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國立博物館特展“正倉院的世界”

為慶祝與紀念別具意義的令和元年,東京國立博物館舉辦以正倉院寶物為主,聚焦于飛鳥、奈良時代,具有國際色彩且富有造型文化的特展。這個展覽將同時公開由皇室所守護並傳承的正倉院寶物與法隆寺獻納的寶物。此兩項寶物傳遞出古代東西交流的樣貌,也是全世界貴重的文化遺產。

正倉院(圖1)的寶物是光明皇后將聖武天皇之遺物,以及各式各樣物品奉獻給東大寺大佛而來,經歷約1260年的時間,持續地保護流傳下來,是世界上難以模擬之文化財。除了日本本土製作的美術工藝品或文書之外,還儲存著遙遠的大陸所帶來的富有國際色彩的各類物品,映照出“正倉院是絲路的終點站”的說法。因此,正倉院不但展示出奈良時代(8世紀)的日本文化與技術的精華,同時也確實地展現出文化與人們的東西交流的證據。

東京國立博物館特展“正倉院的世界”

正倉院正倉

再者,現在東京國立博物館所管理的法隆寺獻納寶物也是代表飛鳥至奈良時代(7—8世紀)的作品。明治十一年(1878)由法隆寺向皇室獻納,昭和二十二年(1947)移交至國家的300件作品,法隆寺獻納寶物被認為是與正倉院寶物合為“雙璧”的文化財。在這兩批寶物的同時展示之下,本展將以更廣闊的視野來介紹圍繞正倉院寶物的造型文化世界。

本展是正倉院寶物與法隆寺獻納寶物,兩項代表日本的文化財齊聚一堂的難得機會,同時也是適合在令和元年,向世界傳送日本文化的展覽——由皇室守護傳遞、不可取代的日本之美,與今後也將繼續流傳下去的悠久之美。

代表作一舉公開!

由約110件作品來多方介紹正倉院的世界,藉由皇室守護傳遞的正倉院寶物與法隆寺獻納寶物,紀念日本天皇即位。

法隆寺獻納寶物與正倉院寶物的夢幻共演

代表7世紀美術的法隆寺獻納寶物與代表8世紀美術的正倉院寶物同時公開。藉由將漆胡瓶(正倉院寶物)與龍首水瓶(法隆寺獻納寶物)等依據同樣用途所製作的作品並列展陳,觀眾可以近距離仔細觀賞不同時代與素材的各式各樣、各具特色的造型之美。

體驗正倉院的規模

除了歷經1260年以上、傳承守護約9000件寶物的正倉院寶庫,為了將珍貴的文化財傳遞至更遙遠的未來,本展也將焦點放在至今依舊實施的儲存、修復、複製等工作。此外,會場內將再現一部分原尺寸大的正倉院寶庫,可讓觀眾在此感受宏大規模的空間。

第一章

聖武天皇與光明皇后之相關寶物

天平勝寶八年(756)六月二十一日,正值聖武天皇駕崩後49日,光明皇后發願,為了祈禱天皇早日安住盧舍那佛的世界“花藏寶剎”(譯按:蓮華藏世界),將以天皇各式各樣、遺物為主的600多件寶物獻納給東大寺大佛(盧舍那佛)。本章以當時作為目錄的《國家珍寶帳》所記載的寶物為主,介紹與聖武天皇、光明皇后相關的各類作品。此區展品皆是日本8世紀的各項至寶,堪稱“國家珍寶”。

光明皇后的追憶

東大寺

帳(國家珍寶帳)》

東京國立博物館特展“正倉院的世界”

區域性,奈良時代,天平勝寶八歲(756),正倉院藏。前期展示

為光明皇后將聖武天皇的遺物為主的寶物獻納東大寺大佛時的目錄。18張白麻紙相繼拼貼的紙上,以墨色鮮明的端莊書風記錄,全篇蓋上“天皇御璽”之印。從卷末趣旨“寶物是聖武天皇的遺物。回首過往,每每觸景傷情,感到傷心欲絕。虔謹地獻納於盧舍那佛”,能看到光明皇后每當見到寶物便回憶起與聖武天皇相處的時日,身心幾乎難以承受之悲傷,向今人傳達了光明皇后的深摯愛情。

鑲嵌南海的閃亮之鏡

海磯鏡

東京國立博物館特展“正倉院的世界”

8世紀,唐或奈良時代,日本國寶,東京國立博物館藏(法隆寺獻納寶物)。通期展示

為天平八年(736),光明皇后於二月二十二日聖德太子忌辰進獻法隆寺“丈六”佛之鏡,被認為供奉於將太子視為佛陀信仰的金堂釋迦三尊像。鏡背面四個方位表現出山形,周圍填滿海水紋。雖被稱為“海磯鏡”,但因可見到仙人與鴛鴦,應是表現與河川湖泊相關的神仙傳說。

平螺鈿背八角鏡

東京國立博物館特展“正倉院的世界”

8世紀,唐,正倉院藏。後期展示

《東大寺獻物帳(國家珍寶帳)》中記載的20面鏡子之一。在如同花形凸起的銅鏡背面施作裝飾,是寶飾鏡的代表作。鏡背面佈滿屬於天界的幻想花朵“寶相花”,由琥珀與螺鈿(夜光蠑螺的珍珠層)組成,佈滿整個背面,並在間隙中鑲嵌綠松石。充分活用素材本身的美感,營造出令人屏息的華麗效果。

第二章

華麗的染織美術

正倉院的染織品如同法隆寺獻納寶物,都以世界上最古老的傳世品而廣為人知。在東大寺大佛的開眼會與聖武天皇駕崩一週年忌法會中,大量作為法會必需品的幡、天蓋與褥等,在儀式之後被奉納於東大寺,現在被視為正倉院寶物而流傳至今。本章中,代表正倉院的染織品將齊聚一堂,呈現為天平文化增添華麗色彩的染織美術的世界。

翱翔於蒼穹的菩薩

墨畫菩薩像

東京國立博物館特展“正倉院的世界”

8世紀,奈良時代,正倉院藏。前期展示

菩薩乘坐捲曲的雲朵,寬大天衣隨風擺盪,以水分飽滿的墨色筆觸繪於麻布上。菩薩厚唇與寬大的肩膀、較大的手掌表現得富有肉感,是可以窺見受中國盛唐時代影響的奈良時代樣貌的魅力之作。

色彩繽紛的水鳥樂園

紺夾纈絁幾褥

東京國立博物館特展“正倉院的世界”

8世紀,奈良時代,正倉院藏。後期展示

此為在佛前獻上供物時,鋪在桌上之物。所謂夾纈是指在兩片木板上刻以對稱的紋樣,再以布帛緊密強固地繫上,作為防染技法的步驟。在廣佈大片枝葉的果樹下,乘坐蓮花座的水鳥以左右對稱表現,搭配鮮豔的色彩,是正倉院夾纈的代表作品之一。

第三章

名香的世界

在佛教的儀禮中,會使用貴重的焚香在佛前供養。以東大寺的大佛開眼會為代表的各禮儀場合,總是充滿著濃郁的香氣。本章以正倉院的代表香木黃熟香為主,並介紹作為法隆寺獻納寶物而流傳下來的沉水香香木、香爐、燻爐等用於焚香的道具。

聖武天皇使用的異國風情水瓶

龍首水瓶

東京國立博物館特展“正倉院的世界”

7世紀,飛鳥時代,日本國寶,東京國立博物館藏(法隆寺獻納寶物)。後期展示

在銅上施作鍍金、鍍銀的華麗水瓶。不僅表現出西亞傳來的器型,在瓶身也刻畫希臘羅馬神話中的有翼馬或是注口的龍等。是將經由絲綢之路傳至日本的各地造型表現集結於一件作品,亦是足以代表法隆寺獻納寶物的古代金工美術之傑作,體現了古代壯闊的國際交流傳遞至今。

漆胡瓶

東京國立博物館特展“正倉院的世界”

8世紀,唐或奈良時代,正倉院藏。後期展示

《東大寺獻物帳(國家珍寶帳)》中記載為聖武天皇遺愛物的水瓶。下腹部膨大並附有把手的形式被稱為胡瓶,由波斯薩珊王朝傳來。瓶蓋的形狀如同鳥頭,透過銀鏈連線把手。黑漆的表面鑲嵌銀薄板作為裝飾,華麗地表現出鹿群賓士、鳥兒飛舞於花草茂盛原野的樣貌。

織田信長也渴望的名香

黃熟香“蘭奢待”

東京國立博物館特展“正倉院的世界”

東南亞產,正倉院藏。通期展示

“蘭奢待”這個名字是廣為人知的天下名香,在此美名中含藏著“東”“大”“寺”三個字。足利義政與織田信長等都十分希望可以得到此香木,他們擷取一部分的事蹟也是十分有名的。在近代,明治天皇巡幸時也曾擷取一部分。瑞香科沉香屬植物的樹脂累積形成的沉香,至今仍香氣馥郁。

第四章

正倉院的琵琶

正倉院也是古代樂器的寶庫。其將在中國與朝鮮半島已失傳的樂器傳承下來,在世界的音樂史上值得大書特書,其中以富有華麗裝飾的琵琶最為著名。本章以代表正倉院古代樂器的兩把琵琶為中心,同時也介紹本年度完成的複製計劃成果,讓觀眾能盡情享受這堪稱“天界樂器”的極致造型美。

傳遞絲路音色的至高之美

螺鈿紫檀五絃琵琶

東京國立博物館特展“正倉院的世界”

8世紀,唐,正倉院藏。前期展示

本作是起源於古印度的五絃琵琶存世的唯一例項,將紫檀木挖空後覆上其他媒材作腹板,琵琶整體以玳瑁(海龜殼)與螺鈿施裝飾,特別是背面表現的寶相花紋為其精華。撥絃部分表現出騎乘駱駝演奏琵琶的人物,彷彿象徵著透過絲路傳遞的遙遠異國音樂。螺鈿紫檀五絃琵琶屬於《國家珍寶帳》中記載的品項,可說是古代東洋工藝史上最高傑作的至寶。

紫檀木畫槽琵琶

東京國立博物館特展“正倉院的世界”

8世紀,唐或奈良時代,正倉院藏。後期展示

四弦琵琶為起源於古代波斯的樂器,其與五絃不同的特徵是在頸部後端直角彎曲。本體為挖空紫檀木再以別的素材貼上腹板,背面藉由象牙、黃楊、錫等鑲嵌木畫的技法施作華麗的裝飾。覆手部分貼上皮革,極具色彩地表現出策馬狩獵的人物與山中酒宴。

第五章

工藝美之共演

代表7世紀美術的法隆寺獻納寶物與代表8世紀美術的正倉院寶物,雖然這些寶物是由聖德太子與聖武天皇傳來,存在時間上的距離,但也包含為了同樣用途而製作的作品。本章主要藉由同時展示兩項寶物,向觀眾呈現從飛鳥時代到奈良時代,作品的造型經歷怎樣的變化,以及其背後美之意識的特色。

酒宴中跳舞的異國之王

伎樂面“醉胡王”

東京國立博物館特展“正倉院的世界”

8世紀,奈良時代,正倉院藏。前期展示

所謂伎樂,是起源於中國南部(吳)的無臺詞音樂劇,飛鳥時代從朝鮮半島的百濟傳入日本,在佛教法會中表演。這件面具是在酒醉的胡國(波斯為主的西亞)國王跟隨侍者跳舞的劇目中所使用的醉胡王伎樂面具。在正倉院收藏的眾多伎樂面中仍可說是出眾之作,特別是冠帽上的唐花紋飾,表現出奈良時代的華美。

伎樂面“醉胡王”

東京國立博物館特展“正倉院的世界”

7—8世紀,飛鳥時代至奈良時代,日本重要文化財,東京國立博物館藏(法隆寺獻納寶物)。前期展示

寺史可溯及聖德太子的法隆寺所傳承的伎樂面。誇張地表現出西亞的高鼻人物,以及其酒醉臉紅的樣貌。大眼瞠目與厚唇的表現充滿了威嚴感,應有鬍鬚之處植入動物的毛。高大的冠帽兩側遮耳,正面則飾有虎皮裝飾,將西域服飾傳遞至今。

第六章

守護寶物

歷經1260年的歲月,將寶物傳遞至今的正倉院,能儲存漆器與染織品等脆弱素材製作的文物,絕非偶然之事。正是有當時皇室的保護,在人與人之間守護傳遞,從而使此傳承在世界文化史上有著不可取代的意義。本章聚焦明治時代以來正式啟動的正倉院寶物調查與修復作業,並介紹帝室博物館時代以來的東京國立博物館與正倉院之間的關係。

《正倉院御物修理圖》

稻垣蘭圃,明治二十二年(1889),東京國立博物館藏。通期展示

描繪宮內省圖書寮至當時的赤坂離宮修復正倉院寶物情景的作品。作者稻垣蘭圃當時供職於圖書寮,應負責仿造正倉院寶物的稻生真履之要求而繪製。傳遞了當時修復工作的樣貌,是十分珍貴的作品。

修復正倉院裂與聖語藏經卷的記錄照片

東京國立博物館特展“正倉院的世界”

約大正四年(1915),宮內廳正倉院事務所藏

江戶時代後期開始進行的正倉院寶物修復,隨著進入明治時代開始規範化。首先是被稱作“正倉院裂”的染織品因數量過於龐大,至今仍在持續修復中。從唐櫃取出的染織品在水中拉伸,再用和紙作襯底,是大正時代的修復風貌。在第6章也公開展示此時修復的“古裂帖”。

正倉院的世界——皇室守護傳遞之美

時間

前期:即日起—11。4

後期:11。6—11。24

休館日:每週一、11 月5日

開館時間:9:30—17:00(週五、週六延長至21:00)

* 入館截止至閉館前30分鐘

門票:一般1700日元

地點: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平成館(部分展品為限展品,觀展前請確認官網資訊)

譯|郭懿萱

編輯整理|賴奐瑜

圖|東京國立博物館

*圖片版權歸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所有,禁止轉載,嚴謹盜圖。

本文刊載於《典藏·古美術》中國版2019年11月刊。

原標題為

傳承至今悠久之美 東京國立博物館特展“正倉院的世界——皇室守護傳遞之美”

》。

TAG: 正倉院寶物法隆寺獻納奈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