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土於華縣東趙、李莊、元君廟的十件兩漢陶器

華縣兩漢陶器紋飾選萃

作者 劉合心 呂寶玲

華縣位於陝西關中東部,古稱華州。南依秦嶺,北臨渭水,因境內有少華山而得名。

華縣是古都長安京畿之地,又是周、秦、漢、唐以來,長安至洛陽水陸交通幹道必經之所,經濟文化發達,文物遺存較為豐富。近年,華縣境內修築高速公路及基建工程,在東趙鄉、柳枝鎮、杏林鎮等一帶,相繼發現並出土了一批紋飾精美、製作精細的兩漢陶器。這批漢代陶器上的浮雕紋飾,經筆者數年的蒐集、整理、比較觀察後,認為華縣境內出土的兩漢陶器紋飾,在所反映的題材內容和製作方法上,與陝西其它一些縣市出土的兩漢陶器紋飾既有相同處,如同樣都表現狩獵、獸鬥等,都是模壓制作;但又有所不同,華縣陶器紋飾中出現水禽、蛟龍、大象、狼等極少見的動物紋樣,有些動物還用文字標明,如“虎”、“龍”、“狼”等。製作方法則是模壓與雕刻技法相結合,使動物紋飾更生動精美。

筆者從華縣文管會館藏品及私人收藏愛好者藏品中,精選鼎、奩、壺、盒、罐等釉陶器上的紋飾予以介紹。

出土於華縣東趙、李莊、元君廟的十件兩漢陶器

黃褐釉雙龍銜環動物紋陶鼎

1.黃褐釉雙龍銜環動物紋陶鼎:

西漢,私人收藏品,近年東趙鄉一帶出土,鼎通高18。5釐米,口徑15釐米,腹圍60釐米,三足為熊紋,高6。5釐米,雙耳外側飾浮雕龍、虎紋。鼎蓋上的紋飾是:正中凸稜圓圈內為雙龍銜環,一條龍為側視造型,另一條龍為俯視造型,龍身的麟甲凸起,龍身周圍飾有“S”形雲紋;蓋上的三個乳丁,每個乳丁一週都飾有十二個小乳丁;凸稜圓圈外一週為浮雕虎、狼、鹿、熊、怪獸、仙人、應龍等。並在虎背上方有一浮雕篆書“虎”字:狼背上方有一浮雕篆書“狼”字;在浮雕應龍尾部上方有隸書“龍”字;怪獸背上方有一浮雕隸書“口”字;該鼎鼎蓋紋飾精美,佈局巧妙,特別是在虎紋、龍紋、狼紋、怪獸紋飾旁,分別以篆體或隸體字標明,甚為罕見與珍貴。

出土於華縣東趙、李莊、元君廟的十件兩漢陶器

黃褐釉龍鳳動物紋陶盒

2、黃褐釉龍鳳動物紋陶盒:

西漢,私人收藏品,東趙鄉一帶出土,蓋殘破。盒高13釐米,口徑17。3釐米,紅陶胎質,外施黃褐釉。盒蓋正中凸稜圓圈內是一條張口、長翼、行走在雲間的浮雕應龍;凸稜圓圈外一週有五個山形隔斷,分別飾有浮雕龍紋、鳳紋、長臂猿紋、燕尾雀紋、鹿紋。造型誇張、生動傳神,是一幅龍騰鳳舞、鹿鳴猿躍的畫卷。

出土於華縣東趙、李莊、元君廟的十件兩漢陶器

黃褐釉鳳龍動物紋陶盒

3、黃褐釉鳳龍動物紋陶盒:

西漢,私人收藏品,東趙鄉一帶出土,盒高13釐米,口徑14釐米,底徑8釐米,紅陶胎質,外施黃褐釉。盒蓋正中凸稜圓圈內,是一隻口銜瑞草,頭有長冠,翩翩起舞的浮雕鳳鳥。凸稜圈外一週有五個山形隔斷,分別為浮雕龍、燕尾雀、長臂猿、翼馬、鹿、雁、瑞草等。

出土於華縣東趙、李莊、元君廟的十件兩漢陶器

狩獵朱雀紋陶鼎

4、狩獵朱雀紋陶鼎:

西漢,華縣文管會收藏品,1972年3月東趙鄉閻崖村出土,通高18釐米,口徑14釐米,獸足。陶鼎蓋正中凸稜圓圈內為一隻浮雕朱雀紋,朱雀頭飾長冠,展翅起舞。凸稜圓圈外一週為浮雕龍、虎、鹿及一勇士雙手持叉,弓步向前刺向驚慌而逃的大熊。

出土於華縣東趙、李莊、元君廟的十件兩漢陶器

黃綠釉水禽蛟龍怪獸紋陶罐

5、黃綠釉水禽蛟龍怪獸紋陶罐:

西漢晚期,華縣文管會藏品,1994年柳枝鎮元君廟遺址出土,罐高14。5釐米,口徑9釐米,腹圍57釐米。陶罐肩部飾有浮雕水禽、蛟龍出水紋。水禽嘴長足短。蛟龍張口吐舌,有耳有角,在水的浪花裡僅露出頭部。這種水禽、蛟龍浮雕紋飾,在目前所知的漢代陶罐文物中僅此一例。

出土於華縣東趙、李莊、元君廟的十件兩漢陶器

黃綠釉大象獸戲紋陶罐

6、黃綠釉大象獸戲紋陶罐:

西漢晚期,華縣文管會藏品,1994年柳枝鎮元君廟遺址出土。紅陶胎質,外施黃綠色釉。通高14釐米,口徑10。5釐米,口沿有凸稜,似有蓋。罐的肩部飾有浮雕大象、怪獸等紋飾。大象長鼻,略向上翹,象牙外露,象尾翹起,四足作奔跑狀,生動傳神,大象紋飾的陶罐在目前所知的漢代陶罐中也僅僅只有此一例。

出土於華縣東趙、李莊、元君廟的十件兩漢陶器

綠釉夔紋陶罐

7、綠釉夔紋陶罐:

東漢,華縣文管會藏品,1994年柳枝鎮元君廟遺址出土。罐為紅陶胎質,外施綠釉,罐高17釐米,口徑9。2釐米,肩部兩條凸弦紋之間飾有四個變體浮雕夔龍紋。

出土於華縣東趙、李莊、元君廟的十件兩漢陶器

綠黃釉羽人獸斗紋陶鼎蓋

8、綠黃釉羽人獸斗紋陶鼎蓋:

西漢晚期,私人收藏品,東趙鄉一帶出土。紅陶胎質,外施綠黃釉。蓋高5。5釐米,口徑18。7釐米,蓋頂有三枚乳丁。正中圓圈內飾高浮雕環形鋪首,環繞鋪首有一高浮雕張口長翼的行虎,虎的下方為一回首長尾朱雀。圓圈外一週的浮雕紋飾依次為:一個頭有雙角,身長羽毛,四肢雄健的方相,站立迎鬥回首張口吐舌的應龍;應龍右邊是一個雙手持仙草作半跪狀的羽人;羽人身後為一隻頭長雙角回首張望的鹿;一隻曲頸低頭的野牛,奮力衝向一隻從山頭間露出半截身子的猛虎;最後是一隻大熊與一隻野豬相鬥。這件鼎蓋紋飾造型精美,神態生動活潑,排列有序,構思巧妙,是一件難得的漢代陶器珍品。

出土於華縣東趙、李莊、元君廟的十件兩漢陶器

黃褐釉狩獵紋陶壺

9、黃褐釉狩獵紋陶壺:

西漢,私人藏品。東趙鄉一帶出土,壺高31釐米,口徑13。3釐米,腹圍71釐米,底徑11釐米。壺為紅陶胎質,外施黃褐釉。壺的肩腹部飾有高浮雕狩獵紋、龍風紋、獸斗紋等。

出土於華縣東趙、李莊、元君廟的十件兩漢陶器

黃褐釉四神山川紋陶樽

10、黃褐釉四神山川紋陶樽:

西漢中晚期,華縣文管會藏品,1995年杏林鎮李莊村出土。通高40釐米,樽的口徑26釐米,博山蓋。博山蓋山峰突起,山峰之間有浮雕龍、朱雀、虎等動物。陶樽的三足造型為子母熊,一隻母熊懷抱兩隻小熊,大嘴利齒,神態生動。陶樽樽身一週飾浮雕青龍、白虎、朱雀、玄武、仙人戲龍、仙人引風、猿猴嬉戲、九尾狐持鉤垂釣、仙人對飲、仙山靈草及鹿、熊、獸面鋪首等紋飾。該陶奩上的浮雕題材豐富多樣,佈局嚴謹,構思巧妙,製作工藝精細,是一件極為罕見的漢代陶製藝術品。

華縣出土的這些兩漢釉陶器紋飾,不僅製作精美,還頗有地方特色,更主要是真實而生動地反映了漢代人崇拜神靈、辟邪祟、護佑子孫、渴望昇天成仙、長生不老的思想意識和社會風習。

筆者認為,以往對漢代文物中的雕塑、書法、墓室壁畫、畫像石、畫像磚、銅鏡紋飾、漆器紋飾等領域的研究較多,研究成果也很顯著。但對出土數量較多、造型各異的兩漢陶器、釉陶器上的紋飾研究,則是鳳毛麟角,寥寥無幾。筆者自知學識淺陋,冒昧將自己僅知的華縣出土的這批漢代陶器紋飾介紹給讀者,目的是拋磚引玉,以引起文博考古界、美術史研究方面的專家、學者給以關注,並期望在這一方面能有更多的成果出現。

附記:1987年,洛南縣博物館曾在該縣張河鄉徵集到一件漢代雙魚紋綠釉陶鼎蓋(圖三十一)。鼎蓋高4。2釐米,口徑16。5釐米。鼎蓋正中凸稜圓圈內,飾有雙魚紋浮雕,雙魚紋的一週為浮雕隸書體“用此器葬者後世富貴宜子孫”十二個字。凸稜圈上有三枚乳丁,圈外一週飾線浮雕雲紋。這件雙魚紋綠釉陶鼎蓋上的文字銘文,真實地記載了漢代人對死者極其後世的美好祝願,也是對華縣兩漢釉陶器紋飾所反映漢代人們思想意識與社會風習的最佳註腳。

原文來源:作者供稿·2005年第6期《文博》

原文作者:劉合心 呂寶玲

整理編輯:華州文史薈萃

TAG: 紋飾浮雕釐米華縣黃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