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器造假,花樣翻新!如何辨偽和防範瓷器造假

藝術品造假在古今中外都是行業痼疾,也是業內習以為常的“潛規則”。近些年的藝術品造假氾濫成災之嚴重遠勝以往,瓷玉、書畫、青銅、木器等門類贗品層出,且技術升級、產業運作、集團經營、規模製造成為藝術品造假新的特徵。若長此以往,中國藝術品市場受其困擾,還將付出慘痛代價。

瓷器造假是中國藝術收藏界一個歷史悠久,普遍存在但又公認無法徹底杜絕的現象。明代仿古瓷的生產初步形成規模,清代康雍乾時期、光緒年間和後來的民國時期以及20世紀80年代至今是仿古瓷生產的三個高潮。而瓷器造假髮展至今,更是花樣繁多,開始藉助高科技進行造假,迷惑投資收藏者,常常令藏家打眼。

那麼如何辨偽和防範瓷器造假呢?

歷朝歷代所制瓷器產品在胎、釉、造型、紋飾等方面都有其獨特特點,從傳世品看,仿品也是有規律可尋。陶瓷辨偽的主要內容是判窯口、斷時代、辨真偽、評優劣;其中,辨真偽是最重要的一項,也是進行古陶瓷研究的前提。而對於仿品,人們最希望瞭解的是為什麼說它是仿品,或者說從哪些方面能看出它是一件仿品。

要回答這個問題,最好的辦法是找到所仿的母器,即真品。事實上,將真品和仿品放在一起對比觀察,二者的區別即可一目瞭然。因受工藝條件及文化習俗的限制,各個時期的仿古瓷都有其共性,如果每一時期仿古瓷中的典型製品都能找到其所仿藍本。經過對比分析,找出其規律,在鑑定古瓷的實際工作中就可以觸類旁通。要想準確掌握古瓷器釉光就需要我們在日常學習中多看、多比較。

一、透過釉面的判斷來區別新老瓷器

透過對釉面光亮程度的判斷是目測鑑定的重要方法之一。一件新出窯的瓷器、整器各方面都表現出一種全新的狀態,釉面淨明新亮,受光線折射後,釉層內的礦物質顆粒年輕活躍,透過釉面反射出來的光波強烈耀眼、漂浮游離,其活力能量強度都處在最高狀態。隨著年代的延長,釉中的各種礦物質接受自然界中的物理、化學作用後,逐年地氧化、老化,其活力能量強度也逐年減弱,釉層開始老化、變舊,釉面開始逐漸地熟舊溫潤,呈現出一種玉質感。這種現象,年代越久遠,變化越明顯。這種規律的光感變化為鑑定提供了可靠的理論和實踐依據。

此外,瓷器在燒製過程中,由於受到窯溫變化以及胎、釉原料等方面的影響,釉面通常會出現一些小的瑕疵,如氣泡、棕眼、縮釉、炸紋等。瓷器出窯後,在長期的使用和把玩過程中,釉面又極易產生一些人為損傷,如劃傷、磕傷等。這些小瑕疵在不同時代、不同器物的表面出現,形成了一些器物獨有的時代特徵。造假者為了仿製得更加逼真,連一些常見的瑕疵痕跡也一併研究模仿。因此,釉面的各種瑕疵痕跡在鑑定中是非常值得注意的依據。

二、掌握歷代瓷器的獨特釉面

釉下氣泡是胎和釉中的水分子帶來的,胎和釉的含水量多少,胎土糅合及瓷胎晾乾的時間長短,都可能影響到釉下氣泡的形態。但在現代制瓷工藝下,胎、釉的水分配比一般都比較固定,胎土糅合及瓷胎晾乾時間也比較一致,故釉下氣泡形態基本上是比較穩定的,這就為探求現代仿品瓷器的影象規律奠定了基礎。

現代仿品的釉下氣泡影象與古典瓷器的釉下氣泡影象有本質區別,這是由不同時代的不同胎釉材質和不同的生產工藝所造成的。因此,鑑別現代仿古瓷器的要領,主要看是否有排列緊密、形狀扁平、色澤暗啞的小型氣泡這個特徵,有此種氣泡影象的瓷器一定是現代仿品。需要特別指出的是,這種具有鮮明特徵的小型氣泡,一般只在白色釉面下出現,故對鑑別青花、粉彩等各類彩瓷特別有效。其他仿古瓷器如果底足平面有白色釉面也可適用,沒有白色釉面也可以透過觀察死亡氣泡的痕跡予以區別。

瓷器造假,花樣翻新!如何辨偽和防範瓷器造假

清康熙 黃釉暗刻團花紋小碗

TAG: 釉面瓷器仿品氣泡造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