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封信」尋找查令十字街84號

晚餐後的甜點就點你喜歡的吧

「第二封信」尋找查令十字街84號

展信佳。

今天躺在沙發上,想一口氣把《查令十字街84號》讀完。

讀到結尾:

“你們若恰好經過查令十字街84號,請代我獻上一吻,我虧欠她良多”

之時,竟有眼淚奪眶而出。期待了二十年的會面,竟成了泡影,一生的遺憾。

這本書很簡單,由一個女作家和一間舊書店的主人20年的跨洋通訊組成。信上講的,無非就是找書,寄書,買書還有感謝的話。但是,恰恰這樣簡單的內容,正經的商業信函,居然讓這本書迸發出強烈的情感。

“我一直相信:把手寫的信件裝入信封,填了地址,貼上郵票,曠日費時投遞的書信具有無可磨滅的魔力——對寄件人、收信者雙方皆然。其中的奧義便在於“距離”——或者該說的“等待”——等待對方的信件送達對方手中。這來往之間因延遲所造成的時間差,大抵只有天然酵母的發菌時間之微妙皆可比擬。

我指的不僅僅是親筆書寫時遺下的手澤無法取代;更重要的是:一旦交流變得太有效率,不再需要翹首引頸、兩兩相望,某些情意也將因為迅速貶值而不被察覺。我喜歡因不能立即傳達而必須沉靜耐心,句句尋思、字字落筆的過程;亦珍惜讀著對方的前一封信、想著幾日後對方讀信時的景狀和情緒。”

《關乎書寫,更關乎距離》

也許陳建銘先生這篇書評,可以告知我們其中那麼一兩點原因。

「第二封信」尋找查令十字街84號

“海蓮所推崇的英國玄學詩人、散文家多恩有一句話:‘全體人類就是一本書。當一個人死亡,這並非有一章被叢書中撕去,而是被翻譯成一種更好的語言。’

我想,當愛情以另外一種方式展現鋪陳時,也並非被撕去,而是翻譯成了一種更好的語言。上帝派來的那幾個譯者,名叫機緣,名叫責任,名叫蘊藉,名叫沉默。

還有一位,名叫懷戀。”

《愛情的另一種譯法》

然而,有沒有愛情的成分,除了當事人,我們不得而知。

事實上,我不願意把海蓮和弗蘭克之間的情感看作愛情。我相信,總有一些感情是超越愛情的,就比如,知己。素未謀面的兩個人,二十年來,因為書信,因為舊書,保持著心靈間的溝通,直至雙方中有一方先逝世,難怪海蓮說出“

弗蘭克,你是唯一瞭解我的人

”,也難怪弗蘭克的妻子坦言自己也曾嫉妒。這本書分明是在表達兩個靈魂有趣的知己之間相遇的愉悅與溫暖。

絮絮叨叨說了這麼多關於此書的想法,絕不是強迫讀信的你也拿這本書來一看,說不定你早就看過了,或者完全沒興趣。

我只是想感嘆一下,

人生得遇一知己,是多麼幸運的一件事情;

書和信是多麼美好和值得期待的事物,紙短情長。

倘若彼此之間的感情不共通,萬字長信亦撼動不了對方;倘若善意不足,多深情的字句都將平白浪費。並不是所有人都能與另一個人的靈魂產生共鳴的,說不定終其一生也無法遇到靈魂契合的知己。

這個故事終究只能屬於上個世紀的英國。

如果發生在現代,我不知道它會不會變成一段網路情緣,在社交工具中逐漸變得俗氣,或者是一份快餐式感情,然後被細碎的日常逐漸擊垮,或者被慾望攻陷而越界,我不知道。

但是我知道這個故事發生在那個時代矜持保守的英國,是最浪漫的安排。

但願,我能找尋到屬於自己的查令十字街84號。實在不行,隔壁的85號也行。

TAG: 本書名叫知己查令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