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印:石濤“我何濟之有”,醜印不醜,精雄老醜貴傳神

我們為什麼學習篆刻,研究篆刻?篆刻藝術的作用又是什麼?難道僅僅是為了給書法、繪畫作品署名和點綴?顯然不是。

篆刻既然是藝術,那麼,它需要帶給人美的感受,打動人的情感,愉悅人的精神,淨化和陶冶人的心靈,使人從中獲得特殊的審美享受,同時,它還需要反映現實生活,表達藝術家的思想感情,也就是說:作品是作者人生的反應,拿文學來作比喻,魯迅的文風必然是投槍與匕首,徐志摩的文風必然是風花雪月,因為兩個人的人生經歷與思想是不同的。

這一篇讀印文章,我們來說說石濤的篆刻,說說他“精雄老醜”篆刻風格,討論的核心是這一方“我何濟之有”:

讀印:石濤“我何濟之有”,醜印不醜,精雄老醜貴傳神

(石濤與他的“我何濟之有”)

石濤(1642-1708),原姓朱,名若極,廣西桂林人,小字阿長,僧名元濟,一作原濟,別號很多,比如:大滌子、鈍根、石道人、苦瓜和尚、瞎尊者、零丁老人等等,他與弘仁、髡殘、朱耷(八大山人)合稱“明末四僧”。

說他是“明末四僧”之一,其實並不準確,因為1644年清軍入關時,石濤只有兩歲,他完全可以算一個清代人。

但他是明靖江王朱亨嘉之子,實際上是純正的王族,或者更進一步說,他是皇族,所以,清軍入關之後,他是真正的亡國者。我們看他的那些稱號,就足以體會他念念不忘、時刻縈繞於心頭的痛苦,比如:“大滌子”,實際上是“洗清”者,就是消滅“清”者;而“苦瓜和尚”者,是取苦瓜這種果蔬的“青皮紅心”,即“‘清’皮‘朱(明之國姓,也是他的姓氏)’心”之意;而“瞎尊者”,正是“不清”之尊者……

讀印:石濤“我何濟之有”,醜印不醜,精雄老醜貴傳神

(石濤的畫)

石濤以畫名世,他是畫史有名的大畫家,但實際上他還是一位印風鮮明的大篆刻家,他與程邃是好友,與“四鳳派”代表印人高鳳岡是知交,實際上,“四鳳派”印風的形成,與石濤有很大關係,石濤的印學觀點主要體現在他寫給高鳳岡的一首詩中:

書畫圖章本一體,精雄老醜貴傳神。秦漢相形新出古,今人作意古從新。靈幻只教逼造化,急就草創留天真。非雲事蹟代不精,收藏鑑賞誰其人。只有黃金不變色,磊盤珠玉生埃塵。鳳岡、鳳岡,向來鐵筆許何、程,安得閩石千百換與君,鑿開混沌仍人嗔。

鳳岡高世兄以印章見贈,書謝博笑,清湘遺人大滌子草。

他說:書法繪畫是一回事兒,無論哪種藝術形式,它們的風格都可以劃分為精、雄、老、醜四種風格,但不論是哪種風格,其最高準則,是表達人的主體精神(這裡所謂的“精”,指精工、秀麗的風格;“雄”,指雄健、豪放的風格;“老”,指老辣、樸質的風格,而“醜”,則指古拙、殘缺的風格)。無論是追蹤秦漢,還是形式上的創新,都必須有本有源,出自古代的傳統(新出古)。而一代人的創作又必須具有一代人的新氣息,新風采。

他認為形式出新必須造化自然,取法自然,並舉漢“急就章”為例,認為它最可貴的東西,就是自然天真。他勸高鳳岡不要被何震、程邃所侷限,要他加倍努力,創出屬於自己的新風格,開闢出一片嶄新的天地。

實質上,這方印,就是後來所謂“四鳳派”所謂的“醜”印,即古拙殘缺的風格。

1、先說殘破。

讀印:石濤“我何濟之有”,醜印不醜,精雄老醜貴傳神

(印四周極致的殘缺)

這方印的四周,全部是因筆畫破邊或故意的刀法殘破形成滿目的蒼涼(“之”字的左部一筆,直接因為殘破的原因,成了“借邊”的白文筆畫),這些殘破,如老人滿臉的皺紋,如風乾的岩石和老樹,一片縱橫老辣,處處荒寒莽蒼,我們甚至可以在印面中體味出刻印者滿臉的風霜,一片大殘、大破、大缺之中,滿滿都是一個亡國者的生命吶喊!那些故意在留紅中新增的“芝麻點”白,是歲月剝蝕的痕跡,那些看似無意實則有意形成的處處殘破,是歲月積累下來的皴裂。

2、再說古拙。

不論形式如何創新,它的骨子裡一定有“古”的東西,篆刻的文字素材是“篆書”,這本身就很“古”,同時,這方印在章法上用的也是等分、對稱的章法,這也是“古”的東西,同時,也是“拙”的東西,當然,也是“自然”的東西。如圖:

讀印:石濤“我何濟之有”,醜印不醜,精雄老醜貴傳神

(章法對稱等分)

這方印,以“濟”字為對稱軸,左右兩部互相對稱,這是最原始的審美樣式,也是基於秦漢的印章樣式,它自然、古樸,簡單,但卻大方、雄渾!

3、再說“出新”。

這方印的對稱章法雖然來源於秦漢,但有一點卻完全屬於創新,就是中間的“濟”字被石濤極力地放大了。它不是秦漢一字相當兩字的佔地大小,而是加寬放大了。這當然是強調,強調這個“濟”字,他在訴說:我法名“元濟”、“原濟”,但我這樣一個和尚,能有什麼“濟”呢,因為面對滿目山河,他深感無力,無論如何掙扎,都是無“濟”於事的。

為此,他做了意象化處理:“濟”字不但被放大,而且“水”部改變篆法,用縱向三點削弱了“水”部對印面中部意象的影響,“濟”字中心一點被用力放大,如人臉上的鼻子,而左右配以流淚的雙眼,如圖:

讀印:石濤“我何濟之有”,醜印不醜,精雄老醜貴傳神

(“濟”字的意象)

實際上,這也是這方印的精神核心,是石濤想要表達的最重要的東西——他想“濟”世,但卻無從“濟”起,因此,他老淚縱橫!

4、最後說說“古從新”。

趙之謙說篆刻章法無外乎“疏密”二字,其實,這是真正的不刊之論。疏密原則是自古至今通用的印章審美章法原理,石濤當然也深諳此道,所以,這方印裡的疏密對比也非常明顯,如圖:

讀印:石濤“我何濟之有”,醜印不醜,精雄老醜貴傳神

(疏密)

這方印也是“大疏大密”的代表作品,“濟”字下部的留紅面積,足可以與其他字一字的大小相當,形成與其他密處的對比。而且,這個“疏”,不單調,在印的左右兩側,都有相應的“疏”與之呼應,由此再形成章法上的“團聚”。疏密與虛實,是白文寫意印頂頂重要的審美元素,要好好領會。

(【布丁讀印】之93,部分圖片源自網路)

TAG: 石濤這方篆刻鳳岡章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