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式君語+】春遊時,你知道古代人們都在幹什麼嗎?| ?中式君語

【中式君語+】春遊時,你知道古代人們都在幹什麼嗎?| ?中式君語

中式

君語

+

水石潺湲,風竹相吞,何不遊春去?

【中式君語+】春遊時,你知道古代人們都在幹什麼嗎?| ?中式君語

春和景明,萬物復甦,蟄伏了一個冬季的人們,邁出家門,舒展筋骨,沐浴和煦,春風十里柔情矣。

遊春之時,傾城出動,富貴門戶,輕裘肥馬,平民人家,扶老攜幼。其間,少年邂逅香顏,念念不忘,文人曲水流觴,詩歌酬答。古代多有畫家記錄春遊盛況,為後人留下了當時人們生活的美麗圖景。

不難想象,古畫中的江南三月,桃杏爭豔,放目遠眺,青山聳峙,江流無際,花團錦簇,湖光山色,水波粼粼。

水岸一邊兩個閒人在走馬,另一邊兩個閒人在看水,湖中三人,乘船閒話,正在渡河,遠處溪上橫跨小撟,山中古剎聳立。

【中式君語+】春遊時,你知道古代人們都在幹什麼嗎?| ?中式君語

晨風微涼,春早日初長,

趁興尋芳山野間,莫待燕去秋葉黃,憑欄怨春短。

玉蝶輕飛,離鳥幾番歸,

杏花影裡少年醉,莫待垂老光陰貴,望望惜春暉。

旅行達人白居易曾直言:“逢春不遊樂,但恐是痴人。”可見春遊對古人是必不可少的大事兒,那麼古人在春遊時都幹些啥呢?

【中式君語+】春遊時,你知道古代人們都在幹什麼嗎?| ?中式君語

先秦時代

浪漫奔放的先秦時代,借春遊之便搞起了“相親大會”。

“出其東門,有女如雲”說的就是鄭國人喜歡春遊,出了城東門,滿眼都是花枝招展的郊遊女子。青年男女在郊遊中互相瞭解,兩情相悅的話就互贈芍藥定終身。

魏晉時期

雅士風流的魏晉時期,春遊是寄情于山水之間,詠而歸的樂事。

大名鼎鼎的《蘭亭集序》所記載的“流觴曲水”,便是魏晉時代文人雅士春遊的縮影。他王羲之在春天舉行修禊祭祀儀式後,招待朋友在蘭亭裡來一場曲水流觴的雅集,這是一場詩與酒的盛會,蘭亭周圍山水之美和聚會的歡樂之情躍然紙上。

【中式君語+】春遊時,你知道古代人們都在幹什麼嗎?| ?中式君語

隋唐時代

盛世唐朝,春遊不再專屬於貴族和文人雅士,成為了是萬人空巷的全民狂歡,其中以京城長安為最。 遊春之時,傾城出動,富貴門戶,輕裘肥馬,平民人家,扶老攜幼。

據《開元天寶遺事》記載:“士女逢春即聯袂郊遊踏青,路上遇到好花,就在花前鋪席藉草,圍坐一圈,並插杆結索,解下身上的紅裙遞相垂掛,權當作野宴的帷幄。”女子出遊,路遇好花便解衣作帳,就地野宴,非常生動而充滿趣味。

【中式君語+】春遊時,你知道古代人們都在幹什麼嗎?| ?中式君語

宋元之後

宋朝,春遊不再像唐朝是個舉國狂歡的國民節日,但也專門設有“踏青節”。而人們外出踏青開始更為實際地選擇了清明節,“寒食祭先掃松,清明踏青郊行”。

據說,富貴人家帶著廚師春遊的也大有人在。雖然掃墓祭祀成為主題,但宋代春遊內容開始多元,春遊更為動態,比如開展體育健身,蹴鞠、馬球成為了春遊的專案。

等到了明清時期,春遊的娛樂活動已經非常豐富。

射柳是踏青的特色娛樂活動,據明朝人的記載,射柳時,將鴿子放在葫蘆裡,然後將葫蘆高掛於柳樹上,彎弓射中葫蘆,鴿子飛出,以飛鴿飛的高度來判定勝負。女子則喜歡在清明節盪鞦韆, 由於清明節盪鞦韆隨處可見,明清還將清明節定為鞦韆節。

放風箏也是當時普遍流行的風俗,清明掃墓之後,就放起風箏。人們相信,放風箏能夠消災解難,趕走晦氣。

相對現代人的踏青、賞花、拍照發朋友圈來說,古人的春遊是不是“戲”更多?無論身處於那個時代,我們與古人一脈相承的是對四時美景的欣賞與熱愛。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我們生活在這片詩情畫意的土地上,感念著大自然的饋贈,用節日、用活動去實踐著風物帶給我們生活的儀式感。

【中式君語+】春遊時,你知道古代人們都在幹什麼嗎?| ?中式君語

【中式君語+】春遊時,你知道古代人們都在幹什麼嗎?| ?中式君語

本文由月印池文化編輯,圖源陳超群。

TAG: 春遊踏青清明節遊春郊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