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塘江邊,六和塔下,探訪魯智深墓

【尋常探墓之旅】(第4期)

錢塘江邊,六和塔下,探訪魯智深墓

杭州六和塔,攝影|尋常

圖文|尋常

公交車前方出現了一座塔。

而車窗左側的錢塘江也暗示我,這裡非尋常之地。

我心中一動,好像到了!

尋常這次因攝影活動來到杭州,閒暇之餘逛了西湖,現準備去六和塔,那裡離西湖也就幾個站的距離。

目標是魯智深墓。

錢塘江邊,六和塔下,探訪魯智深墓

六和塔外觀,攝影|尋常

【一】

傳說公元1100多年前,一箇中秋之夜。

杭州錢塘江邊,六和寺裡,發生了一件驚心動魄的事。

徵方臘回來,立下大功,在此駐軍的魯智深正在寺中熟睡,半夜忽被驚醒,聽得外面響聲如雷,以為是戰鼓擂動,賊人來犯,便提了禪杖,大喝著,搶將出來。

眾僧吃了一驚,都來問道:“師父為何如此?去哪裡去?”魯智深說:“我聽得戰鼓響,待要出去廝殺。”眾僧都笑將起來道:“師父錯聽了!不是戰鼓響,是錢塘江潮信響。”

魯智深聽見,吃了一驚,問道:“什麼是潮信響?”眾僧答:“今朝是八月十五日,合當三更子時潮來。”

原來是錢塘江大潮來襲。

魯智深聽了,沉吟片刻,忽地大笑道:“俺師父智真長老,曾囑付與我四句偈言,是“逢夏而擒”,我在萬松林裡,活捉了個夏侯成;“遇臘而執”,我生擒方臘;今日正應了“聽潮而圓,見信而寂”,俺想既逢潮信,合當圓寂。”

當下,沐浴更衣,焚香打坐,並寫下一首頌子:

“平生不修善果,只愛殺人放火。忽地頓開金繩,這裡扯斷玉鎖。咦!錢塘江上潮信來,今日方知我是我。”

待宋江及一眾梁山將領趕到時,他已經坐在法堂的禪椅上,一動不動了。

就此圓寂而逝。

這幾乎是《水滸傳》中最具傳奇色彩的一段,給後人留下無數懸念和猜想。

錢塘江邊,六和塔下,探訪魯智深墓

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絡刪除

【二】

到達六和塔時,正是上午十時。

月輪山上微有薄霧,陽光卻好,照在松林間通往六和塔的石徑上,撒滿斑駁的光影。

進入景區後,由於不是週末,少有遊人。尋常沒有登塔,而是開始了探尋之旅。

尋找傳說中魯智深的圓寂之地。

六和塔座落於錢塘江邊,站在臨崖處可見浩蕩的錢塘江橫亙眼前,據說每年中秋時節,錢塘江大潮來襲時,這裡可是人山人海,一票難求。

但今天這裡卻是寂靜如斯,沒有什麼遊人。

六和塔旁邊有一座寺院,漆木嶄新,顯是新修,據說以前是開化寺的遺址。但現在已變為陳列館,裡面展示著各種資料圖片、匾額等。

而開化寺以前還有一個名字,叫做六和寺。

也就是傳說中魯智深圓寂之地……

門口有一年輕女工作人員,正坐在那裡看手機。

我在館內找了一圈都無魯智深相關的資料,便向她打聽魯智深墓,那位女工作人員聽後似笑非笑,然後認真地說:“怎麼會有他的墓呢?不過,後山倒是有他的雕像。”

我頭腦嗡了一下。

我忽然意識到自己犯了一個嚴重的錯誤。

我退出來後,迅速查了一下資料,果然。我搞混了歷史與小說的界線,所有的資料都清楚地表明,魯智深只是小說中虛構出來的人物。

暈死!

錢塘江邊,六和塔下,探訪魯智深墓

開化寺展館一角,攝影|尋常

錢塘江邊,六和塔下,探訪魯智深墓

開化寺展館一角,攝影|尋常

【三】

六和塔景區後山的一塊平壩上,立著三尊雕像。

左面是錢王射潮像,右面則是武松像,正是那位《水滸傳》中的武二郎。而中間還有一位胖大和尚,右手拿著一把禪杖,左手放在耳邊,似乎正在傾聽什麼……

不錯,他正在聽潮。

這正是我本次探訪的主角——魯智深。

錢塘江邊,六和塔下,探訪魯智深墓

魯智深雕像,攝影|尋常

錢塘江邊,六和塔下,探訪魯智深墓

魯智深雕像,攝影|尋常

他旁邊立著一塊牌子,上面寫著:魯智深圓寂。寫著魯智深在六和塔圓寂的故事,還寫明他的骨殖葬在六和寺的塔院。

錢塘江邊,六和塔下,探訪魯智深墓

魯智深圓寂牌,攝影|尋常

不過,旁邊還有幾個大字,叫“六和典故”。

嗯嗯,就是傳說了。

魯智深雕像背後是一片荒山,裡面分佈著一些佛塔,但少有人行走,荒草叢生,顯得頗為清冷。

魯智深像旁邊有武松像陪著,在小說《水滸傳》中,武松在魯智深圓寂後,也在六和寺出家,一直在替魯智深和林沖(也葬於六和寺)守墓,直到八十歲才去世,算是梁山好漢中少有幾個善終的將領。至今,在西湖西泠橋邊,還有一座武松墓,上面寫著“宋義士武松墓”。

而真實的歷史是,此武松並非彼武松。

錢塘江邊,六和塔下,探訪魯智深墓

武松像,攝影|尋常

歷史與傳說,往往相互交織,撲朔迷離。這要怪《水滸傳》這部小說寫得太活靈活現,流傳得太廣太深,以至於混淆了真實與虛構的界線,讓我們往往陷入虛構的歷史迷霧中,而不願抽身。

比如,關於魯智深神秘圓寂的爭論就從未停息過。

魯智深一生殺人如麻,何以能窺破生死劫,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呢?

這或許應了他師父智真長老對他的評價:“此人上應天星,心地剛直。雖然時下兇頑,命中駁雜,久後卻得清淨,正果非凡。汝等皆不及他。”

而他的鋼鐵粉——明朝的李贄點評魯智深時用了十五個字:

仁人,智人,勇人,聖人,神人,菩薩,羅漢,佛。

簡直令人臉紅心跳。

有人會說,魯智深就一莽夫,為什麼對他的評價這麼高?

那說明確實沒有讀懂“水滸”。

錢塘江邊,六和塔下,探訪魯智深墓

六和塔後山的佛塔,攝影|尋常

【四】

魯智深的人生軌跡大致如下:

出場是下層軍官魯提轄,喝酒吃肉,廣交朋友三拳打死鎮關西,救了金翠蓮父女踏上逃亡之路去五臺山出家兩次大鬧五臺山,轉投大相國寺戲耍周通,怒離桃花山大相國寺倒拔垂楊柳結識林沖,護送林沖丟了鐵飯碗浪跡江湖,結識楊志智取二龍山三山聚義,破青州,上梁山接受招安,南征北戰回五臺山看師父生擒方臘臨潮圓寂。

從中能讀到什麼呢?

他是一個真正行俠仗義之人。

遇見不平之事就出手相助,不計對方出身,不計報酬,甚至不計後果,搞砸了自己的鐵飯碗,落得亡命天涯的後果。在被他救助的金翠蓮父女,劉太公女兒,在野豬林的林沖眼裡,他都如從天而降的現世“佛”,唯他可救。

正像一句江湖話說的:“老子幫人,很純粹的,不要回報的。”

他還是一個了無牽掛之人。

對此,《紅樓夢》中有一段精彩的描述。有一回薛寶釵過生日點《魯智深醉鬧五臺山》的戲。其中《寄生草》曲子唱道:“漫搵英雄淚,相離處士家。謝慈悲,剃度在蓮臺下。沒緣法,轉眼分離乍。赤條條,來去無牽掛。那裡討,煙蓑雨笠卷單行?一任俺,芒鞋破缽隨緣化!”

聽得寶玉悵然不已,為他日後出家埋下了伏筆。

這一段唱曲,可說是寫盡魯智深孑然一身的人生狀態。包括他最後的圓寂,也是說走就走,絕無留戀,堪稱決絕。

他還是一個深有慧根之人。

《水滸傳》第九十九回寫到在打田虎的時候,魯智深奇異墮井,來到了一個世外仙源,草菴裡偶遇一個和尚指引他參禪,那和尚念出一段詰屈聱牙的禪語,大字不識幾個的魯智深居然一下就聽懂了,“灑家聽他這段話說得明白,望那和尚唱了個大喏。”

那和尚還對他說:“從此分手,日後再會。”

魯智深後來跟戴宗描述時說“遇見與灑家一般的一個和尚”,細品起來充滿了哲學思辨的意味。

其實,魯智深遇見的和尚就是未來的自己。

在尋常看來,“魯智深”這個名字就頗具深意,表面魯莽,實則智慧深遠。他這一生殺人放火,快意恩仇,卻又天性騰空,救苦救難,最後以一場圓寂來了結,成了不死的傳說。

《順治歸山詩》曾寫道:“未曾生我誰是我,生我之時我是誰,長大成人方是我,閤眼朦朧又是誰。”

而魯智深臨潮圓寂時,已經頓悟到了“我是我”,深具禪宗哲學意味,可謂大成。

唯其不求,卻成正果。

有人為他寫了一首詩:

禪杖開啟生死路,戒刀殺盡不平人。水泊梁山真好漢,假僧真佛魯智深。

真正大徹大悟之人!

錢塘江邊,六和塔下,探訪魯智深墓

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絡刪除

【五】

在六和塔後山,碰到一位小賣鋪的中年婦女。

我向她打聽,景區內是否還有魯智深相關的痕跡?

她若有所思地說:“我聽一些遊人說,好像在六和塔上有魯智深的牌位。”

我道謝後,便開始登塔尋蹤。

這六和塔外面看有十三層,其實內部為七層,每層之間由螺旋梯上下,中間有通道連線,旁邊有各種題字雕刻,層層疊疊,宛若迷宮。

我逐層尋覓魯智深的牌位,在走廊的光影中探索,忽明忽暗間,彷彿穿梭在歷史的間隙中,卻未能有所發現。後向保安探詢,均茫然不知。直到登上最高層,終無所得。

但此處風光極好,每扇窗戶看出去的景色均各有意象。

下面的錢塘江蜿蜒而過,平靜溫順,完全不能想像它暴虐時的滔天巨浪,潮漲潮落,像極了某些人打打殺殺,終歸寂空涅槃的奇幻人生……

錢塘江邊,六和塔下,探訪魯智深墓

六和塔內一角,攝影|尋常

錢塘江邊,六和塔下,探訪魯智深墓

六和塔內一角,攝影|尋常

錢塘江邊,六和塔下,探訪魯智深墓

六和塔內一角,攝影|尋常

錢塘江邊,六和塔下,探訪魯智深墓

六和塔內一角,攝影|尋常

錢塘江邊,六和塔下,探訪魯智深墓

六和塔內一角,攝影|尋常

錢塘江邊,六和塔下,探訪魯智深墓

【尋常探墓系列】

1。順著烏江上行,我去拜訪了長孫無忌墓

2。西陵下,風吹雨,探訪蘇小小墓!

-END-

歡迎評論、點贊、轉發。

更多精彩圖文請關注“尋常觀”。

版權宣告:

本平臺所發圖文均為原創(特別註明的除外),版權所有,未經書面許可,禁止轉載。

TAG: 魯智深六和塔尋常圓寂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