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月留香:老家建房史

老家建房史

文/天行健

歲月留香:老家建房史

近日拜讀南充籍何源勝先生的《中國工匠》一文,泥瓦匠、石匠、木匠……一幅幅生動鮮活的畫面躍然紙上。掩卷沉思,小時候我家蓋房置屋的一幕幕場景又鮮活在眼前。

耕者有其田,居者有其屋。這是中國老百姓千百年來最純樸的嚮往與憧憬。上世紀80年代初,村裡土地分到戶,激發了廣大村民的幹勁與熱情,很多人的溫飽問題解決了,就開始修新房。我們家是村裡最早修新房的三戶人家之一。

1980年,我們一家人就開始籌劃建新房。整個大家庭有兩間清朝末年的老房子和一間上世紀70年代修的石柱頭房子。當時農村結婚也開始有講究,男方要準備兩間房子。么么快到結婚的年齡,與爺爺奶奶同住。我和弟弟雖然才幾歲,考慮我們長大後,在農村結新客(當地方言:娶新娘)也需要房子。於是爺爺奶奶和我父母商量蓋新房。然而,自家修房,談何容易?

首先要解決砌牆蓋房的磚瓦問題。我們三戶人家硬是靠手挖鎬刨、肩挑背扛、風餐露宿,歷時月餘挖好本村第一口燒磚窯。

歲月留香:老家建房史

接下來是備坯。大人們到地裡取粘性好的黃泥巴,然後站在泥巴上用腳邊踩邊加水,把泥巴踩柔踩粘做成制磚制瓦的坯料。我們小孩子圍在泥堆下看大人踩泥,覺得好玩,順便挖塊泥,做個帶小輪子的小車子一玩一整天。

緊接著是打磚坯。在一塊平石板上,撒好草木灰,打磚人把一塊重約二十斤的泥坯高高舉過頭頂,使勁砸進木製的磚盒子裡,發出啪的一聲悶響。打磚人熟練地用繃著鋼絲的弓刀在磚盒子的中間和上下切割後,墊上小木板,脫坯,晾曬。熟練的打磚工做起來快速敏捷,如行雲流水,一氣喝成,絕不拖泥帶水。如果一天打六百塊磚,需要把二十斤重的泥坯舉過頭頂三百次,還要使勁砸下。我家當年的磚大部分是大姨和大舅家的孩子幫打的。他們如今已五十多歲了。我每念及此,心存感激。

做瓦坯得請瓦匠,記得當年請的是永清鄉的郭姓瓦匠。瓦匠師傅在踩好的泥堆上用弓刀取下約一公分厚的長方形泥坯,圍在圓桶形瓦車上旋轉。用圓弧形的瓦刀蘸水刮平表面,好似今天的製陶工藝。做好瓦桶坯子,瓦坯比磚坯嬌氣,要放在平地上陰乾,不能曝曬,曝曬坯薄易裂。瓦坯乾透後,掌握好力度用雙掌拍擊,一個瓦桶坯變為四塊瓦片。備好磚瓦坯,就可以燒窯了。

燒窯是一項非常神聖和有風險的活動,最忌諱下雨,結果好壞得開窯後才知道。所以小時候過年三天,長輩會告誡我們洗臉水不要亂灑亂倒,要倒在桶裡。否則打穀子,燒窯要下雨。燒窯匠要請名聲口碑好,手藝有保障的師傅。首先是裝窯,他們把生的磚坯,瓦坯按一定規則砌在窯內,主要原則是坯與坯之間要有縫隙,利於煙氣通透。待全部磚瓦坯裝滿窯,就可以點火燒窯了。記得當時燒一窯六千塊磚約需三噸煤,連續不斷燒兩天兩夜。兩個燒窯師傅是輪班作業,他們需要持繼將煤拋入磚窯的爐膛。熊熊的炭火在窯中升騰,像太上老君八卦爐煉仙丹似的,直到全窯燒透,整窯通紅。當窯頂冒出的煤氣一點就著,發出藍色的火苗,說明已爐火純青,火候已到,可以封窯門。窯頂生坯此時已通紅燒透,鋪上厚厚的炭渣和細土,圍成一個圓圓的小水池,往裡挑水倒入,讓水慢慢浸入窯內冷卻。窯頂的水池霧氣蒸騰,像冒著熱氣的溫泉。據老輩人講,這水洗澡洗腳非常好。七天以後開窯,淺黃色的泥坯磚瓦已變成淺灰色的青磚青瓦。

歲月留香:老家建房史

俗話說:基礎不牢,地動山搖。修房蓋屋必須打牢基礎。當時我家請了石匠上山採石,石窠裡叮噹的鏨錘聲,高舉大錘砸鐵楔的吆喝聲交織一片。石匠師傅們齊心協力,將一塊塊石頭從整塊岩石上取下。爺爺,父親,么么和親戚及村裡的青壯年抬石頭下山,沉重的木槓將他們的肩膀磨得紅腫皮破。但他們喊著號子,幹勁十足。備足石料,挑好宅基地,請石匠掌墨師用羅盤照好方位,看看風水,找好向山,背山。然後,灑上白灰線,開挖地基。夯實石底,鋪上條石,安好每根柱子的石礅和砌牆的基礎。然後用水平儀測量,保證基礎水平。至此,石匠活基本結束。此時磚匠和木匠陸續進場,磚匠砌柱頭和牆面,木匠上樑,鋪檁子,釘格子,安門窗。上樑那天是非常隆重的日子,又叫“扯樿”,請村裡教書的杜文彬老先生在大紅紙上揮毫潑墨,上書“紫陽高照”四個大字掛於剛架上的房梁之上。木匠掌墨師站在房頂,端著盛有水果糖和鎳幣錢的篩子,此時房下已聚集了看熱鬧的全村男女老少。掌墨師口中唸唸有詞,鞭炮一響,掌墨師就開始向下拋灑分幣和水果糖,大夥在地上搶的不亦樂乎,把建新房的喜慶氣氛推向高潮。中午辦一頓豐盛午餐招待匠人師傅和前來道賀的親朋好友。上完中梁,鋪檁子,再釘格子,就可以鋪瓦片了。不到一個月時間,四間嶄新的寬敞明亮的瓦房蓋好了。

歲月留香:老家建房史

小時候,我特別喜歡家裡蓋房子請匠人幹活,因為這些手藝人走南闖北,見多識廣。吃晚飯時,在昏黃的煤油燈下,匠人師傅邊吃菜邊喝酒,邊講故事,跳躍閃爍的油燈照得他們微醺的臉黑裡透紅。他們講行俠仗義,講因果報應,講不義之財不可取……我就在一旁聚精會神地聽,有他們道聽途說的,以及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奇聞異事,還有讓人恐怖的鬼怪故事……

1981年冬天建的新房,曾祖母爺爺奶奶么么住了兩間,我家住兩間。由於我們家是兄弟兩個,一個兒子要準備兩間房結婚。1987年,剛好小夥伴青娃全家遷到重慶,父母便借款買了他家兩間平房。第二年,又在上面修了一層。接下來幾年,全家節衣縮食,把養豬,種棉花、海椒賣的錢全部用來還賬。後來弟弟和我考上大學,父母含辛茹苦為我們兄弟倆在農村建的四間婚房子沒有用上。

1998年,國道212線擴建,新公路正好從我家1981年修的房子穿過。經歷千辛萬苦,一磚一瓦都是自家親自做的房子需要拆掉。父母搬到後買的房裡居住。2010年,老家建設新農村,把我家僅存的兩間房又拆了。經過統一規劃的新房於2012年交付使用。全村環境面貌煥然一新,村民們住上了乾淨整潔、寬敞明亮、水電氣網全通的新樓,大家安居樂業,和諧幸福地生活。

一晃,幾十年過去了。每每回想起我家修房子的往事,就覺得是一部追求幸福的奮鬥簡史。它記載了祖輩,父輩的血汗與榮光,值得我永遠銘記在心,激勵我不忘初心,埋頭苦幹,自力更生。(文章作者自薦,刊發時有改動,配圖來源網路。)

【作者簡介】天行健,原名杜禮文。四川西充人,高階經濟師,文學愛好者,有多篇作品發表。

歡迎留言點評

TAG: 燒窯泥坯石匠新房兩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