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多年前中國就有了可調明暗的燈】海昏侯墓出土的青銅雁魚燈

鴻雁,“鴻”的本義是大雁,古人相傳,鴻雁可以替人傳遞書信,“雁信”“雁書”,往往代指書信。因其每年秋季南遷,常常引起遊子思鄉懷親之情和羈旅傷感。因此被古人視作傳遞思念和祝福的吉祥鳥。魚是“餘”的諧音,寓意生活富足有餘。鴻雁銜魚的造型體現了漢代人們對生活的美好願望。

【#2000多年前中國就有了可調明暗的燈】海昏侯墓出土的青銅雁魚燈

中國古代青銅文化在技術和藝術上的特色和統一性,證明青銅冶鑄技術在中國具有獨立的起源,它的卓越成就在世界物質文明史上據有重要的歷史地位 。到了秦漢時期,隨著青銅冶鑄技術不斷髮展,銅器鑄造工藝主要表現不僅僅用於宗法禮儀制度的方面,也慢慢的走入普通百姓生活中;例如疊鑄法的技術成熟以及錢幣、銅鏡、銅鼓、鎏金器物的鑄造和製作。而在設計靈感方面,也大多數來源之於生活中的靈感。(古人將雁與魚兩者形象、裝飾與實用的功能結合得便設計出這類產品,彩繪雁魚銅燈就是其中最傑出的代表之一。)

【#2000多年前中國就有了可調明暗的燈】海昏侯墓出土的青銅雁魚燈

雁魚燈,國家一級文物,是一種古代高階燈具,只有高階貴族和官吏才能用得起。同時在山西省及江西省南昌市海昏侯墓中也有出土。至今為止只有2件,現收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和西安歷史博物館。燈全身系銅鑄,整體作鴻雁回首銜魚佇立狀。燈高53釐米,長34。5釐米 ,造型生動,工藝考究。

【#2000多年前中國就有了可調明暗的燈】海昏侯墓出土的青銅雁魚燈

雁魚燈全系銅鑄,整體作鴻雁回首銜魚佇立狀。雁額頂有冠,眼圓睜,頸修長,體寬肥,身兩側鑄出羽翼,短尾上翹,雙足並立,掌有蹼。雁喙張開銜一魚,魚身短肥,下接燈罩蓋。雁冠繪紅彩,雁、魚通身施翠綠彩。並在雁、魚及燈罩屏板上,用墨線勾出翎羽、鱗片和夔龍紋。

雁魚燈的造型十分別致,整個燈為一隻鴻雁回首銜魚的形狀。燈由雁頭、雁體、燈盤和燈罩四部分組成,燈盤和燈罩能夠轉動開合,不僅可以擋風,還可以調節光線的明暗度和照射角度。最令人驚歎的是,燈油點亮後產生的油煙會順著大雁頸部匯入大雁的腹內,雁腹盛有清水,煙會溶於水中,從而起到了淨化空氣的作用,避免了對環境的汙染。這種科學巧妙的設計體現出漢人的聰明才智和環保意識。

【#2000多年前中國就有了可調明暗的燈】海昏侯墓出土的青銅雁魚燈

雁魚燈的四個部分又可自由拆裝,便於擦洗。雁首處魚身下接有燈罩和燈盤,雁身為兩範合鑄,兩腿分鑄後焊接。從雁冠和雁體上殘留的紅綠彩點可以判斷,該銅燈最初是披有彩繪“外衣”的;該燈構思設計精巧合理,達到了實用功能和形式的完美結合,使其成為一件公認的藝術珍品。

TAG: 鴻雁雁魚燈罩銜魚燈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