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九齡描寫了千年前的立春,並請來五位神仙,預祝國泰民安

張九齡描寫了千年前的立春,並請來五位神仙,預祝國泰民安

終於立春了,一年中最燦爛的季節也馬上就要到了。希望明媚的春光可以驅散籠罩在天空中的陰霾,為2020年帶來一個全新的、好的開端。

在這個特殊的年份裡,在立春這天出門踏青,顯然已經成為一種奢談。但我們還是可以一邊吃著春餅,一邊眺望窗外的春景,在感受萬物復甦的同時,也為防疫防病默默地做著貢獻,可算一舉兩得。當然在“宅”的時候,我們也可以展開想象,在一首唐詩的引領下,穿越時空,與大唐名相張九齡一起去欣賞一下,千年前那個春光明媚的立春。

張九齡描寫了千年前的立春,並請來五位神仙,預祝國泰民安

立春日晨起對積雪

張九齡

忽對林亭雪,瑤華處處開。

今年迎氣始,昨夜伴春回。

玉潤窗前竹,花繁院裡梅。

東郊齋祭所,應見五神來。

在詩歌開頭,詩人就描繪了一幅冬末春初所獨有的奇麗景色。涼亭獨坐,看著草木間的點點殘雪,品味著冬季裡最後的寒冷;卻意外地發現花草已然悄悄的綻放,花紅柳綠開始在點綴著這個生機盎然的世界。

句中的“瑤華”在古文中有兩種釋義,既能解釋為如白玉般無瑕的花朵,又可以用來代指白色的霜雪。所以詩人借“瑤華”二字一語雙關,把冬春兩季的景色完美地融合到一個畫面中,交代了這首詩歌的背景環境。而“處處開”則預示著立春後百花盛開的燦爛春景,描繪出一個美好的未來。

張九齡描寫了千年前的立春,並請來五位神仙,預祝國泰民安

在敘述完眼前的美景後,詩人說出了這幕奇景出現的原因,即“

今年迎氣始,昨夜伴春回

”。昨天夜晚,伴隨著最後的風雪,春光悄悄地回到了天地間,而新的一年也在日益暖和的天氣中徐徐拉開了帷幕!

在古代,立春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一個節氣,不僅是春天的象徵,還代表著一年的開端,所以詩人用一個“始”字來點明瞭這一點。而“昨夜”這個詞彙的出現,則描繪出春回大地時的悄無聲息,與“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這句詩有異曲同工之妙。

張九齡描寫了千年前的立春,並請來五位神仙,預祝國泰民安

既然已經進入了春天,所以詩人就開始描繪春日裡的景緻,即“

玉潤窗前竹,花繁院裡梅

”。在殘雪的映襯下,窗前的竹子益發顯得嬌翠欲滴,而小院中的百花也依次綻放,梅花再也不會孤單寂寞。

在頸聯裡,詩人描繪了兩個畫面。首先是在冰雪的浸潤下而搖曳生姿的翠竹。其次是春回大地後,圍繞梅花綻放的百花。冰雪和寒梅是冬季的產物,而綠色和繁茂的花草則象徵著春天,詩人用冬、春兩季交替時所特有的景色,再以點明瞭主題,把立春的美景活靈活現的呈現出來。

張九齡描寫了千年前的立春,並請來五位神仙,預祝國泰民安

在如此盎然的春光裡,詩人漫步走向東郊,他似乎看到了幾位神仙,“

東郊齋祭所,應見五神來

”。本句中的“五神”指的是道教中的五方神靈,又稱“五帝”。其中的青帝就是管理春天的神仙,而熟讀唐詩的諸位君子想必也很熟悉它,因為黃巢曾經寫過“他年我若為青帝,報與桃花一處開”這樣霸氣外露的詩句。

立春的祭祀,是對新的一年的祈福,而詩人透過一個“見”字,使五方神靈彷彿出現在世人眼前,預告了新一年的美滿與幸福。

張九齡描寫了千年前的立春,並請來五位神仙,預祝國泰民安

靜閱閒話

縱觀全詩,張九齡並沒有採用平鋪直敘的手法,而是把寫景與敘述交替進行,為詩歌增加了閱讀性。首聯寫景,描繪出殘雪消融,百花即將綻放的初春景緻,交代了詩歌的寫作環境。頷聯就點明主題,指出詩中描寫的是立春之日,春回大地時的景色。而在頸聯中,張九齡繼續寫景,用翠綠色的竹子和繁茂的花草刻畫出春季的璀璨和明媚。尾聯用祈福作結,既與立春郊遊,齋戒祭祀的民俗相互呼應,又表達了作者對新年的希望與祝福。

在文章的最後,借詩中的祈福,祝我們的祖國在2020年先苦後甜,將來會越來越好,越來越強大;祝大家身體健康,可以早日走出家門,享受明媚的春光!

參考資料《全唐詩》

TAG: 詩人立春張九齡瑤華春光