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大事的人,為什麼都離不開這個品質?

誠以養德,信以立身。

誠信是人立身處世的基本規範,是社會存續發展的重要基石,更是我們做人的基本原則。

成大事的人,為什麼都離不開這個品質?

孔子曾說過:“

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

”一個人沒有了誠信,就好比車子沒有了輪子,根本無法前進,在人生的道路上也就寸步難行。唯有誠實守信,方可越走越遠,人生的道路才會越走越寬。

言必行,行必果

馮玉祥先生說過:“

對人以誠信,人不欺我;對事以誠信,事無不成。

”由此可見,誠信是做人之根本,立業之根基。

成大事的人,為什麼都離不開這個品質?

又如孔子所言:“

信近於義,言可復也,恭近於禮,遠恥辱也,因不失其親,亦可宗也。

”一個人在社會上生存,說話算話方可贏得人心,做起事情來才會有人信,倘若失信於人,無人信賴,那麼做起事情來只會處處受阻,寸步難行。言而有信之人,必定是將“

言必行,行必果

”作為為人處世的原則,這樣的人往往會贏得別人的尊重和信賴,做起事情來左右逢源,事半功倍。

成大事的人,為什麼都離不開這個品質?

宋濂小時侯喜歡讀書,但是家裡很窮。也沒錢買書,只好向別人借,每次借書,他都講好期限,按時還書,從不違約,人們都樂意把書借給他。一次,他借到一本書,越讀越愛不釋手,便決定把它抄下來。可是還書的期限快到了。他只好連夜抄書。時值隆冬臘月,滴水成冰。他母親說:“孩子,都半夜了,這麼寒冷,天亮再朝抄吧。人家又不是等這書看。”宋濂說:“不管人家等不等這本看,到期限就要還,這是個信用問題,也是尊重別人的表現。

如果說話做事不講信用,失信於人,怎麼可能得到別人的尊重。

誠以待人,以誠為報

李嘉誠所言:“

你必須以誠待人,別人才會以誠相報。

”誠信是衡量一個人道德品質的核心,同時也是與人交往的良好準則,一個處處講誠信的人,才會贏得別人的信任與重視,朋友才會越來越多,落魄之時才會有人幫助你。裴多菲說過:“

我寧願以誠摯獲得一百名敵人的攻擊,也不願以偽善獲得十個朋友的讚揚。

成大事的人,為什麼都離不開這個品質?

秦末有個叫季布的人,一向說話算數,信譽非常高,許多人都同他建立起了濃厚的友情。當時甚至流傳著這樣的諺語:

“得黃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諾。”(這就是成語“一諾千斤”的由來)後來。

他得罪了漢高祖劉邦,被懸賞捉拿。結果他的舊日的朋友不僅不被重金所惑,而且冒著滅九族的危險來保護他,使他免遭禍殃。

成大事的人,為什麼都離不開這個品質?

一個人誠實有信,自然得道多助,能獲得大家的尊重和友誼。

反過來,如果貪圖一時的安逸或小便宜,而失信於朋友,表面上是得到了“實惠”。但為了這點實惠他毀了自己的聲譽而聲譽相比於物質是重要得多的。所以,失信於朋友,無異於失去了西瓜撿芝麻,得不償失的。

誠信乃立人之本

信用是難得易失的,費十年功夫積累的信用,往往由於一時的言行而失掉。就像富蘭克林先生說的:“

失足,你可以馬上恢復站立;失信,你也許永難挽回。

”由此可見誠信的重要性。

成大事的人,為什麼都離不開這個品質?

正所謂:誠以修身,信以立業,做人要務實,講話要真實,做事要誠信。

不管我們處於何種境地,都要做一位言而有信之人,將誠信作為為人處世的根本,不騙人,不欺人。信用既是無形的力量,也是無形的財富,無論再困難也不要去動用信任這筆財富,因為失去誠信,你就真的一無所有了。

做一個講誠信的人,誠實是人生永遠最美好的品格。

TAG: 誠信別人失信朋友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