顛覆秦的既定印象,這個展覽帶你探索秦的多面性

說到秦朝,你會聯想到什麼?秦始皇、兵馬俑、大一統……作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中央集權的強大王朝,秦朝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那麼,最後為什麼是秦人統一了六國?秦人憑藉什麼力量完成了統一?為什麼布衣百姓會追隨統一戰爭?統一後如何保證帝國政令的通達?“大一統”政體的創新對中國社會發展有什麼意義?或許,這些疑問可以在“平天下——秦的統一”(以下簡稱“平天下”)展覽中一探究竟。

顛覆秦的既定印象,這個展覽帶你探索秦的多面性

展覽主題

平天下

展覽標題給我的第一印象就是簡單、直白,可以直觀地說明展覽主題。觀展之初,我認為“平”字有“平定”之意,旨在講述秦國到秦朝的發展演變,統一六國的漫長曆程。如果只是陳述史實概況,展覽會變得枯燥乏味;那麼,如何更好地兼顧學術性與趣味性是本次展覽值得關注的重點。

雲夢秦簡M4:6 木牘

“黑夫木牘”共出土兩件,有文字527個,被標記為6號和11號,是迄今為止我國發現最早的家信實物。6號木牘是從軍到淮陽一帶的秦軍士兵“驚”,寫給在秦南郡安陸(今湖北雲夢縣)的兄長“衷”的家書。

展覽首先從秦國士兵“黑夫”與“驚”寫給兄長“衷”的一封家書切入。黑夫與驚是秦平定天下的見證者,他們跟隨王翦來到淮陽,平定楚公子昌平君的反叛。所以,他們的家書從側面印證了秦楚之間國家級的激烈戰爭和當地百姓的生活百態,又在字裡行間透露出士兵征戰沙場時,對家的思念與牽掛。與此同時,他們也是展覽故事的推進者。展覽基於原有人物形象,在每個單元的開端都會設計一段日常對話,再配上emoji表情,以十分自然親近的方式帶領我進入到展覽中。

顛覆秦的既定印象,這個展覽帶你探索秦的多面性

隨著參觀的深入,我對展覽主題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尤其當看到衷懷念已戰死沙場的黑夫與驚所說的“大王最終兼併了六國,天下實現一統了”時,“平”字似乎不單單只是“平定”,還表達了“天下一統”的一種狀態,包括秦在政治、經濟、思想文化等各方面的統一。

黑夫與驚的對話設計令人眼前一亮,但或許是後期展覽主體內容沒有涉及二人的原因,就我個人參觀體驗而言,缺少在生活化的對話與學術性的展覽之間的過渡。

展覽內容

秦貫穿始終的雄心和包容性

周孝王時,秦人的祖先首領非子因善於養馬,得到周孝王的賞識,獲封秦地(今甘肅省清水縣的秦亭附近),成為秦國始封君。從此,嬴秦真正登上歷史舞臺。

顛覆秦的既定印象,這個展覽帶你探索秦的多面性

西周時期秦國疆域圖

公元前770年,秦襄公因率兵救周、護送周平王東遷有功,被封諸侯,又獲得岐(今陝西寶雞岐山)以西之地。從這地不足百里的附庸小國開始,秦襄公及之後的幾代君王為實現真正擁有“岐隴之地”的夢想,在五百餘年的戰亂時代中,不斷擴張領域、招賢納士、變法圖強。最終,嬴政在公元前221年結束了社會大動盪,其創立的中央集權制和推行的統一措施影響深遠。

顛覆秦的既定印象,這個展覽帶你探索秦的多面性

秦都邑遷徙路線圖

本次展覽集合全國33家文博單位的317件精品文物,從“大出天下”“邁向統一”和“百代秦政”三方面,展現歷代君王的勵精圖治,記述秦人最終成就的統一大業及其為中國大一統政體做出的貢獻。

大出天下

本單元介紹了在兼併、爭霸戰爭頻發的東周時期,秦國的三十五代國君奮發圖強,將弱小、被輕視的西陲小國,發展成為實力強勁的一方霸主。襄公“始國立志”,穆公稱霸西戎、對峙晉國,孝公商鞅變法、遷都咸陽,惠文王懷柔巴蜀、連橫破六國,為“大出天下”做好充足的準備。

顛覆秦的既定印象,這個展覽帶你探索秦的多面性

秦公鎛

銘文共135 字。其中記錄的“秦公”,學界一致認為是秦武公。太公廟村可能就是文獻所記載的秦憲公、秦武公所居的秦都平陽,這對尋找秦國早期都城並瞭解其遷徙有重要意義。

邁向統一

本單元描述了秦國在東征西討的過程中,博採眾長,吸納其他地域多彩的文化為己所用,使秦國在戰國七雄中脫穎而出。昭襄王的“遠交近攻”等一系列有效措施大大加快了秦統一的步伐,致使秦王嬴政利用不足十年的時間“邁向統一”。

顛覆秦的既定印象,這個展覽帶你探索秦的多面性

“成都”矛

顛覆秦的既定印象,這個展覽帶你探索秦的多面性

秦統一戰爭路線圖

百代秦政

本單元講述了秦的統一終結了春秋戰國時代五百餘年混戰不休的社會大動盪,其所開創的大一統政體為後來持續了四百餘年的大漢帝國的繁榮昌盛,奠定了雄厚的政治基礎。中央集權制的創立以及統一措施的推行,不僅建立起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權制的封建國家,甚至一直影響著我們現代的生活,有著十分深遠的意義。

顛覆秦的既定印象,這個展覽帶你探索秦的多面性

秦統一版圖

顛覆秦的既定印象,這個展覽帶你探索秦的多面性

兩詔文銅權

顛覆秦的既定印象,這個展覽帶你探索秦的多面性

半兩錢範

秦王朝建立後,在全國範圍內推行了“書同文,車同軌,行同倫”等一系列鞏固統一的政策。統一貨幣中,全國統一使用圓形方孔的秦半兩錢。

與此同時,秦人在不斷壯大的過程中,吸收、融合了不同的文化,並將之創新,以促進自身的發展,可見秦文化其實是文化融合的結果,社會制度的統一對生產發展和文化傳播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在社會生活、科學技術、思想文化方面,為後世留下了寶貴的歷史遺產。

顛覆秦的既定印象,這個展覽帶你探索秦的多面性

銅鶴等青銅水禽屬於秦始皇帝陵園中的另一類陪葬品,象徵著宮廷苑囿。

顛覆秦的既定印象,這個展覽帶你探索秦的多面性

雁足燈

秦人在數百年的發展歷程中,形成了自身獨特的物質文明,近年的考古發掘資料證明了這一點。遍佈各地的秦人墓葬埋藏,也反映了秦文化與本土文化相結合後產生的多彩文化面貌。

顛覆秦的既定印象,這個展覽帶你探索秦的多面性

九九乘法表木牘

秦帝國在強大國力的支援下,集百家之長,在多領域獲得了迅速發展,並取得了重大成就,“九九乘法表”正是其中之一。本次展出的“九九乘法表木牘”是目前世界上最早、最完整的載有乘法口訣表的實物。

然而,展覽在展品的呼應,剖析展品內涵等方面略顯不足。一方面,展覽將大部分展品的說明重心放在名稱、朝代、出土地等基本資訊上,缺少對一些展品的延伸介紹。例如,在“穆公的強國之夢”這一小節,理應展品是與秦穆公息息相關的,但由於“子車”戈是目前所知的唯一一件秦穆公時期的器物,同小節還展出出土於秦景公墓的部分文物。然而,展覽沒有解釋清楚秦景公墓與秦穆公之間的關係,以及這些展品的真正含義。尤其我對其中的“骰子”比較感興趣,可惜沒有獲得更多的資訊。

另一方面,有些展品未能很好地輔證展覽內容,造成展覽內容與展品展示之間的割裂感。例如,在“大出天下”這一單元,展覽透過崤之戰等六大戰役,敘述了“秦”與“晉”之間的愛恨情仇,但在展品上缺乏有關秦晉交戰的有力證明;在“惠文王的崛起之路”中,展覽僅展示了與六國相關的文物,但這些文物與“合縱連橫”存在的關係、對反映六國與秦國混戰發揮著哪些作用等問題,展覽沒有給出一個明確的答案。

展覽設計

極簡的形式設計

在展覽追求借助聲光電和多媒體形成絢爛奪目的展陳空間的大趨勢下,“平天下”反其道而行之,僅用文物、文字、圖片、影片充滿整個展覽空間。從展覽門口的海報到每一個展廳的展板,都只選用了與本單元內容相符的主題顏色,去除了展廳佈置方面較為複雜的其它設計內容。受如此極簡的形式設計的影響,無形中使我的注意力完全集中於文物本身;加之明亮的燈光凸顯文物細節,大大增加了文物的觀賞性和可讀性。

顛覆秦的既定印象,這個展覽帶你探索秦的多面性

展覽現場

另外,在眾多承載悠久歷史資訊的展品中,有兩件展品的風格迥然不同,它們是油畫作品《統楚之戰》和《統齊之戰》。這是我第一次在講述古代文明的展覽中欣賞油畫藝術,很有新鮮感。雖然我不清楚畫中的人物、地點、時間,但不影響我對油畫內容的理解和歷史史實的學習。

顛覆秦的既定印象,這個展覽帶你探索秦的多面性

統楚之戰

顛覆秦的既定印象,這個展覽帶你探索秦的多面性

展後思考

同一主題下,博物館展覽的不同闡釋

實際上,關於文章開篇的五問,已有很多展覽給出答案。例如,陝西曆史博物館的基本陳列“陝西古代文明”中“東方帝國”單元將“秦”分為秦國和秦朝兩部分,從建都雍城到天下一統,從雍城時期秦對經濟發展、喪葬禮儀的重視,到橫掃六合、天下一統的制度建立,整個展覽呈現出秦人強烈的開拓意識和進取精神,以及秦優越的軍事能力。

儘管以上兩個是秦成功的必備因素,但“平天下”卻給出另一個的答案:秦的包容性。或許,很多人對此產生疑問,一向給人暴政強權印象的秦怎麼會允許其他文化思想的存在,不是應該壓制與消滅嗎?但實際上,秦人在征戰過程中,逐漸形成了博採眾長、求同存異等服務於現實的務實精神。秦穆公在位期間“西取由余於戎,東得百里奚於宛,迎蹇叔於宋,來丕豹、公孫支於晉”,首開秦國客卿制度之先河,即所有客卿,只對他一人惟命是從,這大大促進了秦國的發展。商鞅吸取了李悝、吳起等法家在魏、楚等國實行變法的經驗,並結合秦國的具體情況,對法家政策做了進一步發展,變法取得了較大的成效。

顛覆秦的既定印象,這個展覽帶你探索秦的多面性

商鞅方升拓片

此方升制於秦孝公十八年(公元前344),是秦國的國家級標準量器。方升加刻了秦始皇二十六年詔書,說明其量制標準,一直沿用到秦代。秦始皇統一天下之後,統一的度量衡貫徹的是商鞅變法時既定的制度。

秦統一六國之後,除了廣為人所熟知的社會制度統一,更是在社會生活、科學技術、思想文化方面尋求多元融合,併為後世留下了寶貴的歷史遺產。

所以,該展覽顛覆了我對秦原有的印象,認識到秦的強硬形象之外,還有以包容性為代表的柔軟性特徵。同時,這也引發了我的思考,當博物館展覽面對同一主題時,還可以從哪些方面帶給觀眾新的思考與啟發呢?

博物館的真實性是觀眾進入博物館參觀學習的主要原因,但很多人把“真實性”當作了“唯一性”,將一個主題侷限於幾種闡釋方式,導致觀眾對其產生固定印象,便減弱了觀眾發掘展覽亮點的主動性。然而,實際上,展覽轉換原有的闡釋模式並不是對博物館真實性的挑戰,而是帶領觀眾更接近真相,更符合博物館所履行的教育功能的一種方式。更何況,隨著博物館社會參與度的不斷提升,社會話語權的不斷加重,博物館越來越願意並需要參與到社會話題的討論中來。這就意味著,博物館不再僅僅只是傳播知識的教育場所,而是更需要成為鼓勵觀眾思考、引導觀眾分享觀點的重要平臺。

展覽資訊

平天下——秦的統一

時間:

2019年9月25日至2020年3月31日

地點: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文物陳列樓

【觀展】

欄目介紹及徵稿啟事

走出展廳,

你是否思緒萬千?

你是否迫不及待地需要分享自己的思考?

你是否想要自己的聲音能夠被博物館聽到?

你是否期待自己的文字可以擁有改變的力量?

現在有一個機會,你是否願意拿起筆來,記錄下你的觀展體驗,分享你對博物館展覽的點滴想法?

徵稿啟事

圖片來源於秦始皇帝陵博物院

編輯:miyagi

TAG: 展覽統一秦國展品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