麟之趾,麟之定,麟之角

麟之趾,麟之定,麟之角

《國風·

周南·麟之趾

先秦:佚名

麟之趾,

振振公子,于嗟麟兮。

麟之定,

振振公姓,于嗟麟兮。

麟之角,

振振公族,于嗟麟兮。

【註釋】

1、麟:

麒麟,傳說動物。它有蹄不踏,有額不抵,有角不觸,被古人看作至高至美的野獸,因而把它比作公子、公姓、公族的所謂仁厚、誠實。

趾:

足,指麒麟的蹄。

2、振振(zhēn真):

誠實仁厚的樣子。

公子:

與公姓、公族皆指貴族子孫。

3、於(xū虛):

通籲,嘆詞。

于嗟:

嘆美聲。

4、定:

通“顁”,額。

5、公姓:

諸侯之子為公子,公子之孫為公姓。或曰公姓猶言公子,變文以協韻。

6、公族:

與公姓義同。

麟之趾,麟之定,麟之角

【譯文】

麟的腳趾呵,仁厚的公子呵。哎喲麟呵!

麟的額頭呵,仁厚的公姓呵。哎喲麟呵!

麟的尖角呵,仁厚的公族呵。哎喲麟呵!

【淺賞】

魯哀公十四年,魯人去西郊打獵,獵獲一隻麒麟,而不識為何物。孔子見了,說道:“這是麒麟呀!”獲麟一事對於孔子刺激很大,他記在他所作的《春秋》上,而且停筆不再往下寫了。並又作了一首《獲麟歌》。這首詩很像是孔子的《獲麟歌》。

這是一首讚美諸侯公子的詩。讚美貴族公子,而以“麟”起興,這在今天的讀者,或許會感到奇怪,但在古代卻是一樁異常莊重和動情的事。

所謂“麟”,其實就是糜,鹿之一種而已。不過古代傳說中的“麟”,卻非同尋常:據《說苑》《荀子》等多處記載:“麟”大抵是一種兆示“天下太平”的仁義之獸。所以後儒贊先王之聖明,則眉飛色舞於“麒麟在圃,鸞鳳來儀”。孔子生春秋亂世,則為魯哀公之“獲麟”而泣,以為麟出非時也。

明白了“麟”在古人心目中的尊崇地位,即可把握此詩所傳達的熱烈讚美之情了。

首章以“麟之趾”引出“振振公子”,正如兩幅美好畫面的化出和疊印:眼間剛出現那“不踐生草、不履生蟲”的仁獸麒麟,悠閒地行走在綠野翠林,卻又恍然流動,化作了一位仁厚(“振振”)公子,在麒麟的幻影中微笑走來。仁獸麒麟與仁厚公子,由此交相輝映,令人油然升起一股不可按抑的讚歎之情。

於是“于嗟麟兮”的讚語,便帶著全部熱情衝口而出,剎那間振響了短短的詩行。

二、三兩章各改動二字,其含義並沒有多大變化:

如此三章回旋往復,眼前是麒麟、公子形象的不斷交替閃現,耳際是“于嗟麟兮”讚美之聲的不斷激揚迴盪。視覺意象和聽覺效果的交匯,經了疊章的反覆唱嘆,所造出的正是這樣一種興奮、熱烈的畫意和詩情。

如果文章中有錯誤歡迎留言指正,謝謝。

每一節課程都是精心挑選

每一天的努力都是

想讓你過得更好

溫馨提示:《每日解讀詩詞》推廣的內容如有侵權請您告知我們會在第一時間處理或撤銷;網際網路是一個資源共享的生態圈,我們崇尚分享。

你若喜歡,請點個

在看

哦!

TAG: 公子公姓麒麟振振仁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