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漫不死,詩意永存

金一中的學霸就是不一樣,論述文能夠寫成這樣,實在是讓我們這些當老師的有些“不佩服”。所以,雖然好久沒有動靜了,雖然本來應當發點高考的東西,還是先發下這篇考試作文。

民國時期的《開明國語課本》裡有一篇課文,通篇只有短短的四句話:“三隻牛吃草,一隻羊也吃草,一隻羊不吃草,它看著花。”就這麼簡單的幾句話,卻感覺妙趣橫生。那隻羊怎麼那麼有趣呢?這分明是一隻具有詩人和哲學家氣質的羊啊!可惜,這隻可愛的羊現在從我們的書本中走丟了。後來,我們的書裡又曾這樣說:“羊的全身都是寶,肉可以吃,奶可以喝,皮、毛可以穿。

以上材料觸發了你怎樣的聯想和思考?請結合材料寓意,按要求寫一篇議論文。

浪漫不死,詩意永存

“每一個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對生命的辜負。”尼采的喟嘆彷彿是跨越時空對現代生活的惋惜。我們的眼中逐漸只裝得下面包,足下蹁躚的舞步換成了忙碌的奔波。憂傷生活單調之餘,且在細微處找尋幾分浪漫和詩意。

再渺小的生命,也不會滿足於僅僅是活著。飛蛾撲火,是向死而生的浪漫;寒梅傲雪,是孤芳自賞的詩意。生活之所以是“一襲華美的袍”,正是因為我們能發現棲息於此的詩意,並能用心感受,將其融入生命的意義。

詩意固然絢爛,但它不只是錦上添花的點綴,更是黑暗中引人追逐和希冀的微光。木心先生半生坎坷,卻能在簡陋牢房裡用手繪琴鍵彈奏莫扎持,在美國貧民窟剪裁精緻的西裝,在世事蒼涼中記錄從前很慢很慢的日光。先生是詩意忠實的信徒,憑此笑對“不饒人的歲月”。這樣的詩意,早已超越生命表層的意義,而化作生命直正動人的底色。

現代人的焦慮往往在於,低頭忙碌地撿拾快要握不下的六便士;看見一隻羊首先思考它是否能為我所用;一舉一動都是為生產服務,卻不知道生產是為何服務,淪為超產時代下已然被物化的工具人。不妨停下來捫心自問,滿身銅臭與腥羶,從不知抬頭與賞花的生命真的還能稱之為生命嗎?

我們為什麼需要詩意?我們為什麼找尋詩意?我們為什麼害怕詩意的丟失?因為詩意是頭頂的月亮,是草間的鮮花,是“你來人間一趟,你要看看的太陽”;是日新月異中不變的座標,是物慾橫流裡我們迴歸自然與生活的逃亡之旅,是褪去一切浮華和喧鬧的最本真的自己,恰如史鐵生在地壇的寧靜中對自我的尋回,梭羅在瓦爾登湖畔對自我的完整。所以我們可以更進一步,也許詩意就是生命本身。

當然,需要明確的是,追求詩意並非在否定物質的價值,畢竟詩意不是空中樓閣,它建立在溫飽的基礎之上。但既然身處豐茂的青草間,大可在吃飽喝足之後,做一隻“不吃草,看著花”的羊。閒暇時光付諸所愛,讓自己發自內心的快樂,一場旅行也好,一首老歌也罷,偶爾逃離“火樹銀花人頭攢動之處”,在“悲喜交加間”感受人間詩意。

“心之所向,素履可往”,千萬不要為了一雙漂亮的鞋子,就丟掉了詩意的彼方。

“願天真永不消逝,浪漫至死不渝。”

TAG: 詩意生命我們一隻浪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