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館之寶|奪得千峰翠色來:秘色瓷蓮花碗

秘色瓷蓮花碗

鎮館之寶|奪得千峰翠色來:秘色瓷蓮花碗

【年代】五代

【尺寸】碗高8。9釐米 口徑13。9釐米 盞託高6。6釐米 口徑14。9釐米 底徑9。3釐米通高13。5釐米

【來源】1956年在蘇州虎丘雲巖寺塔第三層發現

【收藏單位】蘇州博物館

【文物等級】國家一級文物

何謂“秘色瓷”?“秘色”一詞,最早見於唐代著名詩人陸龜蒙的《秘色越器》一詩,詩中如此形容秘色瓷:“九秋風露越窯開,奪得千峰翠色來”。由此可知秘色瓷燒造之不易,釉色之青翠。

秘色瓷代表了青瓷製作中的最高工藝水準,其燒製的越窯在現今浙江上林湖一帶,始燒於晚唐,盛於五代,直至宋晚期。它有著如冰似玉、無水似水的特點。如冰似玉是指秘色瓷的胎質細膩釉面晶瑩,無水似水是指俯身觀看秘時,碗中無水,卻彷彿始終有著一汪清水在其中一般。

五代以後,越窯秘色瓷專用於進貢朝廷,臣民百姓不得使用,入南宋後已極為罕見,從而給秘色瓷蒙上了神秘的色彩,什麼是秘色、是如何燒製的?因無任何實物資料,就成為一個歷史之謎。

鎮館之寶|奪得千峰翠色來:秘色瓷蓮花碗

五代越窯秘色瓷蓮花碗是蘇州博物館的鎮館之寶之一。它是在虎丘雲巖寺塔第三層天宮中被發現的。1987年,陝西的法門寺地宮中發現了《物帳碑》,這是一個記載供品的物品清單,碑文記載有“瓷秘色”字樣,同時清理出14件秘色瓷,從而揭開了只見其文不見其物的秘色瓷之謎,為秘色瓷的鑑定提供了實物對照。我們也因此確定了這件蓮花碗不是一般的青瓷而是大名鼎鼎的秘色瓷。

碗高8。9、口徑13。9、盞託高6。6、口徑14。9、底徑9。3、通高13。5釐米。整器由碗和束腰盞託兩部分組成,碗和盞託可以分開。透過旁邊的3D顯示屏我們可以知道,盞託中心有一小孔,孔邊還有“項記”二字,應當是工匠所刻,以示是自己的作品。

從露胎處可見瓷胎呈灰白色,細膩緻密,顆粒均勻純淨。外底留有排列密集呈斜臥狀的墊燒支痕。碗身外壁、盞托盤面和圈足均飾以仰覆蓮瓣花紋,線條柔和流暢,整器構思巧妙,恰如一朵盛開的蓮花。尤其是該器釉色捩翠融青,瑩潤內斂,呈現出潺潺溪水般的韻動感和美玉般的溫潤感。被定為五代秘色瓷標準器和代表作。

1995年上海博物館召開了“越窯、秘色瓷國際學術討論會”,全國秘色瓷精品雲集,這件蓮花碗被與會專家公認為是越窯秘色瓷中的珍品。

鎮館之寶|奪得千峰翠色來:秘色瓷蓮花碗

TAG: 秘色越窯13釐米蓮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