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民族民間舞的魅力擔當——“三道彎”

舞蹈是一個特殊的文化現象,是透過人的形態、神態進行傳情達意的藝術形式,以人體為表演中介的動態藝術。中國民間舞蹈是各族人民共同創造的文化成果,是舞蹈文化的寶貴財富,透過舞蹈,我們可以觀察到不同民族的歷史背景、地域文化和民族風情。

今天我們要科普的

“三道彎”

可不是“山路十八彎”的彎哦,而是一種美輪美奐的的舞蹈姿態。

“三道彎”是指在舞蹈動作中頭和胸、腰和臀、胯和腿以逆反方向呈S型的形態。

中國民族民間舞的魅力擔當——“三道彎”

中國民族民間舞的魅力擔當——“三道彎”

S型

無論是山東膠州秧歌、東北秧歌、安徽花鼓燈,還是藏族弦子舞、傣族舞、朝鮮舞,在中國不同民族的民間舞蹈中“三道彎”都呈現出了魅力非凡的姿態。

雖然在這些舞蹈中都有“三道灣”的形態 ,由於各民間舞中“三道彎”的動態來源及其部位的高低、勁力的運用、動律與風格上均有較大差異。

今天,讓我們選取幾種民族民間舞中具有代表性的“三道灣”,一起來看看,他們有什麼不同的韻味。

中國民族民間舞的魅力擔當——“三道彎”

膠州秧歌

“扭斷腰”的三道彎

膠州秧歌是流傳於膠州灣一帶農村的秧歌小戲。與“鼓子秧歌 ”“海洋秧歌 ”一起 ,被稱為山東“三大秧歌。它蘊含了極其豐富的齊魯文化,是農民抒發情感、陶冶情操的一種自娛自樂的大型廣場舞蹈形式。

膠州秧歌是要調動全身各部位

“扭、擰、韌、碾、抻”

迴圈往復。動作舒展、明快、富於韌勁的舞姿和細膩、潑辣的情感這形成了流動中的特有的“三道彎”。

膠州秧歌主要突出一個

“扭”

字,它主要是由腳、膝、腰的擰碾扭動的,每一拍的流動部分形成三道彎的體態,再配合雙臂的交橫八字,便形成了全身性地“扭”的感覺。

當地的人們把這種體態稱之為

“扭斷腰”

。“三道彎”,讓人感受到了女子舞蹈時的柔美、嬌豔和細膩。

中國民族民間舞的魅力擔當——“三道彎”

東北秧歌

“穩中浪”的三道彎

東北秧歌流傳於我國的東北三省,是廣大地區人民最喜愛的民間舞蹈藝術。它火爆、熱烈、逗趣、詼諧,風格獨特,從藝術上反映了東北人民長期生活中形成的的審美習慣。

東北秧歌的主體風格特點概括為

“扭、穩、浪、艮”

,這種風格特點也是東北秧歌的“精髓”。

東北秧歌的發力點來自於腳下,表現為“艮勁”的“步”子帶動上身隨重心移動的“扭”,波及到手腕的“花”,腰部隨腳下“提踢”的重心變化而扭動,形成東北秧歌流動中的“三道彎”體態。

中國民族民間舞的魅力擔當——“三道彎”

安徽花鼓燈

“溜得起,剎得住”的三道彎

安徽花鼓燈來源於安徽省北部淮河兩岸,是中國漢族舞蹈中具有代表性的舞種之一。它以挺拔、歡快、秀麗、熱烈的風格特點博得廣大人民群眾的喜愛。

安徽花鼓燈中蘭花的動作是以

“擰”“傾”

中的三道彎為特色,透過舞蹈動作過程中間歇性“定型”,形成一種造型上的“亮相三道彎”。

花鼓燈注重腳下的艮勁,動作迅速、節奏鮮明、動如疾風、停如剎車,被人稱為

“溜得起,剎得住”

的三道彎。

中國民族民間舞的魅力擔當——“三道彎”

傣族舞

“雕塑性“三道彎

傣族也同樣是我國少數民族之一,主要分佈在雲南省。傣族舞蹈的風格特點突出,最具有代表性的舞蹈就是“孔雀舞”,它的基本體態就是“三道彎”。

在傣族舞蹈中舞者頭和身體向一個方向順倒,屈膝,反方向出胯形成一邊順的“三道彎”體態,並且在舞蹈過程中始終保持這種造型,具有相對靜止的雕塑性特點。這種體態特徵使傣族舞具有優雅、柔美、悠然、秀麗的風格。

中國民族民間舞的魅力擔當——“三道彎”

舞蹈的美在於姿態的流轉,在於舞蹈語言蘊含的文化和趣味,更在於舞蹈藝術所表達的語言和情緒

“三道彎”的姿態,不僅表現出的是舞者身形的秀美,腰肢纖細、身輕如燕、線條健康,更透過扭、轉、擰、擺等各地不同的特色,用肢體表達了或含蓄或柔美或俏皮或嫵媚的身姿韻味。

下次再欣賞民族民間舞,可別說你不知道“三道彎”啦。

window。DATA。videoArr。push({“title”:“楊麗萍經典舞蹈《月亮》,美到窒息,無人能模仿!”,“vid”:“b0527d8ij4f”,“img”:“http://inews。gtimg。com/newsapp_ls/0/2617975032_640480/0”,“desc”:“楊麗萍經典舞蹈《月亮》,美到窒息,無人能模仿!”})

楊麗萍經典舞蹈作品《月亮》

TAG: 三道舞蹈秧歌傣族花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