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松的“義氣”有選擇性,終因“小義”走上不歸路

自古以來,創造歷史要用武器槍炮,需要犧牲流血。而記錄歷史要用筆墨紙硯,需要錦繡文章。歷史的創造者可以稱為“武人”,他們需要駕馭多種力量併為他所用,強悍、鐵血和權謀……是他們必不可少的素質;歷史的記錄者可以稱為“文人”,他們負責筆錄、書寫、評判和揭露,才華、悲憫和同情是他們必不可少的素質。

《水滸傳》是一部以北宋末年農民起義為背景的虛構歷史小說,講述了宋江這個北宋十八線小縣城的小吏,一步步匯聚各路人士成為梁山頭領,接受招安後帶領108位好漢去攻伐另外的農民義軍,最終兔死狗烹葬送梁山基業。同時,該書塑造了一大批血肉豐滿的好漢形象,是古典俠義小說中最為精彩的一部,具有極高的文學藝術價值。

宋江最大的無形資產是“義”,他領導梁山靠的也是“義”。梁山能成為一個穩定的集團,“義”無疑是最強力的紐帶。梁山最初只是江湖之義,宋江後來又改弦更張為對朝廷的“忠義”。本文主要探討《水滸傳》裡著墨最多的好漢——武松的“義”。

武松的“義氣”有選擇性,終因“小義”走上不歸路

一、對“哥哥”宋江的義

宋江殺了閻婆惜後,朱仝徇私舞弊,放掉犯故意殺人罪的宋江。宋江逃到柴進莊上避難,恰逢武松得了瘧疾在莊上養病。宋江踩翻了武松烤火的火鍁,差點燙到武松,武松揪住宋江要打。恰好柴進趕到,告知這就是眾人久仰的江湖大名鼎鼎的“及時雨宋公明哥哥”,武松“納頭便拜”連聲道歉,由此認識宋江。

宋江精於做人,雖是鄆城小吏,卻遊走在黑白兩道之間,善於撒錢市恩,以“急公好義”聞名。混江湖的都講個“義”字,自然對義薄雲天的宋公明心嚮往之,武松也不例外。武松對宋江的折服,有江湖口頭傳播效應的因素。

之後在柴進莊上,宋江讓武松得到了很多實實在在的好處:出錢給武松做新衣服(當然最後是地主柴進出錢);提挈武松帶著他吃吃喝喝,瞬間提升武松在柴家門客當中的地位;武松要回家尋找哥哥,又是各種撫慰不捨,十里相送再贈金銀。

《水滸傳》裡的義氣大多跟金銀掛鉤,宋江和柴進如果捨不得撒錢投資人脈,江湖上很難有他們的名號。“仗義疏財”——只有舍掉錢財才能得到義氣,義氣又能換來更大利益,這是宋江和柴進的經營公式。從“物質激勵”層面上看,梁山好漢不如三國英傑。諸葛亮關張趙跟劉備創業時,劉備身無分文,無法給他們發工資,擰成一股繩而不散夥,憑的是忠義的氣節和恢復漢室的共同願景。

——但也並不是完全沒有實質利益。如果說宋江給他的眾兄弟都是看得見的真金白銀的“讚賞”,劉備給下屬的其實是“股權”和“期權”。從長期收益來看,劉備集團成員的獲益要遠大於梁山好漢,所以劉備集團比起梁山集團,其結構也更加穩固。

劉關張也好,梁山好漢也好,江湖人都喜歡拜把子結兄弟。結義兄弟是在充滿儀式感的狀態下,構建的一種“類血緣”關係,製造一個穩定的利益共同體。中國社會是人情社會而非法制社會,在文學作品中也常有反應。

武松跟宋江的關係,主要是結拜兄弟。梁山排座次以後,也有下屬和上司這層關係在內。108將是整個梁山集團的核心成員,各人都有分工,都有自己的嘍囉爪牙,但這108人並非每個人都是大股東。核心人員也無非是宋江吳用等人,梁山頂層權力圈裡還輪不到武松。但武松是個耿直boy和絕對直男,他對宋江的“義”,絕非李逵那種“死忠”和無條件服從。該懟時懟、該槓時槓,武松自始至終沒有失去這種本色。

武松對宋江堅持了“義”,但並未因此失去他自己。正因為武松始終保持了自身人格的獨立性,所以也是梁山好漢中少數得善終的人之一。

武松的“義氣”有選擇性,終因“小義”走上不歸路

二、對上司陽穀縣令的“義”

武松因打虎有功,被陽穀知縣任命為步兵都頭。武松為了討個生活、保護家人,充當庸吏爪牙情有可原。我們應當理解他人為了生存而選擇的庸俗和苟且——只要這種選擇不違背法律,不給他人造成傷害。

生存權乃是每個人的第一天賦權利。

陽穀縣令對武松有知遇之恩,武松也報之以“義”。武松給縣令作出的最大貢獻,是替他押送金銀禮品去京城。金銀是縣令買官用的“獻金”,黑錢哪裡來?無非還是自己搜刮,以及西門慶之類的奸商行賄。

武松這趟押運完成得很出色,也正是在這兩個月的出差期間,潘金蓮和西門慶劈腿謀害親兄武大。

武松報答了知縣的“義”,知縣又是怎麼報答他的呢?武松開始提供了證言證物,希望走正常訴訟途徑申冤昭雪,縣令拿了西門慶的“打點”,採用千古不變的“秘訣”——拖字訣,這逼迫武松採取私力復仇行動。西門慶既已被殺,縣令又“順應”民意輕判武松。小小縣令深得官場之道,正是北宋政壇黑暗面的寫照。

武松為了報答上司的“義”,間接損害了血親之義,搭進自己的大好年華,武松也是人情社會里面潛規則的受害者。

武松的“義氣”有選擇性,終因“小義”走上不歸路

三、對普通人的“義”

武松以一人之勇力打死了景陽岡上的老虎,但他將縣令懸賞的一千貫錢大方分給了眾獵戶,自己分文未取。

義,從來跟利聯絡在一起,往往只能成為單選題而極難相容。所以中國古話常說“輕財重義”、“義不掌財”。而西方《Bible》裡也說:富人進天堂,比駱駝穿過針眼還難。

武松的確是輕財好義的,在要求鄰里提供家兄武大被害的證言證物時,武松完全可以用強力脅迫,但仍然破費錢財買了酒肉招待;被押解到東平府監獄之前,武松又送十二三兩銀子給鄆哥老爹。此前鄆哥提供了武大被害的重要線索,武松已經給過鄆哥五兩銀子。

北宋時候的一兩銀子,摺合成一般等價物大米來算,取中間值大約相當於今天的1500元人民幣,一兩銀子等於一貫錢。武松打死吃人的老虎,得到的賞金約相當於今天的150萬人民幣,武松絲毫不貪這筆鉅款,何其義也;即便給鄆哥的錢,也夠他們一家吃上一大年的白米飯。對待普通人,武松的義氣是看得見的。

武松的“義氣”有選擇性,終因“小義”走上不歸路

四、對江湖兄弟的“義”

武松初到孟州監獄,施恩父子免除了武松的殺威棒,在牢房裡公然給他提供酒肉,照看他的生活,還給了他出入自由。這勉強算是“義氣”,其實更多的是交易。

第一輪情感投資完畢,施恩請求武松幫他奪回“快活林”。北宋的公務員能不能合法經商我們不清楚,但施恩的“快活林餐飲娛樂集團”生意顯然是自帶“原罪”的。張團練這個地方武裝組織頭目和蔣門神這個黑惡勢力是更狠的角色,“快活林”被張蔣團伙奪走,本是一個“黑吃黑”的劇本,但武松被施恩選中為“救場者”。

武松沒有讓施恩失望,憑鐵拳打翻蔣門神重新奪回快活林。之後張都監、張團練和蔣門神做局,武松被羅織“盜竊罪”再次入獄。施恩前後花了近200兩銀子,讓有司修改判決從輕發落。張督監團伙又得到了“快活林”,他們安排殺手在武松刺配路上行刺,最終全被武松反殺。

至此,武松已完全跌出主流社會,上二龍山落草,直到最後併入梁山。

武松的“義氣”有選擇性,終因“小義”走上不歸路

少時讀《水滸傳》,看到通篇都是“忠義”;成年讀《水滸傳》,看到的是一個徹底充滿金錢和暴力的世界。這個世界只信奉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人們或者目無法紀,或者操縱玩弄法紀,“義氣”只是人情社會里生存和發展的“標配”。包括武松在內的108人,多數只能算是有血有肉有人性閃光也有致命缺陷的“好漢”,遠遠不是真正利國利民的英雄。

作者施耐庵的主要立場是明智而客觀的,他濃墨重彩地刻畫了眾多角色形象,但只有特定的場合下才稱他們為英雄。比如“打虎英雄”武松,僅限於武松打死景陽岡上吃人無數的老虎時,才給予他這一名副其實的讚譽。

好漢靠血性和武力以暴制暴,以不法對抗另一種不法,一定程度上讓正義得到伸張,讓公義得以呈現,讓弱者受到保護。好漢們講人情、拼拳頭,自身也得到公眾讚譽和生存便利,但其實他們大多數也是法制崩潰社會里的受害者。

武松們的江湖已經遠去,在今天社會,民間的樸素情義仍然值得珍貴。但讓每個公民明大義、講法律,逐漸將傳統的人情社會改造成完善的法治社會,更是未來的修遠之路。

武松的“義氣”有選擇性,終因“小義”走上不歸路

參考:《水滸傳》施耐庵 長春出版社 2006年1月第1版《注評本水滸傳》施耐庵注 金聖嘆評 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年1月第1版

TAG: 武松宋江梁山好漢水滸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