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收廢品得到一文物,被孫子拿去當玩具,得知是國寶後拒絕上交

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歷史,留給了世人很多知識文化。同時,也留給了後世非常多的寶物,後人稱其為文物。由於戰亂等原因,有些文物流落海外;有些被戰火焚燬;有些深埋地下,等著人們去發掘;有些流落民間,被老百姓儲存著。而普通的老百姓由於相關知識的匱乏,根本不知道自己手裡的東西就是文物,它們在普通人眼中就是一塊廢銅爛鐵,失去了原有的價值。

老人收廢品得到一文物,被孫子拿去當玩具,得知是國寶後拒絕上交

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黑龍江哈爾濱阿城區的一位老人跟隨潮流,開了一家廢品收購站。雖然掙的錢不是很多,但維持一家人的溫飽還是沒問題的。老人平時在村裡四處收廢品,村裡的人也願意拿廢品換些錢補貼家用。

1986年的一天,老人從一個村民手中收了一個鏽跡斑斑的銅疙瘩,上面還有一些文字。這些文字看著很奇怪,他沒念過什麼書,故看不懂寫得是什麼,也沒在意。銅疙瘩不大,分量卻不是很輕,老人猜想它應該是實心的。隨後,他找來一根線,穿過銅疙瘩,把它做成了一個玩具給小孫子玩。小孫子突發奇想,把銅疙瘩拴在了狗尾巴上。狗一跑,它就發出了響聲,十分有趣。

老人收廢品得到一文物,被孫子拿去當玩具,得知是國寶後拒絕上交

一段時間後,老人的外甥女來到家中,發現了銅疙瘩。她是達爾濱大學歷史系的學生,憑藉自己所學的知識,認為這銅疙瘩很可能是某個朝代的文物。可惜的是,她的專業知識有限,也不認識上面的文字。徵得老人的同意後,她請來了自己的老師張泰湘幫忙看銅疙瘩是不是文物。張泰湘仔細檢視後,認出上面的文字是九疊篆字,但具體寫的什麼他也不知道。於是,他請來了哈爾濱文物局的幾位專家幫忙鑑定。

老人收廢品得到一文物,被孫子拿去當玩具,得知是國寶後拒絕上交

專家們得出的結論是:這不是什麼銅疙瘩,而是一枚純金打造的官印,上面刻的是“迷裡迭河謀克之印”八個字。它產自完顏阿骨打時期,是女真族的產物,對研究金朝的歷史有重要意義。隨後,專家們特意來到老人家中,告訴他該印是國寶級的文物,希望老人能上交。老人一聽是文物,心裡盤算著把它留下來當傳家寶,傳給後人,因此拒絕了專家們的提議。老人說:“想要文物可以,拿錢買!”

老人收廢品得到一文物,被孫子拿去當玩具,得知是國寶後拒絕上交

對此,專家們也很無奈。後來,在外甥女和文物部門的多次勸說下,老人才把這枚珍貴的官印上交。如今,官印被收藏在黑龍江省博物館中,供世人觀賞。

TAG: 疙瘩文物老人官印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