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末品讀】主播楊珺帶您一起欣賞:美學大師朱光潛

【週末品讀】主播楊珺帶您一起欣賞:美學大師朱光潛

作者:謝思球 誦者:楊珺

1

【週末品讀】主播楊珺帶您一起欣賞:美學大師朱光潛

朱光潛是蜚聲中外的中國現代美學大師,北京大學一級教授。1897年10月14日,先出生於今樅陽縣麟麟鎮岱鰲村吳莊。岱鰲村風景秀美,是典型的中國畫裡的村莊。今天的岱鰲已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是省級美麗鄉村建設示範點。村口新建了文化廣場,文化牆上,寫著“大師故里,福地岱鰲”八個大字。依託岱鰲山和朱光潛故里的文化資源,岱鰲村的鄉村旅遊正蓬勃發展。

朱光潛出生於書香世家,祖父和父親都是當地頗有名望的私塾先生。先生六歲時起讀書,打下了紮實的國文基礎。十三歲那年,進入位於孔城的桐鄉高等小學堂就讀,正式開始接觸新式教育。次年進入吳汝綸創辦的桐城中學。就這樣,由岱鰲到孔城,到桐城,到武昌,到香港,再到歐洲……山野玩童朱光潛一步步地離開了家鄉,翱翔於更加廣闊的天空。朱家堂屋正中,呈懸有一幅朱光潛父親朱子香手書的楹聯:“綠水青山任老夫逍遙歲月,歐風亞雨聽諸兒擴充套件胸襟”。字裡行間,盡顯一個鄉村塾師開闊的視野和自豪。

【週末品讀】主播楊珺帶您一起欣賞:美學大師朱光潛

1925年,朱光潛考取了官費留學生,先生就讀於英國愛丁堡大學、倫敦大學,法國巴黎大學、斯特拉斯堡大學大學,獲得了文學碩士、博士學位。朱光潛在他的《自傳》中這樣寫道:“在英法留學八年之中,聽課、預備考試只是我的一小部分工作,大部分的時間都花在大英博物館和學校的圖書館裡,一邊閱讀,一邊寫作。”1932年,他的著作《談美——給青年的第十三封信》由開明書店出版,在國內外美學領域產生了重要影響。回國後,應胡適的邀請,他擔任北京大學西語系教授。抗戰爆發後,先後在四川大學、武漢大學任教。

在四川樂山,朱光潛每天的生活很有規律,早晨七點多出門,從租住的地方趕往學校上課,手裡拿著一根粗藤柺杖,腋下夾著一箇舊皮包,總是低著頭,目不斜視,行色匆匆,像一個從古書中走出來的老夫子。從臨時住處到臨時武大校園,他每天來回四趟,都有一定的時間和路徑。所以,街坊上有老鄉把他當成報時的人。

在樂山,朱光潛的生活可以稱得上“艱難”二字。他工作繁忙,白天到學校處理公務,上課、開會,晚上才筋疲力盡地趕回來。當時的居住條件並不好,他與妻子和兩個女兒擠在一間臥室兼書房裡。每天,差不多要到晚上八九點鐘,等家人都睡熟之後,他才能開始自己的工作。所以,他經常是一邊聽著妻女的鼾聲,一邊忙著寫作。

夏天蚊蟲多,孩子們小,朱光潛怕蚊煙會燻著她們,影響健康,所以一般不點。但蚊子又會影響家人,也影響他的寫作,他每晚在工作前,會在房間的各個角落裡尋找蚊子,一個個地將它們拍死。每晚打死的蚊蟲放在書桌的一個角落上,還要點點數。第二天,朱光潛會得意地告訴妻女,昨晚上我又又消滅了多少隻蚊子。

朱光潛的英詩課頗有聲譽。他講授英詩是極其動情,常常沉湎於詩情中難以自拔。如在講授雪萊的名詩《西風頌》時,他一邊朗誦詩句,一邊用手大力地揮拂、橫掃,好像在讓學生們感受西風怒吼的情景。在講析華茲華斯《瑪格麗特的悲苦》一詩時,朱光潛自己也被詩中的悲情所感染,講著講著,不知不覺滿眼含淚。他緩緩取下眼鏡,淚水流下了雙頰。他壓抑著憂傷,感覺自己再也無法講下去了,突然把書合上,快步走出教室,留下滿室驚愕。學生們也被他深情的講述打動了,沒有一個人開口說話,大家都久久回不過神來。

【週末品讀】主播楊珺帶您一起欣賞:美學大師朱光潛

翻譯家柳鳴久在《我的師長朱光潛》一文中這樣寫道:“他大名鼎鼎,但毫不起眼,身材矮小,穿一身深藍色咔嘰布中山裝,踏一雙布鞋,像圖書館的一個老員工。他滿頭銀髮,高懸在上,露出一個寬大的額頭,幾乎佔了半個腦袋。他步履穩健,全身透出凝重肅穆之氣。”

朱光潛自幼體弱多病,“文革”中又被關進牛棚,倍受折磨。他一生共創作和翻譯了七百多萬字的論著和譯著,以康德、黑格爾、克羅齊、維柯等這樣一些具有高難度的哲學家為研譯物件,任務艱難而繁重。他的學術研究堅持一生,從沒有要歇一下的想法。他是第一個在中國廣泛介紹西方美學的人。他對黑格爾110萬字鉅著《美學》的翻譯,為他贏得了歷史性的崇高聲譽。

【週末品讀】主播楊珺帶您一起欣賞:美學大師朱光潛

朱光潛在青年時代就提出“三此主義”,即此身、此時、此地。凡“此身”應做的事,決不推諉別人;凡“此時”可做的事,決不等待將來;凡“此地”可做的事,決不等待另外的環境。朱光潛的一生,就是以“三此主義”為標準,不知疲倦地忘我工作著,堪稱學者的楷模。

1984年,朱光潛在翻譯完維柯的《新科學》之後,他的體重僅剩下七十斤,他患了疲勞綜合症。直到去世的前幾天,他還手腳並用,親自爬上樓,為他翻譯的維柯著作查詢一個註釋。他說:“我要趕在見上帝之前,把《新科學》的註釋編譯完。”他的學術成就,是以付出健康和生命為代價的。

【週末品讀】主播楊珺帶您一起欣賞:美學大師朱光潛

朱光潛這樣回憶自己在家鄉時的童年趣事:“我從前在鄉下時學過釣魚,常蹲半天看不見浮標幌影子,偶然釣起來一個寸長的小魚,雖明知其不滿一咽,心裡卻非常愉快,我究竟是釣得了,沒有落空”。

即使置身歐洲,他在萊茵河畔散步,目睹異域風情,依然會想起自己的家鄉:“我小時在鄉下住,早晨看到的是那幾座茅屋、幾畦田、幾排青山,晚上看到的也還是那幾座茅屋、幾畦田、幾排青山,覺得它們真是單調無味,現在回憶起來,卻不免有些留戀”。

【週末品讀】主播楊珺帶您一起欣賞:美學大師朱光潛

岱鰲山靜靜地佇立著,它在目睹著山下發生的每一點變化。我希望傾塏的朱家老屋有一天能夠重建起來。文化是一個地方的靈魂。那個走遍歐亞、一生讓鄉音響在北大講堂上的瘦小老人也是一座山,他是岱鰲山第十峰。

【週末品讀】主播楊珺帶您一起欣賞:美學大師朱光潛

主播 | 楊珺

投稿請傳送到QQ郵箱:

期待您的來稿~

【週末品讀】主播楊珺帶您一起欣賞:美學大師朱光潛

【週末品讀】主播楊珺帶您一起欣賞:美學大師朱光潛

點分享

點點贊

點在看

TAG: 朱光潛一邊美學維柯鰲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