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奇妙遊》裡的洛陽故事,您瞭解多少?

“果然是視覺盛宴”“這審美絕了”“創意滿分“……昨晚,你的朋友圈是不是也被《中秋奇妙遊》刷屏了?不少網友發現,節目中有非常多的洛陽元素。跟這些元素有關的洛陽曆史故事,你知道哪些?一起來看看吧!

《中秋奇妙遊》裡的洛陽故事,您瞭解多少?

唐代胡人牽駝

在創意舞蹈《東都行者》中,出現了一幅《胡人牽駝圖》。圖中的那位胡人,頭戴卷沿式氈帽,身穿翻領窄袖袍服,腳蹬黑色高靿靴,是典型的胡人裝扮。

再看這位胡人的長相,濃眉深目高鼻闊嘴,還有連鬢捲曲的絡腮鬍子,讓人不禁想到唐代詩人陸巖夢的詩句:“眼睛深似湘江水,鼻孔高於華嶽山。”他身後的那頭駱駝高大雄健,駝背上載著的似乎是成卷的絲綢。

這幅駝馬出行圖出自唐代安國相王儒人唐氏墓,現藏於洛陽古代藝術博物館壁畫館內。由墓中出土的墓誌得知,墓葬的年代是唐中宗神龍二年(公元706年)。安國相王就是後來的唐睿宗李旦,孺人,在唐代是對皇室宗王之妾的稱謂,官職相當於三品。

該墓有兩幅駝馬出行壁畫,左右對稱繪於墓道的東西兩壁上。《東都行者》中出現的是西壁駝馬出行圖,東壁上的駝馬出行圖中,有一名胡人的穿著則是漢人裝束,頭戴幞頭,身穿圓領袍服,牽著一匹五花馬。

其實這並不奇怪。唐代的洛陽是國際大都市,與西域有著廣泛的聯絡。據史書記載,唐高宗和武則天時期,社會上一度流行漢人穿胡服的風尚,不僅男人穿,連女子也穿。

《中秋奇妙遊》裡的洛陽故事,您瞭解多少?

絲綢之路上的“洛陽印記”

在節目《東都行者》中,茫茫大漠上,一行駱駝和商人的足跡,遠處是落日餘暉,蒼茫的沙丘,在天際延續……

眾所周知,唐代綜合國力強盛,洛陽作為都城之一,吸引著眾多域外人士不遠萬里,紛至沓來。作為絲綢之路東方起點之一的洛陽,曾經出土了大量的胡俑、古代羅馬金幣、波斯銀幣和各種異國風格的文物。

2014年,定鼎門遺址作為“絲綢之路”的一處遺址點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到定鼎門遺址參觀的朋友,都會發現城門外廣場上,有一段圈起來的坑窪不平的路面,這正是文物部門透過特殊的技術模擬出來的車轍印、腳印和駱駝蹄印。這些模擬印跡下面2米多的地方,正是古絲綢之路留下的真實印跡。

這些印跡是在2007年被發現的。當時,考古人員在對定鼎門遺址外側一條道路進行發掘時,在晚唐地層上意外地發現了一個壯觀的場景:在150平方米的地面上,200多個人與動物的腳印、蹄印以及數十條車轍痕跡清晰可見。

考古人員當時就驚呼:在古代道路上發現如此密集的人、動物和車的痕跡,在國內尚屬首次,尤其是駱駝蹄印,為當時洛陽與西域文化、商貿交流提供了新的鮮活的證據。

《中秋奇妙遊》裡的洛陽故事,您瞭解多少?

玄奘在洛陽累計生活近20年

在節目中,出現了兩句玄奘法師寫的詩句“不因行苦過人表”“不惜丹軀舍此山”。同時,用國風舞蹈來詮釋《大唐行者》玄奘的心路,用肢體演繹“不困行苦過人表”的取經精神。

玄奘,俗姓陳,名禕(yī),洛陽偃師緱氏人。1300多年前,玄奘踏上西行之路,歷經艱難險阻求取真經,是具有世界影響力的歷史文化名人。隋文帝開皇二十年(公元600年),玄奘大師誕生於洛州緱氏縣(今偃師),直到隋煬帝大業十四年(公元618年),玄奘大師一直生活在洛陽。唐太宗貞觀十九年(公元645年)二月,玄奘大師謁唐太宗於洛陽宮,在洛陽停留約一個月。

我市著名文史學者徐金星介紹,唐高宗顯慶二年(公元657年)春二月,玄奘大師隨駕至洛陽,在洛陽生活一年左右。唐高宗麟德元年(公元664年)二月五日夜半,玄奘大師圓寂。玄奘大師世壽65歲,先後共計在洛陽生活了近20年。

玄奘大師生於洛陽,長於洛陽,出家於洛陽,修學起步於洛陽,是洛陽這方沃土,撫養了玄奘,培育了玄奘。玄奘大師是終其一生不忘初心的高僧大德,而他的“初心”,就是在洛陽淨土寺出家時所講的“遠紹如來,近光遺法”!

《中秋奇妙遊》裡的洛陽故事,您瞭解多少?

客家文化,根在河洛

“豫州夜漸遠,人在丹霞山南,響起那時方言,在北邊只等一隻客家船,龍門山聽到雁歸南,故樓圓北望有炊煙……”《中秋奇妙遊》為歌手周深打造的新歌《若思念便思念》歌詞,表達了“客從河洛來”的主題。

“豫州,北邊,龍門山,方言”代表客家人的故鄉。西晉末年爆發“永嘉之亂”,晉元帝率漢族臣民從大谷關出京師洛陽,就意味著離開了故鄉。這是中原漢人第一次大規模南遷,史稱“衣冠南渡”,後來一批批客家先民離開中原故土,踏上漫漫遷徙之路。

“丹霞山,客家船,圓樓”代表衣冠南渡的客家人繁衍生息的地方。如今分散在我國閩南、臺灣地區乃至世界各地的客家人,仍自稱“河洛郎”,這是為了記住自己從哪裡來,也是對河洛地區的眷戀。對家鄉的甜美記憶似昨日重現,牽動海內外遠離家鄉的客家人的思鄉情。

“撥雲見曉月,千里心相連,中原歸忘何處是,東南明月幾回圓……”(洛報融媒記者 仝景菁)

TAG: 洛陽玄奘大師玄奘胡人駝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