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一位無名乞丐凍死路旁,留下一首《絕命詩》,催人淚下,流傳至今!

清朝嘉慶年間,正值寒冬,一位衣衫襤褸的乞丐斷氣慘死於街頭,食不果腹,衣不蔽體,顯然是死於飢寒交迫。當太陽昇高,街上的人來來往往,目光全都聚焦在這位乞丐的身上。

遂而,人們發現其懷中揣著一張紙,上面寫著一首詩,名為《絕命詩》。其詩應該是乞丐臨死之前寫下的。

在場有文化的人讀罷為之震驚、欲罷不能,將其抄寫流傳於眾,直到今日還廣為傳頌,想到其詩人的身世,無不震撼。

清朝一位無名乞丐凍死路旁,留下一首《絕命詩》,催人淚下,流傳至今!

《絕命詩》

清·永嘉詩丐

身世渾如水上鷗,又攜竹杖過南州。

飯囊傍晚盛殘月,歌板臨風唱曉秋。

兩腳踢翻塵世界,一肩挑盡古今愁。

而今不食嗟來食,黃犬何須吠不休。

這是一首水平極高的七律作品,對仗工整,語言清幽,格調高雅。詩的前四句頗有柳永婉約的不羈之風,後四句卻筆鋒陡轉,風格突變,似乎詩仙李白附體,浪漫輕狂,意境豁達,起大開大合之勢。

正是因為這首詩具有如此之高的水平,其官員也是十分佩服,於是為其設墓立碑,碑文即為“永嘉詩丐之墓”。

官員為個無名慘死的乞丐立碑,碑文還叫“永嘉詩丐”,可見這首詩在當時的水平和影響。

清朝一位無名乞丐凍死路旁,留下一首《絕命詩》,催人淚下,流傳至今!

首聯

“身世渾如水上鷗,又攜竹杖過南州。”

我的身世如孤苦無所依靠的水上的鷗鳥一樣,但無論如何我都要扶著柺杖經過南州。

“水上鷗”化用了杜甫《旅夜書懷》中的“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一句。而“竹杖”源自於蘇軾《定風波》裡的“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表達了就算自己的身世再悽苦,再多麼的無依無靠,也不懼怕困苦,要從容地過完自己的這一生,到達屬於自己的目的地,堅定且毫不動搖。

頷聯

“飯囊傍晚盛殘月,歌板臨風唱曉秋。”

自己的飯囊中什麼也沒有,只能裝下那空虛的天空中的月亮的倒影。表明了自己的飢餓,已經很久沒吃飯了,將碗和月亮聯絡起來,畫面唯美,表達得非常詩情畫意。

自己很是飢餓,可怎麼辦呢?只能苦中作樂,迎著風,拿起板子,唱著天微微亮的秋天的歌謠。

自己的生活已經山窮水盡了,可還能唱歌,苦中作樂表明了詩人的樂觀精神。唱的歌卻是關於秋的,表明詩人知道自己的生命將要走向盡頭,很是發愁這自己的一生,但還是要樂觀面對。

清朝一位無名乞丐凍死路旁,留下一首《絕命詩》,催人淚下,流傳至今!

頸聯

“兩腳踢翻塵世界,一肩挑盡古今愁。”

我要用我的雙腳打破這個舊的在塵世裡的世界,建立一個新的世界,我要用我的肩膀將古往今來所有的愁都挑起來。

由此看出,這位乞丐的胸懷非同小可,有種濟世情懷,如杜甫的“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亦如范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尾聯“而今不食嗟來食,黃犬何須吠不休。”

我如今不再吃他人施捨的食物,即使餓死,也不與“某些人”同流合汙。黃狗啊,你沒有必要為我的死而狂叫不停。

此處的“黃狗”暗指當時的權貴,你們讓我和你們戰隊,那簡直是做夢,我即便餓死,也不會去,屈原的“眾人皆醉我獨醒,舉世皆濁我獨清。”的深深意味流露其中。

清朝一位無名乞丐凍死路旁,留下一首《絕命詩》,催人淚下,流傳至今!

這個世界上,不管是什麼時候,總有那麼一些人“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始終堅守著自己的初心,不被外界環境影響,堅定地相信方得始終。

現實的種種病態和對現實的許多不滿,我們沒有力量且不能去改變他們,但可以堅守自己的本心初心,不被他們所影響打擾。

永嘉詩丐用自己的行動為我們樹立了榜樣,我們如今的生活這樣美好,他的行為我們可以不學,但他那獨善其身的精神我們一定要勞記於心中。

雖然這首詩只不過數百年,但我認為它一定可以流傳下去,直至千古以後,依然有人將它奉為精神至寶。

【版權宣告】圖文來源於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侵權必刪。

TAG: 身世乞丐自己永嘉詩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