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華夏五千年 地上文物看山西

山西是華夏文明的發祥地之一,歷史悠久,人文薈萃。

山西西靠黃河、中倚汾水、呂梁列左、太行居右,境內高山聳立、大河奔流,這種極具氣魄的地貌自古就被稱為“表裡山河”。 早在約180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就有古人類在此繁衍生息。

河東地區(今運城、臨汾一帶)長期處於黃河流域中原文化圈的中心地帶,是華夏始祖的主要活動區域,史傳“堯都平陽,舜都蒲坂,禹都安邑”,中國歷史上首個奴隸制國家政權夏朝亦建於此,商代晉南屬其“邦畿千里”之內。周代,叔虞封唐,晉國由山西中南部崛興,終成春秋霸業。晉北是古代中原文化與北方遊牧文化交融之地,由此形成三晉文化兼收幷蓄的獨特風格。

由周至清,山西地區均被歷朝歷代視為京畿藩屏,在中國古代社會中長期處於舉足輕重的地位。北魏以後佛教盛行,平城(今大同)“京邑帝裡,佛法豐盛,神圖妙塔,桀峙相望”,隋唐時期五臺山漸成北方佛教中心;唐代幷州(今太原)為龍興之地,尊封為北都,李白盛讚“天王三京,北都居一”;遼、金及元初大同皆為西京,“北方鎖鑰”;平陽(今臨汾)為元雜劇的濫觴之地,當時的戲曲活動中心。迄今為止,山西有文字記載的歷史達三千年之久,三晉的文明歷史源遠流長。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地理位置與歷史原因,造就了璀璨奪目的三晉文化,同時也為後世留下了豐厚的歷史文化遺產。

山西曆來民風淳樸,信仰虔誠,許多偏僻山鄉戰火難及,大量古建築因此得以倖存,梁思成先生將山西讚譽為“全國古建築的寶庫”。在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2007~2011年)中,山西共登入不可移動文物(包括古建築、古墓葬、古遺址、近現代重要史蹟及代表性建築、石窟石刻等)53875處,其中古建築有28027處,數量在全國首屈一指。截至目前,山西被列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的達531處,數量為全國之冠。其中,古遺址46處,古墓葬20處,古建築421處,石窟石刻15處,近現代及紀念性建築28處,其他1處。山西的國保古建築數量佔全國的近20%。山西另有省級文物保護單位779處。

山西是我國最為重要的珍品文物資源富集區。山西的古建築遺存一脈相承、門類齊全,尤以宗教建築數量為眾。山西儲存了唐、五代、宋、遼、金、元、明、清各個歷史時期的木構建築,尤其是具有突出歷史價值的早期文物建築,堪稱中國古建築的樣本庫。“雄渾壯美的唐、五代、遼建築,嚴謹端麗的宋、金建築,樸實豪放的元代建築和精巧繁縟的明清建築,或巍峨於通衢大邑,或隱逸於深山遠村”[1]。據山西省文物局公佈的資料,我國現存元代及元以前木結構建築約440座,其中山西有350座,佔全國的近80%。可以說,對於中國古代建築歷史發展狀況的理解,很大程度上是以對山西古建築之研究為基礎的。

唐代是中國建築藝術發展的一個高峰。從此,中國建築的架構和風格基本定型,形成了完整的建築體系。唐代也是佛教建築大興盛的時代,但由於會昌滅佛、戰亂兵燹及自然災害等原因,留存至今的唐代木構建築更是珍若拱壁,以至於日本學者上世紀初斷定中國已無唐代木構建築存世,直至1937年梁思成、林徽因率營造學社發現了建於唐大中十一年(857年)的五臺佛光寺東大殿打破了這一斷言。1953年,山西考古人員在文物普查中又發現了五臺南禪寺大殿,據樑上 “大唐建中三年”的題記考證其為782年重修,比佛光寺東大殿的修建要早75年。南禪寺大殿,這座地處臺外的鄉野小寺,在大規模的會昌滅佛、世宗滅佛和多次地震中奇蹟般倖免於難,歷經一千兩百多年,成為我國已發現的存世最古的完整木構建築。

關於我國唐代木構建築遺存數量,一直以來流傳最權威、最廣泛的提法是共有四座:五臺南禪寺大殿、芮城廣仁王廟正殿、五臺佛光寺東大殿和平順天台庵彌陀殿,均處山西境內。2014年天台庵彌陀殿落架大修發現兩處題跡:在脊槫與替木間 “長興四年九月二日……”的題記,以及在東南翼角南側飛子上 “大唐天成四年建創立,大金壬午年重修,大定元年重修,大明景泰重修,大清康熙九年重修”的題記。山西古建築專家賀大龍認為,據此可推出“天台庵創立於五代天成四年,長興四年創修大殿,金、元、明、清時有過重修”。天成和長興都是五代後唐明宗李亶的年號,距唐王朝滅亡已20餘年。對天台庵彌陀殿重新斷代問題,山西文博泰斗柴俊澤先生未置可否,個別專家學者也持有不同意見。時至今日,山西博物院的相關介紹和一些書籍資料、新聞報道將天台庵彌陀殿仍列為四座唐代遺構之一,屢見不鮮,也未見相關權威部門的公開認定。但在未發現更有力的新考古實證之前,實際上天台庵彌陀殿斷代為五代後唐時期已為更多人所認同。

另有“三座半”唐代木構建築遺存的提法。除南禪寺大殿、廣仁王廟正殿和佛光寺東大殿外,即加入了正定開元寺鐘樓下層。梁思成先生在《正定調查紀略》一文中曾言 “鐘樓三間正方形,上層外部為後世重修,但內部及下層的雄大的斗拱,若說它是唐構,我也不能否認。”也未曾明確斷定其為唐代建築遺存。近年來隨著研究的深入,有專家學者發現題有“唐大中十年”題記的柱頂石極可能於清代大修時移用自寺內另一座建築三門樓柱礎上的墩接石柱,鐘樓下層的修建年代因此存疑。故“三座半”的提法也不足以令人信服。

但無論如何,中國僅存的三座無可爭議且完整的唐代木構建築均在山西,實屬三晉之幸。南禪寺大殿、廣仁王廟正殿和佛光寺東大殿,“雖然規模都不是很大,遠不能代表唐代建築的整體風貌,但其樸實大氣、雄渾舒展、凝練規整的結構,正是那個時代偉大精神的完美體現”[2]。

注:[1][2]均引自山西博物院

TAG: 山西建築古建築大殿唐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