庖丁解牛帶給我們的處世智慧

庖丁解牛帶給我們的處世智慧

莊子有個庖丁解牛的故事,說的是有個叫庖丁的人,他十九年來解牛數千,竟然沒有換過一把刀!

解牛可是技術活,因為牛是複雜的,庖丁能夠刀刀到位,難道他有什麼武功秘籍麼?當然不是的,因為他掌握了牛的內部構造,知道我這一刀下去就能很好的避開骨頭。我們的生活何嘗不是,你只要領悟透徹了人生真諦,也可以像庖丁一樣,遊刃有餘!

“臣之所好,道也,近乎於技”這是庖丁對梁慧王的回答,庖丁說,我追求的,是道,已經超過了一般技術了。這就是庖丁個和一般的廚工不同的地方,一般的廚工追求的是技術,而庖丁追求的是道。

莊子認為,技術是與道相通的。道與技的關係,是道高於技,技從屬於道,道與技合,技術才能純熟。道的本質就是大道自然,技術的提升也是貼近自然本能,所以只有人與自然的內外合一,才能達到技的最高成就。由此看來,技中可以觀道,莊子在天地裡說:“技兼於事,事兼於義,義兼於德,德兼於道,道兼於天”

庖丁解牛帶給我們的處世智慧

“依乎天理”“因其固然”,在客觀上講,在實踐中,如何達於自然。天理,固然,就是說人在面臨外界事物的時候,要符合客觀規律,只有順應客觀發展的規律,才能像庖丁解牛那樣,自由灑脫,不會被外界事物所束縛。

“彼節者有間,而刀刃者無厚,以無厚入有間,恢恢乎其於遊刃必有餘地”,因節間有縫隙,才為遊刃有餘,提供了施展的天地,只有善於發現其中的規律,才能依乎天理。我們不但要有遊刃有餘的技藝,還有要發現,“彼節者有間”的本領。每每在關節縱橫處,謹慎從事,來不得半點麻痺大意。

在為人處事中,不但要善於觀察,還要有化簡為繁本領。不但做事處處小心謹慎,還要善於收斂鋒芒,在摸清規律的同時,還要去反覆實踐,只有這樣才能像庖丁一樣,超過一般的技術,並且達到合於道的境界。

在這個錯綜複雜的社會,只有像庖丁那樣,避開矛盾順應自然,只有這樣,才能夠保身,灑脫自然。

而且庖丁解牛不但對為人處事有啟發,他同樣適合於養生。對於養生來說,只有順應自然,掌握四時規律,才能做到灑脫自然。正如《黃帝內經·素問·上古天真論》中那樣,皇帝問歧伯說:“餘聞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歲,而動作不衰,而今時人,年半百而動作皆衰者。時世異耶?人將失之耶?”歧伯說:“上古之人,法於陰陽,知於數術,飲食有節,起居有常,不妄勞作,故能形與神俱”。就是說古人知道自然規律知四時,順應自然,起居有常,才能達到養生的目的。

正如庖丁說:“彼節者有間,而刀刃者無厚,以無厚入有間,恢恢乎其於遊刃必有餘地”,只有知道如何下手,知道節的間隙在那裡,才能入“有間”,知道四季的天時,才能法於陰陽,和於術數,才能達到一個健康精神和心理狀態。

TAG: 庖丁有間才能自然庖丁解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