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絕躺平,是這個時代最平凡的英雄主義

1480年,不到二十歲的王陽明還是個中二青年。

每天無所事事,對科舉不上心、對軍事不在意,唯一的愛好就是對著家族所承包的魚塘發呆。

但他不是想當海王或霸道總裁。

他的父親,作為堂堂的大明朝狀元,也忍不住雞娃,成天在他的耳邊絮絮叨叨:你這碌碌無為的樣子想幹啥?難道想躺平?

不為所動的王陽明只徐徐吐出幾個字:我想當聖人。

拒絕躺平,是這個時代最平凡的英雄主義

如果那個年代有彈幕,可以想象各種密密麻麻的反冷嘲熱諷,王陽明勢必也會成為熱搜上最大的笑話。

後來的故事我們都知道,待到焦慮的人生中年,這位曾經的中二青年實現了年少無知時吹過的所有牛逼。

每當社會各界爭議“年輕人究竟該不該躺平”,我都會不由自主的想起王陽明那風犬少年的天空。

因為在我們的世俗標準裡,王陽明是最有能力和條件去躺平的,家族顯赫、資產雄厚、家學淵博……然而他最後卻主動選擇了一條極其潦倒又驚天動地的人生。

有人說這是基於王陽明的“天才”。

或者說,“天才”成為我們思維定式中歸納一切非凡成就的起因。事實上,佛羅里達州立大學心理學教授安德斯·艾利克森研究發現,一切天才都是刻意訓練的結果,無論是傑出如莫扎特,還是聰慧如愛因斯坦。

所謂的刻意訓練,就是反覆專注和死磕一件事。貫穿王陽明醫生的事,也不過“心學”二字。

什麼叫心學?往通俗了講,就是:別躺著,起來燥,求外不如求己!

任正非就曾說,年輕人需要持續不懈地努力,不要覺得自己很聰明,今天搞搞這、明明搞搞那,這樣不容易取得真正的突破。

所以,所謂的“躺平”,在很大程度上都是無法堅持長期主義的結果。

01

一個人的“躺平”不會給人生帶來寧靜

曾經有一則聚焦日本汽車工匠精神的影片,整個鏡頭只對這一件瑣事,那就是設計師不厭其煩的重複採集和對比上千人的手摸,從而來打造一個任何習慣的人,在任何角度都體驗最佳的門把手。

最近,光明網聯合騰訊新聞出品的一部超燃短片,再一次詮釋了“重複”的價值與意義。

不可否認,這是一個崇拜成功的時代。但更準確的來說,很多人所崇拜的成功,無非是藉由理想主義所包裝的急功近利,因此他們口中的成功,實質指的是一種省時省力、一本萬利的人生捷徑。

而事實上,就像《碌碌有為》中所講述的平均每天467下鑿石頭的“開山書記”、騎壞5、6輛摩托車,行程40多萬公里,出診17萬餘次的鄉村醫生、平均每天清運公廁160個的環衛女工李萌、貸款搭建花卉大棚628棟的“優秀大學生村官”等等這些基層黨員一樣,那些被現代社會奉為成功樣板的“偶像”,也恰恰是“重複”的產物。

拒絕躺平,是這個時代最平凡的英雄主義

或者換個例子:Facebook是第十個社交平臺,谷歌是第十二個搜尋引擎,iPad是第二十個平板電腦,YouTube更數不清是第多少個影片網站了……它們都不是最早進入賽道的那批玩家,但為什麼卻成了跑得最快最好的那個?

就是將別人沒做好的事,靜下心來再重做一遍。

道理其實我們都明白,為什麼很多人依然難以思行合一呢?

重複的事情是無聊的,這就是為何很少有人能掌握任何東西。但要知道,你每天讀一本書,都有成千上萬的人沒有讀過;每個你創造和生產的早晨,成千上萬的人還睡著;你堅持下去的每一天,都有成千上萬的人選擇放棄;諷刺的是,最激烈的競爭,往往存在於“平凡”的人群中;一旦你把“重複”訓練和學習放在首位,你會意識到那1%的機會才是真正改變生活的。

曾經有世界500強的人力資源分享,往往走上企業高管的並不是學歷最高、能力最強、腦子最聰明的那個,而是在日復一日的堅持中厚積薄發的普通人。

在投資界也有類似的邏輯。

一個新興賽道,最終比拼的不是履歷,而是耐力,因為時間會先淘汰那80%沉不住氣中途退場的參與者。正所謂流水不爭先,爭的是滔滔不絕。

就算是在最殘酷的戰爭領域,也有同樣的道理:戰爭是更慘烈的競爭,最後勝出的人,一定也是意志堅強、目光長遠、敢於掌握自己命運的人,你沒這種素質,在和平時代是失敗者,在戰爭中也是失敗者。

因此,我們反對“躺平”並不是反對躺平本身,而是反對對躺平的美化與合理化。

躺平看上去一點都不美。

因為浪費時間和浪費金錢一樣,人人都會,沒有什麼了不起,但要有效的利用和使用時間,卻需要才華與奮鬥。任何你在訓練、學習、思考等事情上看似白白消耗的時間,都會以另一種形式給自己帶來回報。

同時,躺平從任意角度看都不合理。因為任何形式對自己時間的浪擲,都無異於慢性自殺。文明社會的最起碼的公序良俗,都不會支援我們去認同每一個生命的自殺。

此外,躺平被包裝的過於出世和浪漫主義,實際上就是一種變相的退卻和示弱,正如小說家米蘭昆德拉所說:人一旦沉醉於自身的軟弱,就會一味地軟弱下去。會在眾目睽睽中倒下,倒在街頭,倒在比地面更低的地方。

所以,個人看似重複無聊的“碌碌”,依然能有所作為。不順從於躺平,才能收到來自命運天平的回饋。

02

一群人的躺平不會給時代帶來複興

從“碌碌無為”到“碌碌有為”,其實也折射出那些個體在“枯燥無聊”的重複中,真正的心之所繫。

曾經有一個紀錄片,講述在南海某個還沒一個鎮大的小島上,屈指可數的幾位中國人如何做到寸步不離。他們的生活才叫真正的枯燥無聊,甚至連島上的狗都得了抑鬱症,而人們的娛樂方式是做俯臥撐、背誦圓周率、倒背唐詩宋詞……

而促使他們堅持下去的,便是對這枯燥重複生活的更深理解——身為中國人對國土使命的擔當。

同樣,在《碌碌有為》的影片裡,那些一個個極其普通、忙忙碌碌的人們,他們的源動力,並不來自任何可預期的利益回報,而是基於自身價值的“被需要”,即自己的“日復一日”,卻是他人的不可或缺。

所以宏觀的看,很多人輕而易舉的躺平,都來自他人的負重前行。

而也正是這些人的負重前行,最終推動了歷史前行。

當個人的“重複”與時代的光復捆綁在一起,任何一種個人的渺小行為,就具有了浩大的時代作用。因為他的出發點不再是自身,而是與歷史節點同步,所以我們才不斷的聽到“歷史由無數的普通人所鑄就”。

在更大的格局視野上,如果開啟上帝視角,我們能看到歷史其實給了很多人、很多民族、很多國家“躺平”的機會。但命運之逆轉,乃至國運之逆勢,恰恰就在於在原本能選擇躺平的時候,偏偏選擇了迎風逆行。

我們崇敬歷史上的種種偉大奇蹟,卻忽略了自己也能創造自身領域的小奇蹟。要知道,這個世界所有的奇蹟,除了個別的運氣,基本都來自背後孜孜不倦的專業積累和重複練習。

不要總是怪沒有支援你的環境。什麼事都得到支援,一點成本不用付出,那你永遠都無法行動,而且責任在自己。行動就是要克服阻力。

躺平的理由之一便是“順其自然”,而世界歷史學家德魯伊告訴我們,順其自然是最大的藉口,你是自然的一部分,你不選擇、你不行動,何談自然。

也就是說,你儘管“重複”,時代自有答覆。

拒絕躺平,是這個時代最平凡的英雄主義

拒絕躺平,是這個時代最平凡的英雄主義

拒絕躺平,是這個時代最平凡的英雄主義

當深刻的理解了這一點,我們也就明晰了騰訊新聞《碌碌有為》背後的思考起點。這不是一個當代的人物群像,也不是某個時代片段的人物寫照,而是整個歷史自帶的屬性——可以說,騰訊新聞真的太懂這個時代的年輕人了。

去吧,去擁抱碌碌有為的人生。

一個沒有實現的願望所帶來的痛苦,遠遠小於因後悔遺憾而帶來的痛苦,因為前者面對的是無限廣闊的開放未來。

而後者,卻是無法挽回的過去。

TAG: 躺平王陽明重複碌碌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