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紅樓夢》中釵黛粉至今有爭,彷彿不共戴天?

為什麼《紅樓夢》中釵黛粉至今有爭,彷彿不共戴天?

關於《紅樓夢》中女主黛玉和寶釵孰優孰劣的這個問題,放在之前,我可能會以“一千個讀者心中有哈姆雷特”來回答。可是最近現在看了歐麗娟老師的《大觀紅樓》,大以為然,決定用理論昇華一下我們的日常看法。

這是因為做一個合格的讀者本身就很難。難在哪裡?

一、閱讀心理:現實的補償

福斯特認為,人們閱讀小說除了可以獲得閱讀的一般樂趣外,也可以“在小說裡為人生中相互瞭解的矇昧不明找到補償”。

什麼意思呢?

就是說讀者傾向於不斷在書中尋找心理認同,補償自己現實中無法相互瞭解、無法對別人徹底放下心防的遺憾,從而與書中的主角合二為一,從而產生較大的心理認同度。

為什麼《紅樓夢》中釵黛粉至今有爭,彷彿不共戴天?

釵黛

比如看《紅樓夢》,因為作者對黛玉的人物塑造是“探照解剖式”的,著力於層層挖掘,使人物一覽無餘;而對寶釵的人物塑造則是“投影掃描式”的,故而大家能夠了解的只是對寶釵的大概印象。

因而,讀者較容易站在黛玉的立場,認為黛玉做了自己想做而無法做的事情,卻無法與寶釵得到共情,因為寶釵這樣的人是隨處可見的,是對逼仄的現實妥協了的人,喜歡黛玉而討厭寶釵自然也在情理之中。

但歐麗娟老師說了A面,卻也忽視了B面。

因為對於那些對《紅樓夢》不太瞭解或者粗知梗概的人來說,這種情況恐怕要反過來,因為他們對於黛玉和寶釵的印象都是“投影掃描式”的,所以也就無所謂細緻分別,喜歡寶釵的可能性自然要大於黛玉。

畢竟,“知人知面不知心”,太多人用眼睛而不是心靈去認識一個人,看到的容易是表面。

二、人性弱點:同情弱者亦或崇拜強者

歐麗娟老師將“同情弱者”認為是人性的弱點,我倒覺得未必,正如孟子所說,“惻隱之心”人皆有之,此乃人性也,抑且為人性本善之證明也,何以竟然被視為人性的弱點呢?難道同情弱者不是我們人性的最最光輝之處嗎?

雖然如此,但是“同情弱者”這個特點也讓人們在評價一些人的時候會陷入泥淖。

比如,《文心雕龍·才略》中就說道:“俗情抑揚,雷同一響,遂令文帝以位尊減才,思王以勢窘益價,未為篤論也。”沒錯,人性確實容易如此,就曹丕和曹植來說,筆者並未覺得曹丕的《燕歌行》就不如曹植的《白馬篇》。

米蘭·昆德拉說:“每個人看事情的傾向都是在強大之中看到有罪的人,而在弱小之中看到無辜的受害者。”

相信大部分人是這樣。

因此人們可能陷入一種誤區:認為黛玉是弱者,因為她身體很弱,如“弱柳扶風”,並且父母早亡,寄人籬下,比不得寶釵母兄俱在,可以為她各種籌劃,這也是黛玉羨慕寶釵之處。自不必說。

而且寶黛自幼青梅竹馬,突然來了個寶釵,在兩人之間橫插了一槓子,能不惹人厭惡嗎?

為什麼《紅樓夢》中釵黛粉至今有爭,彷彿不共戴天?

寶黛釵

但是,這種理論也不能代表所有人。

歐老師所說“同情弱者”固然是人性之特點,難道“崇拜強者”不也是人性之特點嗎?

就此而言,可能恰恰就是因為有人認為黛玉確實是弱者,但並不因為她是弱者而對她寬容,反倒認為黛玉處處刻薄,身體也不好,不如寶釵寬厚,找媳婦就得找薛寶釵這樣完美的。“強強聯合”才是一個大家族式婚姻的完美結合方式。

試想,如果忽略寶黛的感情基礎,支援寶黛在一起的還會有幾人?

何況,寶黛的感情基礎乃是出於小孩子間的親密,倘若認為“感情是可以培養的”(事實上確實如此),你還會將寶黛看得不可分拆嗎?

王夫人等人,不也如是作想嗎?可憐天下父母心。

是以,寶釵(拆)之出現,乃是必然。即使沒有寶釵,也未必不會出現玉拆。

因為利益面前、現實面前,很多事情都是殘酷的。

寶玉之所以沒有因為寶釵的出現而“移情別戀”,不也正好證明了真愛的偉大嗎?

三、閱讀心理:投射與認同

與“現實的補償”這個閱讀心理有些關聯的,是讀者很容易會對小說中的主角產生心理投射與認同作用,藉由主角所發生的人生遭遇,一方面可以滿足當主角的渴望,一方面則可以擴充生命經驗。

歐老師說的這點是有的,畢竟我們看過這樣的人,而且也確實容易對好的小說感同身受。有看《牡丹亭》痴迷的,有看《封神演義》痴迷的,自然也有看《紅樓夢》痴迷的。

歐老師舉了《三借廬筆談》的例子,說是乾隆時有賈人女,因為看《紅樓夢》成癮,父母燒了她的書,她竟然“氣噎而死”。

總之,這種心理投射與認同,不能不說確實存在,甚至因此成疾的也大有人在。

為什麼《紅樓夢》中釵黛粉至今有爭,彷彿不共戴天?

黛玉之死

除了認同主角之外,讀者也往往傾向於認為主角就是作者的代言人,並進一步在主角視角的引導下,去進行人事的判斷。

“人人皆賈寶玉,故人人愛林黛玉。”故而,但凡與主角為敵的人,都恨不能生啖其肉,很多人對薛寶釵的厭惡即是如此。

其實,作者不等同於主角,主角也未必事事都做得好。身為讀者,倒應該多站在不同人的身份立場上想一想問題,這樣,恐怕更有利於我們對《紅樓夢》進行全面的理解。

TAG: 寶釵主角黛玉弱者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