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奉行“So what”精神的芬蘭小鎮

一個奉行“So what”精神的芬蘭小鎮

你忘了看見的那些可能

039

一個奉行“So what”精神的芬蘭小鎮

看理想,看見另一種可能,是我們一直想做和在做的事,但同時,我們也清楚地知道,誰都有忙碌的時候,誰都有忙起來忘記看另一種可能的時候,所以我們決定,每週摘出最近七天的精彩,方便各位查漏補缺、溫故知新。

I.

一個奉行“So what”精神的芬蘭小鎮

一個以悲傷著稱的芬蘭小鎮

Puolanka是芬蘭中部的一個小鎮,“悲觀主義”正在成為這個小鎮的文化標識,小鎮也正因此而變得越來越出名。據當地一位“長期悲觀者”介紹——事情始於我們對其他地方的妒忌,因為它們都有自己的大事、活動,而我們,住在Puolanka的人,什麼都沒有。當時有一位居民說:“在Puolanka,什麼事都做不起來,連悲傷都悲傷不起來,有什麼用呢?”於是我們就說,行,那就搞個“悲傷活動 ”。

就這樣,小鎮有了一個悲傷協會,到今天已經成立十多年了。小鎮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悲傷節”,活動時間從每年的1月1日持續到12月31日。

一個奉行“So what”精神的芬蘭小鎮

在外人眼裡,如今的Puolanka就代表著“最消極的一群人”,在芬蘭所有的自治區裡不是排倒數第二就是倒數第三,但是當地居民對這種消極的描述相當厭煩,因為這並不是他們實際的生活感受。另一位“悲觀者”說,我們也許是最差的,但我們是最差的當中做得最好的,我們的悲觀是一種抵抗反應,好比“SO WHAT”。

在Puolanka居民拍攝的、已經積攢了一批粉絲的Puolangan Pessimismipaivat宣傳影片中,瀰漫著一股靜靜的、淡淡的悲傷(和喜感)。其他的一系列影片,居民們也一直在自嘲,比如一支原創歌裡唱道:“買我們的市政廳,它沒有發黴……”

一個奉行“So what”精神的芬蘭小鎮

悲觀就像是成了這裡的一種生活方式、一個品牌,Puolanka和“悲觀主義”這兩個詞已經彼此聯絡。另外一個Puolanka能以悲觀出名的原因是,許多芬蘭人都能感同身受,因為他們也都住在正面臨消亡的小地方上,而那些已經消亡的小地方,沒人再記得它們了。所以反過來,Puolanka的一些悲觀居民就認為——如果說世界上最可怕的事情是連死亡都沒人注意,那麼我們就應該鬧出點動靜,雖然終將逝去,但我們會讓這個世界注意到。

一個奉行“So what”精神的芬蘭小鎮

圖 | BBC, Video by Saila Huusko

II.

一個奉行“So what”精神的芬蘭小鎮

自嘲俄羅斯人日常的俄羅斯藝術家

“每一幅插畫展示的都是我所見過的情景,我試著帶一點反語、諷刺來做視覺表達,但同時也避免任何的道德譴責。我不認為它們是荒唐的,因為本質上,我是在儘可能地還原我在現實生活中所見到的場景。”

這段話出自31歲的俄羅斯藝術家Vachayev,他想要在每幅畫上做的事情是,展出我們的日常生活,並傳遞這樣一種想法,那就是透過自我嘲諷,透過從外部回看自己,一個人也許會因此而改變一些事情。

下面是他的一些作品——

一個奉行“So what”精神的芬蘭小鎮

一個奉行“So what”精神的芬蘭小鎮

一個奉行“So what”精神的芬蘭小鎮

一個奉行“So what”精神的芬蘭小鎮

圖insvachaevhimail

III.

一個奉行“So what”精神的芬蘭小鎮

即使是家政工,她也可以成為任何人

南非藝術家Mary Sibande,在她就讀約翰內斯堡大學美術系的最後一年,她以自己為原型,創作了一個同等比例的雕塑“蘇菲”(Sophie)。當時Sibande的教授要求她透過自己的作品講述一個故事,她說,我想扮演偵探,調查為什麼我家裡的這些女人都是家政工,“我想向她們致敬。”

自2007年畢業以來,這位現年37歲的藝術家,已經陸續創作了許多蘇菲的雕塑作品,被華盛頓的Smithsonian和開普敦的Zeitz MOCAA等機構收藏。然而Sibande本人,這位來自南非東部一個郊區小地方的藝術家,最初的夢想是成為一名時裝設計師,其實她當初的願望,在她如今的作品中也多少可以看到一點跡象,比如蘇菲身著的各式華服。

蘇菲總是閉著雙眼在做夢,在幻想——她可以成為任何人,從舉著陽傘的女士(“I‘ma Lady” 2009),到非洲女王(“Her Majesty Queen Sophie” 2010),從揮舞著假想的指揮棒的指揮家(“Silent Symphony” 2010),到一名疲憊計程車兵(“Living Memory” 2011)。蘇菲的各種意象表達,在Sibande的多年創作中變得越來越成熟,開始指向種族、政治以及當今的南非問題等等。

一個奉行“So what”精神的芬蘭小鎮

I’m a Lady, 2009

2009年,她在約翰內斯堡的MOMO畫廊舉辦了自己的第一次個展“死者女王萬歲”(Long Live the Dead Queen),當時她把蘇菲介紹成——她的祖母穿上了一件啟發自維多利亞女王1838年加冕禮服的藍色大服裝,“我喜歡‘皇家藍’這個詞,把這些家庭工變成了皇室人員。”

首次個展四年之後,蘇菲的著裝從藍色變成了紫色,紫色象徵著高貴、奢華、權力,紫色也是1989年開普敦“紫色雨”反種族隔離抗議活動的顏色,當時警察在示威者身上噴灑紫色染料作為標記。“在當時,我想訴說的是自己,我想看見我在這些女性中的位置,我又是站在什麼位置看待自己。”Sibande說,“這些女性,她們那麼努力地工作,為了能夠讓我走到前面,讓我到達這個她們想要到達的位置,但是她們不能,而我正活在她們的夢裡。”

一個奉行“So what”精神的芬蘭小鎮

一個奉行“So what”精神的芬蘭小鎮

死者女王萬歲系列之“一個糟糕的美人誕生了”

圖Mary Sibande

IV.

一個奉行“So what”精神的芬蘭小鎮

再給垃圾一次機會

自學成才的80後雕塑藝術家Cyrus Kabirus,大部分藝術品都是用街上收集來的東西創作的,塑膠、電線、金屬、汽車零件。利用這些垃圾和廢棄物,他製作了一些未來指向的、蒸汽朋克美學的藝術作品。廢物再造藝術的源頭,就在Cyrus家附近——“肯亞最大的垃圾場就在我家附近,我以前對此感到很不舒服,我說過,總有一天我會給這些垃圾第二次機會。”

他以廢物為材料的創作,也是他對人與環境之聯絡的表達。尤其是在肯亞,氣候變化嚴重影響了肯亞的社會文化與生活,比如那裡曾有過雕刻藝術,但現在再也見不到這類藝術家了,因為樹木被砍掉,植物被毀壞,他們已經找不到原材料了。幾年前,Cyrus曾參與一個專案,致力於以不破壞環境的方式創作藝術,但後來不得不停止,因為沒有足夠的資金。如今Cyrus說,“我自己,試著盡我最大的可能,透過我自己的藝術和自己的生活,去保護環境。”

一個奉行“So what”精神的芬蘭小鎮

梵蒂岡士兵, 2017, 瓦塔姆面具, 2018

一個奉行“So what”精神的芬蘭小鎮

Njia Ya Maisha Macho Nne, 返祖, 2015

一個奉行“So what”精神的芬蘭小鎮

Kwa Kubadilishana Utamaduni, Macho Nne, 加泰羅尼亞太陽, 2017

V.

一個奉行“So what”精神的芬蘭小鎮

他拍出了人類與動物之間的複雜關係

憑藉他的紀實攝影,史蒂文·麥柯里(Steve McCurry)在攝影圈內已經享有可謂傳奇的地位,他最出名的肖像作品,大概就是1985年的《阿富汗女孩》。

一個奉行“So what”精神的芬蘭小鎮

然而這位極具影響力、敢於對武裝衝突大膽報道的美國攝影師,還有一個不太為人所知的愛好:動物。在他最近出版的新書Steve McCurry。 Animal裡,就整理了攝影師本人最愛的照片。

在麥柯里剛開始攝影事業的時候,他就有了拍攝動物和人的想法,他的姐姐送給他的第一本攝影書籍,就是另一位美國著名攝影師艾略特·厄偉特(Elliott Erwitt)和他的狗,那本書名叫Son of Bitch。“那是第一次,我看見一本幽默、有感染力、很會講故事的,有關動物的書。”麥柯里說。

而在麥柯里自己的新書裡,讀者將會被帶入一場視覺之旅,從亞洲到南美,再從北美到歐洲,從緬甸的貓,直到約旦的駱駝;一部分動物和人類一起登場,一部分只有動物,而人類在看不見的照片背後。比如其中最驚豔的一張,是獲得了1992年世界新聞攝影獎,於第一次海灣戰爭結束時拍攝於科威特的照片——遠處硝煙瀰漫,三隻駱駝正在一片焦土上尋找水和食物。這一瞬的背景是,伊拉克前總統薩達姆命令其士兵點燃油田,於是造成了一場巨大的生態災難。麥柯里說:“看到這些動物是令人心碎的,我們本應該是他們的守護者。”

一個奉行“So what”精神的芬蘭小鎮

不過麥柯里的動物攝影並不侷限於戰場,他的題材範圍極廣,他自己特別喜歡的一張,是傍晚時分在泰國一座修道院裡拍到的一位初學和尚。“當僧侶們做著他們的日常事務時,我看著光線不斷變化……那個氛圍是寧靜的,而那隻耐心的貓,則讓這個沉思與和平的場景最後變得完整了。”

一個奉行“So what”精神的芬蘭小鎮

以下是書中的另外幾幅作品——

一個奉行“So what”精神的芬蘭小鎮

一男子正與他的羊群一起走著

攝於前德意志民主共和國,1989

一個奉行“So what”精神的芬蘭小鎮

一個男孩正靠著他的牛休息

攝於尼泊爾首都加德滿都,2013

牛是尼泊爾的國獸,它們可以在街上自由漫步,因為這個國家80%的人相信牛是神聖的

一個奉行“So what”精神的芬蘭小鎮

羅馬一家飯館外,一男子正與他的狗一起讀報紙

攝於義大利,1994

圖2019 Steve McCurry, Long Island City, NY

「本週精選推文」

一個奉行“So what”精神的芬蘭小鎮

那些舊世界的文明遺蹟,是資訊核爆中被摧毀的事物

點選下列標題即可閱讀

一個奉行“So what”精神的芬蘭小鎮

TAG: Puolanka蘇菲麥柯里Sibande悲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