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道德經》的高手都有誰?

解讀《道德經》的高手都有誰?

從古到今,《道德經》無疑是被解讀的最多的一個經典文字,因為它不像《易經》那樣抽象,門檻太高,也不像《論語》,好像無需解讀。

《道德經》也是古聖先賢經典中爭議最大的一個文字。首先,作者的身份都是未解之謎。

歷史上的“老子”就有三個人,前後200年,生活場景很接近,生活經歷十分相似,至今都很難說得清。

其次是來源問題,有學者研究。《道德經》的內容裡,很多在之前的金石文字中都有發現,加上它那種警句式的展開方式。

所以有人大膽論斷,《道德經》並非出自老子一人之手,他只是一個集大成者,對前人的智慧進行了彙編。

再次是初衷問題,老子寫了這麼一本玄之又玄的書,“聖人不言之言”,這洋洋灑灑的五千言,目的何在?

有人說它揭示了宇宙執行的規律和人類社會發展的規律和個人成就自我的規律。可也有人說,它是古代帝王愚弄老百姓的武器。

至於解讀《道德經》的人,那更是如過江之鯽,數不勝數。其中最出名的,是漢代的王弼,這也是目前流通最多的版本。

王弼版基本沒有什麼大問題,但他畢竟只是一個文人,只能說從文字上講沒有太多出入,能做到基本的信、達、雅。

但要從思想的高度和智慧層次,個人更推薦蘇軾版。因為蘇軾本身就是一個大學問家,他的文化修養絕對不低於王弼。

蘇軾的人生經歷也更豐富,官場的起起伏伏,心性的跌跌蕩蕩,這些都為他的思想深度和廣度提供了養料。

加上他本人對佛家思想也有研究,其實從基底上講,佛道不分家,這也就是佛來到東土能得到發揚光大的文化基礎。

所以,蘇軾的版本不管是從文字的優美,解說案例的豐富,以及思想的高度,人生的感悟,都大大拓寬了文字的時空張力。

近代解讀的文字中,個人推薦憨山版,文字精煉,語義精確,而且語境始終保持在高維度,可以說能夠達到少見的“以經解經”。

很多人推薦臺版學者陳鼓應,但個人覺得,陳充其量只能說是個學者,只能從文字上理解《道德經》的字面意思。

論做註釋、引經據典,陳是可以的,但要說解說《道德經》的精髓,陳更像一個玩文字遊戲的小孩,把大人的作品當成了“兒戲”。

還有傅佩榮之流,基本都是文字遊戲,即使是王弼,他們也難望其項背,更不要說更高層次的人。

《道德經》不能當成文學作品來解讀,在那裡搞什麼考證、搞訓詁,那是應該對語文課本做的事情。

《道德經》裡蘊含著真理,需要身體力行去求證,不要求你真修行,最起碼的體驗還是要有的,否則就搞什麼都是在搞語文。

我為什麼推薦蘇軾,因為他靜坐參禪,甚至還迷上了煉丹,雖說煉丹一途是邪路,起碼證明他足夠深入。

憨山本來就是個出家人,既參道理,也有體徵,說出來的話就更令人信服。

活著的人裡面,個人推薦張慶祥,這個人雖然不是學者,但是個修行人,佛道皆通,更能接近《道德經》所營造的世界。

他對道醫領域也有很多研究,加上獨創的“黃庭禪”可以說是小有成就。儒釋道三家都有深入涉獵。

這樣的人來解讀《道德經》我們是放心的,起碼不會妄語,不會不懂裝懂,更不會為了名聞利養就自我炒作。

很多學者最容易犯的毛病就是自我炒作,自我感覺良好,落入自己和別人捧殺的圈套,最終不是在解經。

反而把經典當成了蹭流量抬高自己的工具,這樣的人尤其要警惕,特別是所謂名家,一定要多長几個心眼,仔細辨認。

TAG: 道德經解讀蘇軾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