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遠法在山水畫中的應用

北宋畫家郭熙在《林泉高致》中首先提出了山水畫構圖的三遠法,即平遠、深遠和高遠。自山上而仰山巔,謂之高遠;自山前而窺山後,謂之深遠;自近山而望遠山,謂之平遠。“三遠法”是指構圖的不同的視覺角度(仰視、平視、俯視),是中國山水畫的特殊透視法,是一種散點透視,打破了焦點透視的侷限。

“平遠”畫法的題材有兩類:一種是矮山以及丘陵的平遠山水,一種是僅有田園溪流的平原大地。黃公望的《富春山居圖》和倪讚的《紫芝山房圖》便屬於平遠山水的型別。畫者在描繪平原景色的遼闊時,也是採用類似的手法,但應當利用景色的透視,如林帶、田埂的透視,河流的縱橫,這些都能帶來良好的平遠效果。

三遠法在山水畫中的應用

夏景山口待渡圖(區域性)五代 董源

此卷描繪江南夏山景色,以中國山水畫傳統的“平遠法”構 圖,山勢連綿,草木豐茂,水面浩渺,雲霧顯晦,漁夫、乘客、漁船、茅舍穿插其間,畫面充滿生意,充 分體現了人與自然的和諧。用筆秀潤,有別於北方山水畫家先以主幹線條確立形體的畫法,而是以細密的 苔點和皴線狀物寫景,

三遠法在山水畫中的應用

雙松平遠圖 元代 趙孟頫

畫面近景繪喬松兩株,間以雜樹岩石;中景萬頃湖波,只一葉小舟點綴於其間,更襯出湖面的一望無際;遠處山巒數重,煙波飄渺。類似“一河兩岸式”的佈局,開創了元代新的構圖法,為後起的元四家所廣泛應用。

“高遠”,並不是拘泥於字面的“居高望遠”。而是:“自山下而仰山巔,謂之高遠。”也有一種說法叫作“蟲視”,倒有些故意把自己放在低處的意思,看什麼都是高大雄偉、氣勢磅礴,視平線也基本上處在畫面的下端,用來描摹崇山峻嶺再合適不過了。

為了誇大山之高峻,可以把人物、房屋、樹木畫得很小,如范寬的《溪山行旅圖》,沈周的《廬山高圖》,都是人小山大。有時也可把峰頂推出畫外或隱入雲層,使人不知山有多高多大。畫高的形勢,可以把下部虛起來,如畫山頭用雲虛斷山腳也有崇峻之感,即郭熙所說山欲高,盡出之則不高,煙霞鎖其腰則高矣。反之,如畫極遠的平川,可把上面虛起來,也會造成平川萬里之勢。

三遠法在山水畫中的應用

秋江魚艇圖(區域性) 北宋 許道寧

此畫在遼闊的平原野水之上,加入甚具量感的高聳山峰,畫者運筆十分快速,水墨揮灑之際,長皴直拖而下,勾勒出陡起的峭拔山壁,山坳之間向遠方延展的谷地,又將觀者的視線引導到深處,平遠、高遠、深遠三種構圖方式,都同時在畫面上呈現。

三遠法在山水畫中的應用

江山樓觀圖(區域性)北宋 豔文貴

這是一幅江山小景畫,畫面尺幅雖然不大,但佈置巧妙,極具開闊雄渾之勢。畫面上山水樓臺,水天一色,江渚分流;江岸起伏,樹木雜草叢生,樓臺殿宇點綴其問。溯溪水而上,山勢逐漸峭拔,隊隊商旅沿著崎嶇的小路行進於高山腳下。山間如紗的雲霧縈繞回轉于山腰之間,隱隱現出谷中幽靜的山莊別墅。遠山依依,逐漸消逝於天際。整幅畫卷給人以開闊雄渾的感覺。

深遠法是俯視效果,相當於站在山頂向山下看,取勢場面宏大,視野開闊。它類似於西方透視學中的俯視法,但又有許多不同之處。西方透視學是焦點透視,不管平視法、仰視法、還是俯視法,其視點都是固定不變的。因此,其視域範圍受到限制。而我國傳統繪畫中的透視方法,不管平遠法、高遠法、還是深遠法,都是散點透視,它可以使畫面得到無窮無盡的變化。根據題材內容的需要,可以不受視域的侷限,在同一個畫面上,畫出幾個不同視域內的景物。

深遠法既是一種透視方法,又是一種構圖方法,同時還是一種觀察方法。要將不同視域內的景物,按深遠法構圖納入同一個畫面上,首先要獲得所有景物的全面印象,然後加以取捨剪裁,把所看到的景物,集中經營在一個畫面上,達到“境深要能曲”、“境深尤貴明”的藝術效果。要在“深”“遠”二字上細細推敲,且還務必要在一個“曲”字上做文章,要有藏有露,有隱有顯,有起有伏,曲曲多情。要達到這種藝術效果就必須遵守中國傳統山水畫的觀察方法。

三遠法在山水畫中的應用

秋江魚艇圖 南宋 佚名

此幅作品大體上以深遠法構圖,近景映入眼簾的是一漁船泊於江中,漁翁正在垂釣,寬闊的江面水平如鏡。遠景群峰聳立,用細線勾出輪廓,其斧劈皴畫山石法更顯山峰雄偉。霧氣繚繞於峰巒之間,幾間茅舍坐落在深壑幽谷之中,山谷叢林多用雜樹法。溪水自高山上蜿蜒流入江中,山腳下礁石參差錯落,一座小木橋跨過溪水搭建,顯得格外別緻。整幅畫面構圖別緻,意境深邃。此畫李,郭畫派氣息濃厚,或是南宋人學李、郭畫意而做。

三遠法在山水畫中的應用

青綠山水圖 清代 謝蓀

圖繪近景溪水岸邊房舍錯落,遠處高山聳立,林木繁茂。構圖深遠、高遠兼備,富有空間層次變化。用筆工整細密,山石樹木以石青石綠點染,畫風清麗淡雅。此圖與傳統的青綠山水相比較,更多一分清新明快,是謝蓀山水畫的代表作。

TAG: 平遠畫面透視高遠構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