產生了拜朱連魁為師的想法。

但是,戲法是朱連魁賴以為生的技藝,哪能輕易授人?

朱連魁一口回絕。

羅賓森非常失望,也非常憤怒,從此徹底恨上了朱連魁。

不過,羅賓森是一個很有魔術表演天賦的人,那一段時間,他天天買票觀到劇院觀看朱連魁的表演,細心揣摩、細心研究,費盡心機,終於把朱連魁的許多技藝偷學到了手。

技藝新成,羅賓森終究還是不敢在紐約表演,他先把市場定位在法國。

1900年,羅賓森到了巴黎。

他把自己包裝成一個來自中國的魔術師,模仿朱連魁的藝名“Ching Ling Foo”,另起了一個屬於他的藝名“Chung Ling Soo”。

老覃在這裡說一下,“Ching Ling Foo”和“Chung Ling Soo”的英文差別不大,但譯成漢字,那是完全不一樣了,前者為“金陵福”,後者則為“程連蘇”。

真假“中國魔術師”對決:其一死於徒手抓子彈表演,另一哪去了?

程連蘇不會說漢語,他也學不會說漢語,但他非常用功地學會了書寫“程連蘇”這三個漢字——專為簽名而用。

對了,他長著一副標準的美國人面孔,並不像中國人,那他是怎麼說服別人相信自己是中國人的呢?

他編了一個故事,說他的父親是到中國傳教的傳教士,母親是中國人,即他是一個混血兒。

他模仿當時的中國人,蓄髮、剃前額,腦後結長辮。

他還穿起了仿製的清朝官服,請了一個人充當他的英語翻譯,娶了一箇中國小腳女人。

真假“中國魔術師”對決:其一死於徒手抓子彈表演,另一哪去了?

不明就裡的法國人接受了他的“中國魔術師”的人設,沉醉在他所營造的“神秘東方的古戲法”之中,為他喝彩,為他叫好。

他也因此一炮而紅,名利滾滾而來。

短短的四五年時間,程連蘇便成為了歐洲家喻戶曉的“中國魔術師”,步入了人生巔峰。

真假“中國魔術師”對決:其一死於徒手抓子彈表演,另一哪去了?

1905年,山寨版“中國魔術師”程連蘇在倫敦跑馬場劇院演出,不巧,正宗的“中國魔術師”朱連魁也來到相隔不遠的帝國劇院演出。

倫敦人一看兩家張貼出的海報,宣傳的都是“正宗的中國魔術師”,但一個是Chung Ling Soo,另一個是Ching Ling Foo。明擺著,有一個是山寨貨!

真假“中國魔術師”對決:其一死於徒手抓子彈表演,另一哪去了?

誰是山寨貨?

演出的雙方都指責對方是山寨貨,在報紙上展開了舌戰,最後還約定了同臺展開巔峰對決的時間,準備一較雌雄、一辨真偽。

真假“中國魔術師”對決:其一死於徒手抓子彈表演,另一哪去了?

但是,到了比賽那天,程連蘇如約而至,朱連魁卻始終沒有露面。

那麼,在英國人的眼裡,朱連魁就是“心虛膽怯,連夜潛逃”了的山寨貨了。

即程連蘇成為了這場“巔峰對決”的最大贏家。

這之後,程連蘇吃香的、喝辣的,風光無限,一直幸福到1918年。

真假“中國魔術師”對決:其一死於徒手抓子彈表演,另一哪去了?

1918年3月23日,程連蘇在倫敦的帝國劇場表演由他自己研發的“徒手抓子彈”(或稱為“死亡詛咒”)時,出事了,那支用來表演的槍因長年來沒有清洗裡面積壓的火藥,導致火藥量過多,子彈出膛,擊中了他的胸部。

當天,程連蘇被送到醫院後不治身亡。

那麼,1918年這個時間點的朱連魁在哪兒呢?

在1905年,朱連魁是完全可以與程連蘇展開一場巔峰對決的,但他最終還是產生了一種“人艱不拆”的想法,放棄了對決,回到了紐約,之後又在波士頓和普羅維登斯和費城等地巡迴演出。

特別要說明的是,1908年,朱連魁帶領他的戲班子,包括那個洋人翻譯,回了一趟祖國,並做了一件極具歷史意義的事。

什麼事呢?

大家都知道,1895年12月28日,法國人路易·盧米埃爾兄弟在巴黎大咖啡館的印度廳第一次在公眾場合放映了他們自己拍攝的影片《工廠大門》、《火車到站》。這一天被認為是電影的誕生日。

在當時的中國人的眼裡,電影就屬於雜耍魔術幻影藝術一類。

身為魔術師的朱連魁把電影攝影器材視同魔術道具,在手頭資金充足的前提下,購買了一整套,專門用於拍攝自己的雜耍戲法。

大家也都知道,辛亥武昌起義爆發於1911年10月10日。彼時,朱連魁和他戲班子正在漢口演出。有先見之明的他,在徵得蔣翊武等革命黨人同意後,與漢口租界美利洋行的一位攝影師合作,深入戰場,拍攝出了一部真實地記錄辛亥首義陽夏戰爭的戰地影像記錄片——《武漢戰爭》。

真假“中國魔術師”對決:其一死於徒手抓子彈表演,另一哪去了?

補充一下,就因為有那位長著高鼻碧眼的洋人翻譯形影不離地跟隨,他們沒有受到交戰雙方的攻擊,從而順利地完成了拍攝。

一句話,中國的第一部電影是1905年拍攝的戲曲短片《定軍山》。但中國第一部紀錄電影,就是朱連魁拍攝的《武漢戰爭活動影戲》。

特別有意思的是,朱連魁還是歷史上最早錄製中文唱片的人。

早在1899年8月,朱連魁在美國費城演出的時候,曾為當地的“伯利納留聲機公司”錄下了17張唱片。其中16張是朱連魁清唱《文昭關》等戲的唱曲;有一張是他的妻子和兒子合錄的二重唱《梳妝檯》。

朱連魁在回國演出幾年以後,於1912年,在上海的穆瑟爾兄弟的幫助下,重返紐約。

1917年,美國著名作曲家伊爾文曾為他寫了一首名為《從這裡到上海》的歌曲,風靡一時。

TAG: 朱連魁魔術師魔術程連蘇l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