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時看到耍猴的,真的要消失了嗎?

兒時看到耍猴的,真的要消失了嗎?

甯浩的《瘋狂外星人〉屬於荒誕喜劇類的電影,其中也反映出現代耍猴人尷尬處境,已經到了基本沒人看,難以為生的境地。

耍猴,這一民間藝術,流行於中國全國各地,據說已經有上千年的歷史。中原人的馬很少,也不會養馬,馬跟人一樣,會得一些疾病。蒙古人的蒙古大夫最初就是以治療馬的疾病聞名。而中原漢人不會治療馬的疾病,就出現迷信傳說,他們相信養馬的地方養猴子,可以避免馬得病,視猴子為馬的保護神,管猴子叫馬留。

這種以養猴來保護馬不得病的習俗,也流傳入日本。據說日本的猴戲和中原的猴戲,都是因為養馬要舉辦一些迷信活動,而演化出來的。

再其後,從養馬相關的宗教性活動脫胎出了單純的耍猴,文雅點就叫候戲。過去街頭藝術幾乎開始都有耍猴的,無論是街頭賣藝、練功夫、賣膏藥的,開始都要來一段耍猴,算是街頭表演開頭的前戲。

過去在北京胡同居住,只要聽到敲鑼的,就知道有走街串巷賣藝表演的,孩子都會跑出觀看。過去娛樂活動少,這算是過去的大片了。

如果是其他表演專案的前戲,耍猴的比較簡單,走幾圈,侃幾句,就可以引入正式表演了。如果是單獨的或主要是表演耍猴的,那專案就多一些,猴子表演前、後空翻、倒立走、鑽羅圈、猴拉車,最妙的是小猴身穿紅坎肩兒,戴著面具,繞場轉圈,耍猴的口中唸唸有詞,半唱半說地演繹民間故事。

兒時看到耍猴的,真的要消失了嗎?

這是《中國國家地理》攝影師、圖片編輯、紀實文學作家——馬宏傑的攝影作品——《最後的耍猴人》。耍猴已經成為瀕危的民間藝術。現代的娛樂活動多了,沒有點特別的表演,只是簡單的耍猴。已經沒人愛看。

耍猴,不僅面臨的市場問題,還有很多需要面臨的現代問題。小動物保護人士,從輿論上要求給小動物權利,反對耍猴那樣的對待動物。更主要的,是各類猴子已經進入動物保護名單,已經屬於珍貴、瀕危動物,如果沒有經過嚴苛的許準,是不可以隨便馴養的。

於是出現的保護動物與保護民間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矛盾問題。

兒時看到耍猴的,真的要消失了嗎?

根據一些新聞報道,就可以看到破獲的一些買賣或捕獲猴子的案件。如2017年7月成都市森林公安破獲一起河南跨省特大非法買賣、獵捕、運輸獼猴案。四名涉案人是河南新野縣耍猴藝人,新野獼猴藝術協會信函稱,新野猴藝是河南省非遺專案,有兩千年的猴戲歷史,上世紀八十年代,當地有一萬多名耍猴人,目前為1000人左右。此次涉案人為當地資歷較老的耍猴藝人,當地用作表演的獼猴主要來源於兩個渠道,一種是從人工養殖場購買,另一種為自家養殖。耍猴人過去曾有過上山抓捕猴子的歷史,不過按照現有法律,不再允許耍猴人參與獵捕、售賣獼猴等行為。這四名涉案買賣野生獼猴的耍猴人最後被怎麼處理的,新聞沒報道,我也不知道後來怎麼解決的。

從法律法規上,禁止了耍猴表演,如在2010年7月,國家林業局下發《進一步規範野生動物觀賞展演行為》的通知,要求立即停止野生動物與觀眾零距離接觸和虐待性表演;同年10月,住建部也釋出了《關於進一步加強動物園管理的意見》,要求各地動物園和公園立即停止所有動物表演專案。

可另一方面,文化部門又在挖掘和保護這些歷史悠久的民間藝術, 2008年,馬戲藝術和猴藝被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上面說了,一些地方,耍猴表演已經進入當地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動物保護與民間文化保護出現了矛盾,耍猴的民間傳承藝人處境尷尬,不知所從。《瘋狂外星人〉雖熱映一段時間,但似乎耍猴的民間藝術未引起人們關注。不知道,我們兒時看過的耍猴的,真的要消失了嗎?

作者富察春兵

滿族文化網原創作品。

TAG: 耍猴表演猴子保護獼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